《音乐文化信息》2014年5期(总第100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五正声阶名探源
关于我国乐理中五正声阶名"宫商角徵羽"的来源,曾有过元音说、星宿说、唱名说、图腾说、天文说等不同意见。《史记·乐书》中讲“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志之,故谓之商。”说明“商”因其在音阶中的重要地位,被商人以族称命名。单独一声在无其他音与其构成音程关系的情况下,不可能被确立为某声。因此,商人应在认知五正声之间的音程关系后,方能命名“商”声。本文认为阶名并非源于音乐之外的事物,而源自音程关系。按五度相生律,“徵”生“商”,“商”生“羽,“徵”、“羽”分别是“商”下方和上方的纯五度,“宫”则是“商”下方的大二度,而“角”可能是“宫角”的简称,是“宫”上方的大三度。(摘自《中国音乐》2014年第2期 杜亚雄 文)
我国音乐史上的两种音阶观念
——理论与实践的相异
两种不同音阶观念的存在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雅乐音阶观念于先秦时形成,一直为宫廷理论所坚持,古代典籍表述的都是这种观念。清乐音阶观念先秦时也已存在,汉以后盛行清乐七声的三调。魏晋时以宫廷理论阐释俗乐调现象,显露出两种观念的矛盾。经过南北朝的不断积累,两种音阶观念于隋朝初年形成了直接冲突。唐宋时繁盛的燕乐,理论上以雅乐七声阐述,实践中为清乐七声,两种音阶观念以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对立而存在。随着元明清时民间音乐的主流发展,以往以实践层面默默起作用的清乐音阶观念得以凸显,作为一种主流观念。近代以后两种音阶观念继续存在,并逐渐形成新的音阶观念。(摘自《中国音乐学》2014年第3期 杨善武 文)
道教仪式音乐的体系及其风格特征
该文系借着北方全真道的早晚课仪式与音乐,及南方天师道的科仪与音乐,透过实地调查的数据,归纳其风格特征,并从仪式空间切入,论述形成音乐风格特征的因素。全真道举行仪式的空间为名山宫观,地处幽静,朴素的音乐音响正为此一环境特征的写照。天师道科仪在人口荟萃的庙宇举行,该空间是各种民俗的展现场所,故天师道科仪音乐融入甚多传统音乐的内容,符合庶民对传统音乐呈现热闹场景的需要。结论认为,道教仪式音乐呈现静谧淡雅,与热闹世俗的两种色彩,形塑道教音乐风格的全面性,而该音乐特征,适为不同功能场合或文化背景的自然呈现。(摘自《黄钟》2014年第2期 吕锤宽 文)
关于“韵味”
“韵味”在我们看来,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几十年来,在向民间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频繁地接触到“韵味”一词,而“韵味”到底是什么,却鲜有人能对其进行较全面的解析。近有《古中国歌》与《禅与乐》二书,其中的某些观点让作者在探求“韵味”深层含义的过程中颇受启发,并结合几十年年来对“韵味”的关注,认为可以从恰如其分的演唱;咬字、行腔、用气三者的统一;艺术表现上的抑扬顿挫;演唱中的“润腔”;特殊音阶、调式;讲究“适度”这六个方面对“韵味”进行阐释。(摘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于林清 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音乐史
1.齐尔品与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钱仁平,张雄∥音乐艺术.2013.2.6-16
2.亚历三•大齐尔品:活动在中国的欧亚作曲家∕【美】本杰明•福克曼(Benjamin Folkman)著伍维曦 译∥音乐艺术.2013.2.17-21
3.齐尔品与中国音乐文化∕左贞观∥音乐艺术.2013.2.22-31
4.不竭探索:齐尔品唯一口琴协奏曲研究∕李岩∥音乐艺术.2013.2.32-46
5.齐尔品与中国近代音乐∕张己任∥音乐艺术.2013.2.47-57
6.齐尔品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文∥音乐艺术.2013.2.58-68
7.紧随仁康吾师足迹孜孜不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大夏∕赵宋光∥音乐艺术.2013.2.151-152
8.钱老治学方略对后人的启示:为纪念钱仁康教授诞辰100周年而作∕李吉提∥音乐艺术.2013.2.153-157
9.王光祈的中华民族根本思想与卫礼贤的“礼乐”思想管∕建华∥音乐探索.2013.1.8-12
10.风格叙事与历史语境:作为“音乐史事件”的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伍维曦∥音乐探索.2013.1.41-57+62
11.西方早期音乐史论的观念范畴、知识体系和现实意义∕贾抒冰∥音乐探索.2013.1.58-62
