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信息》2014年3期(总第98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从全球化视角论中国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策略
在全球化政治语境中,非西方国家应努力建设自己音乐文化的元话语体系,中国大陆还需努力将以往被西方话语和本土政治遮蔽或删除的优秀音乐文化重新发掘出来,并且走出去;在全球化经济语境中,音乐在商品化的同时也大量出现混生现象,中国原生态音乐的挖掘同时具有经济和文化的意义,但是往往付出文化气质减弱甚至消失的代价。全球化带来的“中性化”,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思想根基“和”与现代生态哲学美学的智慧可以作为音乐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生态”应是全球化、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观念基础和致力方向。
(摘自《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宋 瑾 文)
对音乐学研究中“跨学科”问题的认识
音乐学学科的“跨学科”问题可以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音乐学学科与其相关的上方学科领域的关系,其中包括诸如哲学、历史学、艺术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音响学,以及甚至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某些学科等等诸多学科领域;第二个层次是音乐学学科内部的子学科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诸如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民族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形态学(即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分析学、乐律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字学(记谱法)、音乐表演理论等等诸子学科领域。在第一个层次中,我认为,音乐学与其相关的上方诸学科领域的关系并不是“跨学科”关系,更不是所谓“跨界”,音乐学并不是要“跨入”到哲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去,而是从这些学科领域中吸取理论资源,获得理论支撑,提升自身的理论内涵,以更透彻、深入地认识学科自身的性质。在第二个层次中,也即在音乐学学科内部的上述一系列子学科之间,则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问题。也就是说,在诸如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民族学、等等之间实现相互间的联系、融合、渗透,相互阐释乃至相互支撑、相互印证。在实现子学科之间的跨越时,最理想的情况是,同时努力实现从相关上方诸学科领域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以充实和丰富子学科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上述两个层次真正整合在一起,以实现更高层次的“跨学科”理念。摘自《音乐研究》2014年第2期 于润洋 文)
音乐分析的历史观察点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的作品中构成作品的参数和主宰结构的要素各不相同,因而分析工作者亦必须持不同的历史观察点。本文试图归纳出对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分析应持有的历史观察点。笔者认为,对中世纪作品的观察点是:诗行、韵脚、音调。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分析的观察点定为:织体、横向声部的结构。“巴洛克时期”作品的观察点是主题、调性-和声。对20世纪上半叶作品的观察点拟为:主题、和声、节奏、旋律线条。20世纪下半叶作品的观察点拟为:流派(音乐语言)、构成作品的参数。
(摘自)《中国音乐学》2014年第1期 钱亦平 文)
语言人类学视阈下的两广疍歌研究
两广疍歌作为当地疍民声音曲线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产物,其“歌唱思维”、“ 旋律风格”、“ 地方特色”的形成与语言的特点和风格密切相关。上述的研究实践表明:民歌必然要依靠民族的语言或文字来交流、记录和传播,歌唱语言的语义性可以使歌唱的表现力增强,表达的内容和艺术形象更具体、更直观,体现更细腻的情感和更深刻的内涵。因此运用语言人类学方法进行民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摘自《人民音乐》2014年第2期 黄妙秋 文)
音乐学术参考资料之五
敦煌乐舞艺术研究资料索引
5 其他相关研究(接上期)
有关的会议报道/综述、论著索引/目录/图表及相关综合研究等入此。
(1)敦煌卷子的整理和敦煌艺术的保护/姜亮夫//中国文化,1990(01)
(2)敦煌乐谱论著书录解题[1938-2003](上/下)--敦煌乐谱解译辨证/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辨证》: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6
