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信息》2013年8期(总第94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公泛音”的发现与“和谐”的定义
意大利小提琴家塔蒂尼在演奏双音时发现下方有一个“差音”,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又发现在双音的上方有一个极为细微的“合音”。笔者用二十年的时光细听这一上方的音,才听清了它的音高。原来不是计算出来的“合音”。而是另一类的“公泛音”。故将差音与公泛音的关系定义为:“‘差音’、‘公泛音’与所奏二基音均为二基音频率的最大公约数至最小公倍数间的倍频,‘属类等比数列’。又由于‘差音’的音响源自‘差拍’;‘公泛音’之音响源自‘泛音’。故二者的音质、音色不同。”
(摘自《交响》2013年第3期 李武华 文)
论板眼的性质与特征
——从板眼与节拍之关系谈起
有关“板眼”与 “节拍”的关系,在国内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作者认为板眼≠节拍,并就“板眼”与“节拍”之关系以及板眼的性质与特征问题进行了论述。(1)“板·眼”无关乎“强·弱”;(2)“板眼”和“节拍”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拍节体系;(3)“板眼”是(作为)“板式”(深层基础之“字位格局”)的“依托(躯壳)”,“板式”是“板眼”的“实质(灵魂)”;(4)“板眼”和“节拍”之“速度(感)”的激发机理不完全相同;(5)“板眼”的“系统”是一个“操作系统”;(6)板眼记谱法不等于西方“定量记谱法”,更不能把“小节”观念的出现视作人类记谱法成熟的主要标志。本文共提出了这六个观点,其逻辑关系:(1)是所有立论的前提;(2)意在阐明“板眼”的性质;(3)到(6)都是从前面的观点派生出来的,其中(3)到(5)是试图描述“板眼”的一些最主要的特征;最后的(6)实际上已延伸到记谱法的问题,但涉及的观点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一并再次提出。
(摘自《音乐艺术》2013年第3期 沈洽 文)
论嵇康的“声无哀乐”
“声无哀乐”是魏晋时期嵇康提出的音乐审美观点。关于“声无哀乐”的解读音乐美学界多有分歧,其结症在于对“声”和“无”的理解不同。本文指出“声”是音乐接受主体的听觉感知;“无”是不确定的“无常”之“无”。嵇康的“声无哀乐”指的是音乐接受主体从音乐的声音客体中无法得到确定的哀乐情感体验或感悟。至于客体的音乐作品是否可以表达或表现哀乐的情感或情绪,嵇康不仅没有否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肯定。
(摘自《中国音乐学》2013年第4期 田耀农 文)
《台湾音画》创作札记
《台湾音画》由《玉山日出》《安平怀古》《宜兰童谣》《恒春乡愁》《泰雅情歌》《鹿港庙会》《龙山晚钟》和《达邦节日》八个乐章组成,是一部原创同改编相结合,抒情同状景相结合,本土化同国际化相结合的交响乐作品。它描绘了台湾的民风民情,展现了台湾的乡土乡音,表达了我在台湾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本文以《台湾音画》的创作过程为线索,以《台湾音画》的人文历史为背景,回味那永远忘不掉的温暖瞬间,展现那永远割不断的两岸情缘。愿这部作品带着宝岛特有的湿润与温暖,走出台湾文化固有的的悲情意识,以乐观的胸怀为这个正在迅速逝去的时代留下美好壮丽的画影,用温馨的旋律为经过岁月沉淀的未来留下语言无法表达的刻骨记忆与深切眷恋。
(摘自《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鲍元恺 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音乐史
1.齐尔品与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钱仁平,张雄∥音乐艺术.2013.2.6-16
2.亚历三大•齐尔品:活动在中国的欧亚作曲家∕【美】本杰明•福克曼(BenjaminFolkman)著伍维曦译∥音乐艺术.2013.2.17-21
3.齐尔品与中国音乐文化∕左贞观∥音乐艺术.2013.2.22-31
4.不竭探索:齐尔品唯一口琴协奏曲研究∕李岩∥音乐艺术.2013.2.32-46
5.齐尔品与中国近代音乐∕张己任∥音乐艺术.2013.2.47-57
6.齐尔品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文∥音乐艺术.2013.2.58-68
7.紧随仁康吾师足迹孜孜不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大夏∕赵宋光∥音乐艺术.2013.2.151-152
8.钱老治学方略对后人的启示:为纪念钱仁康教授诞辰100周年而作∕李吉提∥音乐艺术.2013.2.153-157
9.王光祈的中华民族根本思想与卫礼贤的“礼乐”思想∕管建华∥音乐探索.2013.1.8-12
10.风格叙事与历史语境:作为“音乐史事件”的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伍维曦∥音乐探索.2013.1.41-57+62
11.西方早期音乐史论的观念范畴、知识体系和现实意义∕贾抒冰∥音乐探索.2013.1.58-62
12.传记文体审思:兼论音乐家传记的特性、功能与方法∕孙红杰∥音乐探索.2013.1.63-69
13.西方音乐学研究的新视角、新视阈、新视点:“2012年•川音•西方音乐学会青年学者论坛”述评∕李兴梧、王梦婷∥音乐探索.2013.1.85-88