12.传记文体审思:兼论音乐家传记的特性、功能与方法∕孙红杰∥音乐探索.2013.1.63-69
13.西方音乐学研究的新视角、新视阈、新视点:“2012年•川音•西方音乐学会青年学者论坛”述评∕李兴梧、王梦婷∥音乐探索.2013.1.85-88
14.抗日救亡运动造就的音乐大师:赵沨先生抗战时期在大后方的音乐生涯∕罗天全∥音乐探索.2013.1.89-91
15.音乐与政治: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王续添∥音乐探索.2013.2..3-16
16.试论王光祈对中国古代乐律、乐制、礼乐文明研究的主要成果∕幸晓峰、沈博∥音乐探索.2013.2.17-22
17.《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词乐旁谱新校∕伍三土、王小盾∥音乐探索.2013.2.23-31
18.曲折人生志未酬:纪念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章彦百年诞辰∕黄旭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114-117+126
19.俞便民其人其事∕郑晓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 118-126
20.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早期的法国音乐∕格蕾尔·伽登;祁宜婷∥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127-140
21.“东北鲁艺”史料考辨二则∕王冰凌∥乐府新声.2013.2.137-139
22.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延安合唱运动发展纪略(1935—1945)∕石一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79-85
23.白诚仁《山鬼》音响意蕴探究∕刘沁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86-92
24.西方音乐术语的中国化误释与创新∕江江∥音乐与表演.2013.2.3-9+201
25.三月春蜂酿蜜忙:论“春蜂乐会”的作曲家和艺术歌曲∕梁茂春∥音乐与表演.2013.2.68-81+202
26.论《乐经》的基本形态及其在战国的传播∕刘全志∥音乐与表演.2013.2.82-92+202
27.莺啭乐响春意来软舞美韵古今载:《春莺啭》的历史与形态考论∕王安潮∥音乐与表演.2013.2.93-102+202
28.我国早期报刊中的民间歌谣征集、研究活动考察:以“歌谣运动”为例∕张弢∥音乐与表演.2013.2.185-190
29.作用于楚的先秦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个案探析∕王洪军∥交响.2013.1.5-11
30.论蔡邕的音乐思想∕陈四海;石琳∥交响.2013.1.64-70
31.沈心工与《足球歌》∕谷玉梅;李啸∥交响.2013.1.71-76
32.新时期有关港台流行音乐及其对大陆流行音乐影响的争鸣∕项筱刚∥黄钟.2013.2.14-19
33.康有为国乐改良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探论∕黄敏学;王旖轩∥黄钟.2013.2.20-26
34.由聘礼仪程论季札观乐的性质∕曹胜高∥黄钟.2013.2.27-35
35.原件与复制品:音乐史研究中视觉资料的可行性和方法论∕兹德拉夫科·布拉兹科维奇;李玫∥中国音乐学.2013.2.40-49+145
36.论岭南三种硕形铜鼓的文化内涵∕孔义龙;曾美英∥中国音乐学.2013.2.50-55
37.唐代礼乐大曲研究∕柏互玖∥中国音乐学.2013.2.56-61
38.中国的社会实际与编选《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向延生∥中国音乐学.2013.2.119-122+39
39.《早春二月》电影音乐创作的前前后后:江定仙遭遇批判折射“共和国”初期音乐的历史曲折∕刘再生;蔡梦∥中国音乐学.2013.2.123-128
40.中国抗战音乐在东南亚的传播∕王静怡∥人民音乐.2013.6.59-61
41.音声缭绕无言词:论有解说的音乐与独立音乐∕刘经树∥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35-50+140
42.明治时期日本音乐文化变迁对清末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冯长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62-66
43.江定仙先生与“国立音专”∕肖阳;钱仁平∥黄钟.2013.3.3-13
44.“乐府”新证∕万尧绪∥黄钟.2013.3.14-16