(3)近期敦煌音乐研究论文索引/丽瑚//中国音乐,1992(02)
(4)敦煌莫高窟资料编年叙例/姜亮夫//浙江学刊,1980(01)
(5)1900-2001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研究论著目录索引/申国美//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9
(6)为敦煌遗书正名——兼谈藏经洞之名/梁梁//敦煌研究,1986(02)
(7)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樊锦诗//敦煌研究,2000(02)
(8)中国百年敦煌学述论/陆永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9)陇上敦煌学的回顾与思考/高千//敦煌研究,2002(01)
(10)敦煌艺术论著目录类编/王晓玲,李茹//甘肃教育出版社,2011.12
(11)莫高窟音乐洞窟统计表--敦煌壁画乐舞研究/郑汝中//《敦煌壁画乐舞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9
(12) 莫高窟经变画音乐情况统计表--敦煌壁画乐舞研究/郑汝中//《敦煌壁画乐舞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9
(13)莫高窟壁画乐伎分类统计表--敦煌壁画乐舞研究/郑汝中//《敦煌壁画乐舞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9
(14)莫高窟壁画乐器统计表--敦煌壁画乐舞研究/郑汝中//《敦煌壁画乐舞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9
(15)中国石窟寺乐舞艺术/孺子莘,郑汝中,霍旭初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7
(16)解读形象 聆听理想——石窟乐舞形象与佛教思想精神/王宁宁//文艺研究,2003(05)
(17) 现实生活中的乐舞形象及其他--敦煌舞姿/吴曼英//《敦煌舞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4
(18)20世纪早中期甘肃石窟的考察与研究综述/魏文斌//敦煌学辑刊,2005(01)
(19)甘肃音乐文物的特色--敦煌壁画乐舞研究/郑汝中//《敦煌壁画乐舞研究》: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9
(20)敦煌西晋墓画——敦煌壁画的另一源头/杨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01
(21)佛经故事传说与敦煌壁画/倪怡中//学苑出版社,1997.10
(22)千年敦煌壁画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谢恬//兰台世界,2009(23)
(23)戈壁绿洲上的瑰宝——敦煌壁画/谢瑶//当代艺术,2012(03)
(24)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千年来首次“相聚”/王艳明//西安晚报,2013-5-26(10)
(25)“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隆重召开/佚名//敦煌研究,2007(05)
(26) 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重点科研项目“敦煌乐舞艺术的当代实践及理论研究”启动//晓坛//西安音乐学院,2012-3-26
(27)“2013敦煌乐舞艺术国际研讨会”筹备会预备会议召开/晓坛//西安音乐学院,2012-10-10
(28)“2013年敦煌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会在我院召开/杨婷婷/西安音乐学院,2012-11-19
(29)2009年“中国敦煌舞学术与教学研讨会”综述/李曼//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1)
(30)高德祥应邀“乐府讲坛”大话敦煌古代音乐艺术/落山 //中音在线,2011-11-18
(31)赵维平教授在我院举办“敦煌与丝绸之路上的音乐”学术讲座/李西林//西安音乐学院,2012-11-20
(32)庆贺饶宗颐先生九十五华诞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袁行霈,李焯芬,樊锦诗//中华书局,2012.12
(33)悄然崛起的中国音乐图像学/李荣有//人民音乐,2013(06)
(34)悠久灿烂的河西走廊丝路文化/郑炳林 等//甘肃日报,2013-3-13
(35)千年古乐 再现今朝——“敦煌壁画乐器仿制研究项目”技术鉴定会在京召开/敦煌研究编辑部//敦煌研究,1992(03)
(36)千年古器重放光华——听敦煌仿古乐器演奏会/李根万//敦煌研究,1992(03)
(37)敦煌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乐谱/郑震孙//中国年鉴,1985
(38)叶栋破译敦煌曲谱千年古乐重放新声/佚名//中国年鉴,1983
(39)唐俗乐28调与敦煌曲谱在苏州被破译/顾斌//苏州年鉴,1998
(40)唐琵琶谱译解讨论会在京举行/一风//人民音乐,1982(11)
(41)“千古绝唱,功不可没”──记《敦煌古乐》舞台前后……/王曼力//舞蹈,1994(06)
(42)敦煌古乐组舞/徐若冰//中外文化交流,1996(05)
(43)评《敦煌古乐》的演奏/唐朴林//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03)