45.鼓角横吹曲《洛阳道》曲辞本事考证∕高胜利∥黄钟.2013.3.17-21+73
46.《七德》《九功》与初唐郊庙乐的离合演变∕徐文武;韩宁∥黄钟.2013.3.22-26
47.黄庭坚的一段跋文中有关《竹枝》曲调的几点信息∕吉文斌∥黄钟.2013.3.27-31+113
48.汪毓和先生对编订《马可选集》的贡献:访李西安先生∕邓颖∥中国音乐.2013.2.83-84+95
49.“三月不知肉味”辨正∕王虹霞∥交响.2013.2.5-15
50.论初唐帝王乐舞观的变迁及其文化意义∕杨名∥交响.2013.2.21-26
51.敦煌壁画中所见“葫芦琴”图像考释∕刘文荣∥交响.2013.2.27-31
52.唐乐舞研究概览(2002-2012)∕黄忠源∥交响.2013.2.32-36
53.孔子说“郑声淫”,会说“郑风淫”吗?:关于“郑风”“郑声”问题的再追问∕修海林∥音乐研究.2013.1.5-10
54.《碣石调幽兰》序之“宜都王叔明”考:兼及《幽兰》谱的抄写年代∕喻意志;王蓉∥音乐研究.2013.1.11-19
55.“正乐”“、乐悬”“、乐正”辨析∕陈瑞泉∥音乐研究.2013.1.20-26
56.民国时期流行音乐对1949年后香港、台湾流行音乐的影响∕项筱刚∥音乐研究.2013.1.27-37
57.青年马可的思想变革与音乐道路∕关心∥音乐研究.2013.1.38-46
58.从漂泊的“无根者”到中国早期专业音乐的“拓荒者”:俄侨音乐家嘉祉、托诺夫在华音乐史料述评∕牛蕊∥音乐研究.2013.1.47-56+121
59.中西音乐交流研究中的误读、疏漏与夸大:以民歌《茉莉花》在海外的研究为例∕宫宏宇∥音乐研究.2013.1.85-95
60.王光祈研究述要(1924—2012)∕胡扬吉∥音乐研究.2013.1.96-107
61.元始《乐经》考∕余作胜∥音乐研究.2013.2.53-62
62.唐宋词曲关系新探:曲调、曲辞、词谱阶段性区分的意义∕戴伟华;张之为∥音乐研究.2013.2.63-72
63.元代礼乐户的界定∕张咏春∥音乐研究.2013.2.85-90
64.结构与解构∕刘经树∥音乐研究.2013.3.6-10
65.再议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当前处境与学科愿景∕杨燕迪∥音乐研究.2013.3.11-19
66.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几个话题∕姚亚平∥音乐研究.2013.3.20-24
67.从西方近几十年对蒙特威尔第的研究看21世纪西方音乐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李秀军∥音乐研究.2013.3.25-30
68.问题意识:对网络化背景下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范式的探讨 ∕叶松荣∥音乐研究.2013.3.31-37+57
69.商王村二号战国墓与洛庄汉墓钟磬承袭之关系∕米永盈∥音乐研究.2013.3.58-67
70.叙解融合与历史语法:汪毓和音乐史学研究的历史解释模式及其学术价值∕程兴旺∥音乐研究.2013.3.107-114
71.西方音乐史研究:学术传统与当代视野∕孙国忠∥音乐研究.2013.4.5-14
72.西方音乐与文化体征的深度关联∕杨九华∥音乐研究.2013.4.15-19+88
73.西方音乐话题史:探索新方向∕刘小龙∥音乐研究.2013.4.20-30+106
74.论当今西方音乐史领域的几个核心问题∕贾抒冰∥音乐研究.2013.4.31-37+75
75.音乐史料研究之疑、考、信:以弘一法师《厦门市运动大会会歌》版本考为例∕孙继南∥中国音乐学.2013.3.5-10+2+145
76.从音乐视角评述中国古代“天地和谐”观∕戴念祖∥中国音乐学.2013.3.11-18
77.清河郡本《乐纬》辨正∕余作胜∥中国音乐学.2013.3.19-28+70
78.曲家魏良辅是乐籍中人说:兼谈乐籍群体、教坊体制对昆曲和传统曲牌的意义∕程晖晖∥中国音乐学.2013.3.29-35
79.唐代民间营利性乐舞生产之宫廷艺术家的“商演”∕曹丽娜∥中国音乐学.2013.3.36-42
80.文字与文字背后:论《溪山琴况》之文本构成方式∕徐樑∥中国音乐学.2013.3.48-51
81.历史的记忆记忆的历史:建国前我国音乐期刊的发展轨迹与意义评判∕郑晓丹∥音乐探索.2013.3.99-104
82.《乐经》年代学研究∕田君∥音乐与表演.2013.3.59-62+92
83.宋代大曲承载机构研究∕柏互玖∥音乐与表演.2013.3.63-70
84.海市蜃楼:流行歌曲中的西藏叙事∕陈映婕∥音乐与表演.2013.3.93-99
85.缅怀与共勉: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学科传统回顾与展望∕杨燕迪∥音乐艺术.2013.3.63-64
86.中国音乐史的学科建设∕赵维平∥音乐艺术.2013.3.73-74
87.“樂”字音义考释/洛地∥音乐艺术.2013.3.82-90+5