(44)敦煌古乐 千年绝响/佚名//国际音乐交流,1994(03)
(45)庄壮:只为奏响敦煌千年古乐/老北//文化中国-中国网,2010-4-2
(46)大西北,我们还会再见──台湾新古典舞团团长刘凤学博士访谈录/刘凤学,董锡玖//舞蹈,1995(05)
(47)唐代艺术的世界地位探析——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雕塑为例/赵喜惠//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48)敦煌乐舞动汉城/刘琼,王林昌//人民日报,2002-8-25
(49)敦煌文化/颜廷亮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50)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姜亮夫//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1
(51)普及敦煌文化的开创之作——重新认识《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的历史价值/柴剑虹//汉语史学报,2003(00)
(52)敦煌流派断想/啸河//阳关,1983(02)
(53)敦煌再生艺术的价值研究/张晓燕//西北师范大学,2008
(54)论敦煌再生舞台艺术创作思维的嬗变/刘洁//甘肃社会科学,2009(05)
(55)敦煌艺术:从原生到再生——兼议著名大型乐舞《丝路花雨》成功演出30周年/王建疆//甘肃社会科学,2009(05)
(56)敦煌艺术与大唐气象/赵声良//图书与情报,2006(06)
(57)敦煌艺术再生的宗教意蕴研究/王金元//西北师范大学,2009
(58)敦煌艺术及其再生研究/韩伟//文艺研究,2010(04)
(59)艺术的再生:敦煌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穆纪光//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60)敦煌艺术哲学/穆纪光//商务印书馆,2007.8
(61)简论敦煌的艺术精神/叶承曦//洛阳师专学报,1997(03)
(62)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姜伯勤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3)武则天时期敦煌佛教艺术/刘曼春//武则天研究论文集,1997
(64)敦煌艺术的美学精神研究/马丽娜//西北师范大学,2008
(65)敦煌艺术简介/潘絜茲//历史教学,1963(02)
(66)敦煌艺术美学——以壁画艺术为中心/易存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
(67)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文化、艺术和美学/王建疆//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68)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艺术再生问题研究/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69)文化敦煌:千余年文化积淀再发酵/佚名//经济参考报,2012-8-8
(70)突破:从研究敦煌艺术再生开始/王建疆//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71)百年敦煌戏曲学研究/黎蔷//敦煌研究,2000(02)
(72)西域敦煌傩戏考/黎蔷//敦煌研究,1996(02)
(73)曲子戏:敦煌文化“余脉”在民间延续/张维贤等 //中国文化报,2007-3-21
(74)曲子戏:敦煌文化的一支余脉/张维贤等//甘肃日报,2007-3-26
(景月亲 辑录整理)(完)
编后记:《敦煌乐舞艺术研究资料索引》全部内容已在本刊2013年第8-9期以及2014年第1-3期连载结束。广大师生如果需要查看相关资料全文,可通过如下路径:西安音乐学院校园网主页→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西北民族音乐学术资源数据库》→①分类导航:点击“敦煌乐舞研究”,获取检索结果,选择目标文献,点击篇名,查看全文。②检索:选择检索项(如:篇名,作者,出处,时间,分类,关键词,文献类型,学位授予单位,导师姓名),点击“检索”,获取检索结果,选择目标文献,点击篇名,查看全文。
欢迎广大师生浏览!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钢琴艺术
1.李斯特精神的继承者:简论钢琴家乔治·齐夫拉的生平及演奏风格∕李健健∥人民音乐.2013.5.77-79
2.浪漫主义情怀氛围下的舒伯特钢琴即兴曲∕陈方∥音乐探索.2013.1.128-130
3.钢琴曲《夜莺》音乐特征与演奏诠释∕张霞∥音乐探索.2013.2.138-141
4.语言哲学视野下的舒伯特钢琴音乐:以《f小调音乐瞬间》为例∕杜也萍∥音乐探索.2013.2.142-144
5.论钢琴伴唱《红灯记》的民族化(下)∕郭晨曦;王进∥乐府新声.2.47-49
6.博尔科姆钢琴作品《毒蛇之吻》的创作及演奏∕娄雪玢;崔晨∥乐府新声.2.144-147
7.法国交响管风琴学派演奏风格探究∕唐晓博∥乐府新声.2.148-153
8.浅谈合唱中的钢琴伴奏艺术∕赵琳∥乐府新声.2.154-160
9.论“意念演奏法”在钢琴音色处理中的重要性∕韩冰∥天籁.2013.2.106-110
10.琴键上的人文视野:钢琴教学的另类思考∕卢鸣∥交响.2013.1.140-142
11.五项全能新模式下的即兴伴奏技术研究∕杨小龙∥交响.2013.1.143-148
12.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代百生∥黄钟.2013.2.3-13+26
13.久石让的一套流行风格音乐会《钢琴练习曲》分析∕文兵∥黄钟.2013.2.185-192
14.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室内乐教学的实践:以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室内乐教学为例∕朱楣∥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162-166
15.梅特涅尔钢琴奏鸣曲Op.11第一首的创作特征及钢琴演奏启示∕池薇∥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167-172
16.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OP35)的理解前提∕罗巍∥黄钟.2013.3.170-176
17.京剧声腔与钢琴艺术的完美结合:张朝先生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童薇∥黄钟.2013.3.177-187
18.莫尔吉胡钢琴独奏曲《赛马》解析∕乌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1.34-37
19.色彩变幻:技术解析与艺术呈现:对谭盾钢琴作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分析∕马里∥齐鲁艺苑.2013.3.33-37
20.民族音乐移植于钢琴曲的机理研究∕匡镇∥钢琴艺术.2013.6.30-32
21.浅述岭南钢琴音乐发展∕郭定昌∥钢琴艺术.2013.6.33-35
22.阅读但诏义的音乐世界:兼评《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诏义》∕刘元举∥钢琴艺术.2013.6.52-59
23.陈宏宽钢琴教学实录(一):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秦琴∥钢琴艺术.2013.7.15-19
24.法国钢琴演奏艺术史(+)∕吴渊源∥钢琴艺术.2013.7.26-31
25.根据中国民族器乐曲改变的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五)∕樊禾心∥钢琴艺术.2013.7.32-34
26.但诏义教授钢琴教学特色探析∕张蜀婷∥钢琴艺术.2013.7.35-38
27.关于曲目的阅读笔记(续)∕朱贤杰∥钢琴艺术.2013.7.43-47
28.在加拿大教琴;写在DVD“爱在钢琴园地”出版之时∕毕美芝∥钢琴艺术.2013.7.48-52
29.琴韵人生:记钢琴教育家林瑞芝教授∕张铭∥钢琴艺术.2013.7.53-56
30.深思熟虑和精准技巧的复合:斯蒂芬•霍夫音乐会笔记∕清闲寺∥钢琴艺术.2013.8.46-53
31.法国钢琴演奏艺术史(十一)∕吴渊源∥钢琴艺术.2013.9.33-37
32.关于科尔托版《肖邦练习曲》注释部分的分析∕哈筝∥钢琴艺术.2013.9.38-41
33.“音由心生,乐从乐起”:浅谈《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刘琉、冯达∥钢琴艺术.2013.9.42-45
34.浅析法国儿童钢琴教材及其教育理念:以《开启的钢琴》为例∕夏云∥钢琴艺术.2013.9.46-49
35.珍贵闪亮如明瓷一般:浅谈莫拉维茨的钢琴艺术及其录音∕何宁∥钢琴艺术.2013.9.50-57
36.中国钢琴音乐走向世界的破冰之旅:我院钢琴系赴德、奥举办中国作品系列音乐会后的反思∕王遒∥中国音乐.2013.2.228-234
37.普罗科菲耶夫《四首钢琴练习曲》解析∕凌芷∥交响.2013.2.127-131
38.古之新韵 乐之奇葩:解读拉威尔的《托卡塔》∕刘玉茹∥交响.2013.2.132-138
音乐教育
1.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开拓粤乐文化空间:回顾天津音乐学院开设《广东音乐》选修课25周年∕居文郁∥天籁.2012.3.78-80+85
2.论于润洋学术研究中的历史意识∕何宽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3.3-11
3.良师益友:我所了解、认识的蒋英教授∕黄旭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3.115-119+1
4.浅议音乐实务人才培养: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本科音乐专业教育的教学思考∕赖菁菁∥人民音乐.2012.10.86-89
5.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艺术大学的建设∕刘立云∥音乐探索.2012.3.3-5
6.西部艺术院校如何依托自身优势招收国际留学生∕陈熹∥音乐探索.2012.3.6-8
7.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樊祖荫∥音乐探索.2012.3.9-12
8.20世纪初的武汉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田可文;孙赛赛∥音乐探索.2012.3.26-32
9.关于在音乐学本科课程设置中开设《音乐文论写作》课的思考∕甘绍成∥音乐探索.2012.3.127-130
10.中国本土“乐教”哲学与民间“乐教”传承:兼议古代“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当代续接∕周凯模∥中国音乐学.2012.3.107-115
11.问题、概念与抉择: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之多维共生观∕钱建明∥中国音乐学.2012.3.116-122