88.明代女性琴人史料之考订与若干问题研究/戴微∥音乐艺术.2013.3.94-109+5
89.“公泛音”的发现与“和谐”的定义/李武华∥交响.2013.3.5-9
90.殷墟出土乐器的分类及相关问题探讨/王秀萍∥交响.2013.3.13-18
91.从康乾时期的乐制更作看清代礼乐制度的发展/范晓敏∥交响.2013.3.19-24
92.延安音乐的历史渊源、文化构成及经验价值:《延安音乐史》导论/吕品∥交响.2013.3.25-31
93.敦煌乐舞艺术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景月亲∥交响.2013.3.37-41
音乐治疗学
1.析五音与五脏关系的研究∕罗小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3.27-30
2.音乐活动的行为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综述∕侯建成,董奇∥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3.31-38
3.音乐和阈限下信息对服刑人员情绪和认知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陈葸静∥中国音乐.2010.1.244-250
4.乐由心生心随声动:2009年音乐治疗危机干预国际论坛暨首届学术年会会议侧记∕杜青青∥人民音乐.2010.8.55-57
5.艺术治疗中形象思维的运用对地震中受创儿童应激障碍的康复作用∕马毅;张敏∥音乐探索.2010.4.102-104
6.从脏腑经络共振角度确定中国古代音乐标准音∕许继宗;乔宪春;石玉君;李月明∥黄钟.2010.4.148-150
7.近十年来音乐治疗在我国的研究进展∕杜青青∥人民音乐.2011.1.68-71
8.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领域里的实践研究:走进智障儿童的声音世界∕杜青青∥人民音乐.2011.6.92-94
9.功能音乐定义界定与医疗保健机制探析∕陈勇∥人民音乐.2011.74-76
10.中国古代巫术歌舞中的音乐治疗思想∕孙丽娟,杨雅茹∥民族艺术研究.2011.5.26-30
11.音乐治疗对地震幸存者的心理危机干预∕高天∥音乐探索.2011.4.35-38
12.MEDR音乐治疗法减轻艺术体操运动员竞赛焦虑∕王露洁∥音乐探索.2011.4.39-41+49
13.用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技术(MEDR)治疗梦境恐惧的案例研究∕赵翠荣∥黄钟.2012.1.103-107
14.音乐治疗曲目序列组成原则尝试及实验观察∕许继宗;李月明∥黄钟.2012.1.108-111
15.音乐疗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干预治疗的音乐取向问题研究∕侯庆琦∥黄钟.2012.1.112-115
16.用天籁α脑波背景音乐创设优雅的居家自习环境∕陈勇∥黄钟.2012.1.116-119
17.音乐在自闭症儿童行为认知功能改善中的作用∕马骁∥音乐天地.2012.5.42-45
18.引导性音乐想象对大学生亚健康干预作用的实证研究∕解鸿雁;王健英∥天籁.2012.3.112-116
19.身心健康之维:表现艺术治疗学的历史与哲学考略(上)∕周显宝∥黄钟.2012.4.96-110+203
20.音乐对焦虑症状干预效果的元分析∕王昕;叶丹∥中国音乐.2012.4.201-208+220
21.对麻醉意识状态下人的音乐认知能力研究中若干研究思维的评述∕尹誉霏∥中国音乐.2012.4.211-215
22.神经科学视野中的音乐情绪研究:以歌曲《忐忑》为案例的分析∕王超慧∥人民音乐.2012.12.79-81
23.身心健康之维:表现艺术治疗学的学考略(下)∕周显宝∥黄钟.2013.1.128-137
24.奥尔夫团体音乐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实验报告∕万瑛∥黄钟.2013.2.154-166+184
25.论音乐治疗的基本方法及其操作∕侯艳∥黄钟.2013.2.167-172
26.意象与对话:表现艺术治疗中的媒介转换与心灵表达∕周显宝;黄迪∥黄钟.2013.3.143-151
27.中医学说下的音乐治疗观初探(之一)∕李怀泽∥中国音乐.2013.2.221-223
28.音乐运动疗法在抑郁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陈勇∥人民音乐.2013.10.79-81
29.音乐诱发情绪与音乐调节和改善情绪的脑电涨落图研究∕王超慧;董京飞∥人民音乐.2013.10.82-84
30.我国传统音乐治疗的研究进展∕杜青青∥人民音乐.2013.11.78-81
书 评
1.区域音乐研究的典范:《吹破平静: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读后∕张鹏∥中国音乐.2013.2.112-114