12.为育人,更为改良社会:辛亥革命前夕音乐教育先驱者和其他新型知识分子的音乐教育思想∕褚灏∥中国音乐学.2012.3.123-132
13.传媒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行业案例调查的思考∕赵志奇∥中国音乐学.2012.3.133-136
14.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的反思与构建∕于学友∥乐府新声.2012.3.165-168
15.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后现代理论向度:高校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动研究∕尚建科∥乐府新声.2012.3.184-186
16.城市发展与文化精神:高校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动研究∕郭建民;赵世兰∥乐府新声.2012.3.187-190
17.多元音乐与和谐社会:双重乐感的音乐教育理念之实践意义的深层阐释∕张欢;王茗∥中国音乐.2012.2.1-4+24
18.引领与建构:评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分”“合”科问题的实质与路向:以基本乐科为例∕陈雅先∥中国音乐.2012.2.139-143
19.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覃江梅∥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139-144
20.有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制与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学术探讨∕周世斌∥音乐艺术.2012.3.30-35+4
21.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讨∕张应华;谢嘉幸∥音乐艺术.2012.3.36-44+4
22.基于文化自觉理论视野下的音乐教育∕罗可曼∥音乐艺术.2012.3.45-49+4
23.民族器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艺术实践模式改革初探∕张津波∥交响.2012.3.157-160
24.印度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探究(上)∕张玉榛∥中国音乐.2012.3.109-115
25.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及其教育中的主体间性∕崔学荣∥中国音乐.2012.3.; 205-213
26.从历史的视角重新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黄沙玫∥中国音乐.2012.3.214-216+229
27.新疆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多元音乐文化认知研究∕王丹;杨帆∥中国音乐.2012.3.221-224
28.圣玛利亚女校与“女基督徒”音乐教育: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音乐教育研究∕陈晶∥音乐艺术.2012.4.116-123+5
29.音乐院校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教学构想∕冯存凌∥交响.2012.4.120-125
30.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课程历史文化重建的思考∕管建华∥音乐与表演.2012.4.44-48
31.地域文化融入高校音乐学课程初探:以江南大学“江南音乐”课程为例∕王虹霞∥音乐与表演.2012.4.124-128
32.流行音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研究∕陈颖∥音乐与表演.2012.4.148-151
33.中国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探究:以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为例∕彭建辉;杨士春;王普江;施涛∥音乐探索.2012.4.116-120
34.论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李虻∥音乐探索.2012.4.121-123
35.音乐教育主体性哲学范式及其批判∕朱玉江∥音乐探索.2012.4.127-131
36.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专业与普及的互动∕肖珣;王德芳;屈波∥音乐探索.2012.4.132-134
37.走出“二分法”困局:周代“乐教”转型的分期问题初探∕张业茂∥黄钟.2012.4.116-124
38.高等艺术院校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改革探索:高等音乐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系列∕谢秉元;陆苗∥乐府新声.2012.4.134-138
39.音乐院校大学生学习效能感量表的构建∕陈凌∥乐府新声.2012.4.162-170
40.印度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探究(下)∕张玉榛∥中国音乐.2012.4.79-85