2.人史民族三合一华夏心声传国际:王耀华《音乐·中国》读后∕胡行岗∥交响.2013.2.159-162
3.莫扎特的解构与重建:评希尔德斯海姆的《莫扎特论》∕石磊∥人民音乐.2013.8.84-85
4.祈向“道际”的求索:读罗小平、冯长春《乐之道: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名家访谈》∕王少明∥人民音乐.2013.8.86-88+95-96
5.紧扣时代脉搏另辟批评蹊径:评居其宏《音乐创作与批评的当下视野》∕宋玉红∥人民音乐.2013.8.89-91
6.大气磅礴的巨著调性和声的盛宴:黄虎威《< 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读后∕唐勇∥人民音乐.2013.8.92-94
7.文以载道:一位“他者”音乐体验的人文阐释:《音乐的极境——萨义德音乐评论集》书评∕田彬华∥音乐研究.2013.1.108-114
8.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评陈万鼐先生《〈清史稿·乐志〉研究》兼谈学术规范∕方祎∥音乐研究.2013.1.115-121
9.理论剖析与人文诠释的交融:评梅西安著《节奏、色彩和鸟类学的论著:德彪西的音乐》∕夏润禾∥音乐研究.2013.1.122-125+95
10.“仪式音声研究”中国本土化进程鉴证实录:曹本冶主编《仪式音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评介∕宁颖∥音乐研究.2013.2.118-122
11.歌师与歌唱:读臧艺兵《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吕路路∥音乐研究.2013.2.123-127+52
12.能指与所指的黏合与断裂:评《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邱健∥音乐研究.2013.3.119-123+67
13.“看”上海人讲那过去的事情:读《海上回音叙事》有感于我国城市音乐研究的发展现状∕刘燕青∥音乐研究.2013.3.124-127
14.当我们谈论音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文化与秩序的形而上学》译后∕李晓冬∥音乐与表演.2013.3.23-30+201
15.“绝对音乐”概念的演变:《新格罗夫辞典》和《MGG》相关词条读解∕汪涛∥音乐与表演.2013.3.31-34
16.《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任达敏∥音乐与表演.2013.3.38-44
17.西方人“了解中国音乐最好的入门书”:谈路易·拉卢瓦的《中国音乐》∕宫宏宇;温永红∥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3.46-57
18.汉英音乐文论翻译是一项建设性学术工作:对《音乐中国》编译历程的回顾∕周勤如∥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3.58-64
19.《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洛秦编著∕胡晓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3.136-141
20.富有创意的年谱:读《萧友梅编年记事稿》∕躲斋∥音乐艺术.2013.3.130-131+5
21.从《音乐学与差异》看后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的关键词∕宋方方∥音乐艺术.2013.3.132-139
22.在众声喧哗中重构音乐教育哲学:韦恩·鲍曼著《音乐的哲学视野》述评∕尚建科∥中国音乐.2013.3.125-132
23.指挥实践的理论升华:简评朴东生《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刘再生∥人民音乐.2013.11.85-87
24.“文化长城”空前壮举:评说《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的价值所在∕黄俊兰∥人民音乐.2013.11.88-91
25.促进带有时代感的钢琴教学跨越式发展:《钢琴实用教程》序∕周荫昌∥人民音乐.2013.11.92-94
26.新观察新探索:评《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王莹;王刚∥人民音乐.2013.84-85
人文社科信息
中国梦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各民间机构紧紧围绕这一梦想的主题,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对外宣介、传播中国梦的工作。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要、学者、媒体积极评价中国梦、认同中国梦。印尼总统苏西洛对习近平主席说,印尼和中国有相似的梦想,也在寻求国家富强、人们幸福,印中两国是“异床同梦”。韩国总统朴槿惠说,中国和韩国的梦想都是社会和谐、国民幸福,中国梦和韩国梦合二为一,就丰富了东北亚的梦想。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说,中国需要中国梦,非洲也需要非洲梦,每个非洲国家都以为中国的感召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说,中国梦也是人类的梦想,中国非常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路,这是中国自己的模式,也是其学习的榜样。(摘自《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春季卷 洪磊 文)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尊重音乐学科的个性
为了提高和掌握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教育部专门设立举办了两年一届的“全国高校音乐学(师范类)大学生基本功比赛”,除了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外,主要有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与中外乐器演奏等五个测试项目,即“五项全能比赛”。该活动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唯一的国家级赛事,规格高,影响大。目前,“比赛”发展已进入阶段性峰值;同时,长期积累的少数“顽症”又使“比赛”面临维谷之忧。这就需要找准可以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尽快摆脱瓶颈。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必须尊重音乐学科的个性,注重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遵从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坚持做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的要求和结构”以及“生源来源途径与生源本身要求”三个方面“不一样”。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能和其他普通学科一样整齐划一地解决诸多共性问题,而应该特别关注解决个别之处所引发的系列问题。(摘自《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赵飞 文)
“道”与“君子”:儒家的自我修养论
用自我的曼陀罗模型来看,先秦儒家诸子的教育理想,是希望每一个“人”(person)都能够成为“君子”。他们必须一面学习先秦儒家君子所说的“智慧”话语,一方面努力追求“知识”的增长,并在其生活世界中付诸“行动”或“实践”,一走出自己的人生之“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家思想本身是个开放系统,在中、西文化频繁接触的今日,收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华人仍然能够以之作为基础,学习源自于西方的“客观知识”,作为自己“行动”或“实践”的依据。借由这种“多重哲学典范”建构出“含摄文化的理论”,我们不仅能够达成本土心理学整合“科学心理学”与“意图心理学”的目标,而且可以跟西方学者的相关论述进行对话,进而批判古典社会学大师韦伯在其名著《中国的宗教》一书中对于“儒教”的误解。(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黄光国 文)
大学服务社会模式的变迁
现代大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服务社会,并通过知识的传播、生产和运用来实现。不论大学被隐喻为“象牙塔”、“发动机”还是“知识工厂”,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是知识生产。知识生产的特点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并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发展,从而影响到大学服务社会模式的变迁。