41.乐教正义∕魏石成∥中国音乐.2012.4.144-147
42.民族音乐学作用于中国音乐教育的相关思考:应用民族音乐学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及教育课程∕曹军∥中国音乐.2012.4.185-187+194
43.北欧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变革∕罗曼∥中国音乐.2012.4. 216-220
44.音乐科技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宋璐璐∥人民音乐.2012.12.45-47
45.《音乐教育》杂志研究∕林媛∥黄钟.2013.1.101-109
46.圣玛利亚女校与“女基督徒”音乐教育: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音乐教育研究∕陈晶∥黄钟.2013.1.157-169
47.音乐训练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宋蓓;侯建成∥黄钟.2013.1.170-175
48.我的反省与思考:与青年学子谈学术之路∕田青∥中国音乐学.2013.1.5-11
49.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管弦乐队研究:1934—1937∕林媛∥人民音乐.2013.2.56-59
50.幼儿音乐课本内容的“中国化”:黎锦晖《幼稚园音乐课本教材及教法》解读∕石建宇∥人民音乐.2013.3.58-61
51.北京共识:全球高等音乐院校的跨文化合作:记2012世界高等音乐院校论坛∕刘一锦∥人民音乐.2013.3.66-67
52.艺术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的辩证统一:国内首部《专业音乐教育本科课程标准》出版∕王瑞∥人民音乐.2013.3.68-69
人文社科信息
中国梦与中国问题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成就更是基于中国问题提出的,旨在破解中国问题。中国梦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进而切中了“中国问题”及其实质的一套“新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正视并着眼于“中国问题”,才能深刻地把握作为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旗帜的中国梦。换句话说,若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梦进而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必须从中国问题入手,以中国问题来解答中国梦。从研究的角度看,客观地讲,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中国梦的研究,就应该置于二重语境,即由中国成就与中国问题共同构筑的巨大张力和开放语境之中,而不能顾此失彼。从方法论角度看,在研究中国梦的过程中,只讲中国成就而忽视中国问题,或者只谈中国问题而轻视中国成就,这种单打一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高度看,正是基于“中国问题”,中国梦的提出才显得弥足珍贵,同样,正是基于“中国成就”,中国梦的实现才不再虚无缥缈,也不至于堕入痴人说梦的困境,而是离我们很近很近。一言以蔽之,如果说中国梦因中国问题而得以可能的话,那么,中国梦因中国成就而成为现实。
(摘自《光明日报》2013年12月14日 王虎学文)
2014年中国经济改革的切入点
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将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转变。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所提出的各项改革开放的内涵,可提出几点建议:第一,“人口红利”尽管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以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再现,但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后,劳动力的资源还会不断涌现。第二,如果我们今后能够通过更加务实创新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来推动中国企业和世界企业继续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公平竞争、相互合作,中国金融业也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各类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那么,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红利”将变得更为丰富,其结构也变得更为合理,从而再像过去三十年那样,创造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奇迹。第三,中国今后要密切关注欧美市场所进行的一场关于“资源标准”的竞争,防止过度投资所造成的“产能过剩”。第四,“政策红利”虽然在危机爆发后发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但是它留下的后遗症已经让新一届政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五,中国内需不足现象主要源自于和民生密切相关的“三大障碍”问题:一是“没有钱消费”;二是“有钱不敢消费”;三是“有钱不在国内消费”。总之,只要我们撬起13亿人口的内需市场,中国经济良性循环的发展空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摘自《人民政协报》2013年12月31日 孙立坚文)
文化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念表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它延续和承担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历史以及现实的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生活长期历史的积淀,它还鲜活地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上,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念的表达。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一旦遭到摧毁,这个民族就成为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主体性的民族,也就不能表达本民族独特的思想、经验、价值与利益,不能建立起解释自身生活世界、生活经验的意义框架。民族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粘合剂,氏族群认同的根基。民族文化被消解,这个民族也就会因失去共同的价值信仰、符号体系而分崩离析。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确保国家文化安全树立起一道坚实的屏障。正因为如此,文化研究不能是一种没有价值立场的一般性研究,把必须与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文化研究、文化建设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自《哲学研究》2013年第10期 罗希明 文)
大学校庆的价值与功能
大学校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影响日益重大。大学校庆的价值体现出多元性,对大学校庆价值的认知是价值主体(大学)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大学校庆的认知也是有差异的,这同样取决于价值主体在具体情境下对大学校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论大学校庆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多么多元,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体现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大学校庆的价值是通过其相应的功能而得以实现的。从一种文化现象的角度看,大学校庆具有总结、传承、反思、创新大学精神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显然,校庆为大学从精神层面对以往的发展进行反思总结提供了时机和平台,通过历史的反思,以期走出发展的误区,达到大学精神文化的创新与升华。
(摘自《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卢晓中、汤小静 文)
试听窗口
1.著名歌剧曲选/前奏曲(选自卡门) /比才曲 /CDZ1217
2.江南丝竹/CDZ1222
3.经典双簧管/阿尔比尼诺 等曲/于晶石 演奏/CDZ1213
4.党的女儿(全剧录音) /黄华丽 演唱 /CDZ1221
5.蓝色爱情海(单曲附乐队伴奏) /王莉 演唱 /CDZ1220
6.心如明月——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行唱法专业组金奖得主单曲/胡旭东 曲/ 姚贝娜 演唱/ CDZ1219
7.竹笛名曲伴奏与欣赏(适用于考级四级水平)/于国庆示范/ CDZ1218
8.中国经典歌曲伴奏/先恒编 /CDZ1216
9.哈尔滨我心灵的光——金铁霖演唱作品专辑/金铁霖 演唱/ CDZ1214
10.中外艺术歌曲实用伴奏/CDZ1215
11.唱好歌剧咏叹调——男声篇/王景彬、刘克清 主讲/吴龙 钢琴伴奏/ VCD0885
12.声乐大赛精选曲目讲解欣赏/VCD0886
13.猫——最经典音乐剧之王/韦伯 曲/VCD0888
14.外国歌曲示范与伴奏(全国师范院校声乐教材) /普契尼 等曲/VCD0887
15.两根弦上的帕格尼尼随想/二胡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孙凰演奏/DVDZ0093
16.国乐华章——蓝玉崧先生纪念音乐会/蓝玉崧;冯智皓 等曲/ DVDZ0090
17.黄颢独唱音乐会——男高音歌唱家黄颢归国独唱音乐会实况/黄颢、汪明、张蓉 演唱 /DVDZ0094
18.南山截竹恒北斗——王次恒笛子独奏音乐会/王次恒 演奏;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DVDZ0092
19.周延甲作品音乐会/周延甲 曲/监制、指挥:周煜国/ DVDZ0089
20.梁祝——二胡、小提琴协奏曲(宋飞、金辉经典教学珍藏乐谱) /宋飞、金辉 演奏/DVDZ0091
(以上CD/VCD/DVD收藏于音像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