大学演进史表明,服务社会是大学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大学服务社会的逻辑起点和合法性都是以知识生产的方式体现,既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逻辑起点,还是大学服务社会的内涵体现。由于不同时代的知识生产呈现不同的特征,因而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也随着时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模式变迁。首先是传播高深知识、通过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早期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主要是通过传授经典知识来培养人才,对知识创新贡献不大,人才对社会促进作用也不大。这种服务社会的模式危机重重,催生出新的服务社会模式。其次是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发展科技服务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研究占主导地位,大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来服务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使大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第三关注产业市场,通过产学研合作服务社会。在新知识经济中,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更加模糊。知识的运用创造是产学研合作中的主要特征。解决产业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大学与产业界采取合作的形式,在具体的情景中发展知识生产。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技术转让是主要的形式。推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现代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模式。(摘自《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第3期 孙明英、冯增俊 文)
视听窗口
1.小提琴曲选/明茨,施洛莫 小提琴/布朗弗曼,Y.钢琴 CD0810
2.小提琴曲集/加西亚 等演奏/英国室内乐队 协奏 CD0811
3.钢琴三重奏(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海顿等曲/吉列尔斯(钢琴)/科岗(小提琴) CD0809
4.小号独奏专辑/贝尔索姆,A.演奏/不莱梅爱乐乐团 协奏 CD0808
5.交响乐曲三首/克莱伯 指挥/韦伯 等曲 CD0807
6.小提琴曲选(法国作曲家)/圣桑 曲/佩尔曼,I.小提琴 CD0806
7.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相爱·抗婚·化蝶/盛中国 演奏/中央乐团 协奏CD0804
8.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美岛莉 演奏/帕格尼尼 曲 CD0805
9.钢琴三重奏/塔耶弗尔,G.等曲/Richards(钢琴)、Gestner CDF0044
10.小青马首张单曲/蔚金莹 演唱 CDZ1264
11.琴/赵家珍 演奏/杜聪 等协奏 CDZ1263
12.琴道(中国古琴不朽名作曲集·壹)/李祥霆 演奏 CDZ1262
13.全国声乐大赛经典艺术歌曲/戴玉强 等示范演唱 CDZ1256
14.古今世界声乐名曲集(1)/饶岚 演唱 CDZ1261
15.三大男高音圣诞音乐专辑/卡拉雷斯 等演唱 CDZ1260
16.阿宝——陕北歌王/阿宝、王二妮 等演唱 CDZ1259
17.激琴之舞/薛伟 演奏 CDZ1258
18.韩国良——长笛艺术/韩国良 演奏 CDZ1257
19.意大利歌剧咏叹调唱词标准读音示范与讲解(女中音)/沈萼梅;卡萨露贝娅VCD0903
20.意大利歌剧咏叹调唱词标准读音示范与讲解(男中音)/沈萼梅;卡萨露贝娅VCD0902
21.怎样演唱莫扎特作品——女高音/姜咏讲解、示范 VCD0901
22.怎样唱好意大利美声唱法/陈素娥 讲解、示范 VCD0900
23.盛世华章——古筝名家协奏曲音乐会/田再励 等演奏/北京青年交响乐团 协奏 DVDZ0100
24.和音神韵——音乐家张新怀作曲指挥胡琴演奏专辑 DVDZ0099
25.这把玩砸了——男高音歌唱家程志独唱音乐会实况/程志 演唱 DVDZ0098
(以上 CD、VCD、DVD收藏于音像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