14.抗日救亡运动造就的音乐大师:赵沨先生抗战时期在大后方的音乐生涯∕罗天全∥音乐探索.2013.1.89-91
15.音乐与政治: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王续添∥音乐探索.2013.2..3-16
16.试论王光祈对中国古代乐律、乐制、礼乐文明研究的主要成果∕幸晓峰、沈博∥音乐探索.2013.2.17-22
17.《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词乐旁谱新校∕伍三土、王小盾∥音乐探索.2013.2.23-31
18.曲折人生志未酬:纪念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章彦百年诞辰∕黄旭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114-117+126
19.俞便民其人其事∕郑晓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 118-126
20.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早期的法国音乐∕格蕾尔·伽登;祁宜婷∥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127-140
21.“东北鲁艺”史料考辨二则∕王冰凌∥乐府新声.2013.2.137-139
22.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延安合唱运动发展纪略(1935—1945)∕石一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79-85
23.白诚仁《山鬼》音响意蕴探究∕刘沁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86-92
24.西方音乐术语的中国化误释与创新∕江江∥音乐与表演.2013.2.3-9+201
25.三月春蜂酿蜜忙:论“春蜂乐会”的作曲家和艺术歌曲∕梁茂春∥音乐与表演.2013.2.68-81+202
26.论《乐经》的基本形态及其在战国的传播∕刘全志∥音乐与表演.2013.2.82-92+202
27.莺啭乐响春意来 软舞美韵古今载:《春莺啭》的历史与形态考论∕王安潮∥音乐与表演.2013.2.93-102+202
28.我国早期报刊中的民间歌谣征集、研究活动考察:以“歌谣运动”为例∕张弢∥音乐与表演.2013.2.185-190
29.作用于楚的先秦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个案探析∕王洪军∥交响.2013.1.5-11
30.论蔡邕的音乐思想∕陈四海;石琳∥交响.2013.1.64-70
31.沈心工与《足球歌》∕谷玉梅;李啸∥交响.2013.1.71-76
32.新时期有关港台流行音乐及其对大陆流行音乐影响的争鸣∕项筱刚∥黄钟.2013.2.14-19
33.康有为国乐改良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探论∕黄敏学;王旖轩∥黄钟.2013.2.20-26
34.由聘礼仪程论季札观乐的性质∕曹胜高∥黄钟.2013.2.27-35
作曲理论
1.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高佳佳∥乐府新声.2013.1.5-19+195
2.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奏鸣曲式调性布局的特征∕边中∥乐府新声.2013.1.25-33
3.解构建构:郭祖荣《第八交响曲》结构思维研究∕檀革胜∥乐府新声.2013.1.34-42
4.浅谈民族乐派作曲家和声语言的技法特征∕刘畅∥乐府新声.2013.1.43-52
5.“核心动机”在《西区故事》音乐中的结构性作用∕范铮∥乐府新声.2013.1.;53-68
6.“简”与“繁”的极致调和:浅谈萨利亚霍《梦的翅膀》的音高组织原则∕王云飞∥乐府新声.2013.1.69-82
7.沃尔夫艺术歌曲中音高组织关系之探析∕刘小令∥乐府新声.2013.1.83-89
8.化圆为方:肖邦玛祖卡录音中的乐句拱形∕尼古拉斯·库克;高拂晓∥乐府新声.2013.1.90-98
9.郭文景音乐创作中的文化追求(上)∕李丽娜∥乐府新声.2013.1.145-155
10.肖邦叙事曲的节奏特征分析及在曲式结构中的意义∕李丹阳∥乐府新声.2013.1.159-163
11.我看音乐创作∕陈怡∥天籁.2013.1.5-16+2
12.“扩展配器”:布列兹管弦乐配器创作新思维(上):以《音乐笔记Ⅰ》从钢琴版到管弦乐版为例∕温德青∥天籁.2013.1.;17-29+122
13.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坎切利的室内乐《午祷》∕赵哲亮∥天籁.2013.1.30-34+118
14.王西麟《钢琴协奏曲》的长呼吸结构思维研究∕檀革胜∥天籁.2013.1.35-45
15.姚盛昌《小提琴协奏曲》和声思维与技法研究∕刘文平∥天籁.2013.1.46-54+91
16.当代音乐创作暨艺术院校作曲教学研讨会综述∕张蓓荔;张大鹏;张雪妍;周妍∥天籁.2013.1.123-128+130
17.马思聪的《山林之歌组曲》与《欢喜组曲》管弦乐法特征之比较∕董立强∥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1.99-108
18.布里顿《学院康塔塔》第八乐章复结构研究:兼论结构对位的技术原则和艺术表现∕孙志鸿∥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1.109-115
19.“神性”的跨文化碰撞:析莫里斯·奥阿纳混声合唱《阿沃哈》的创作技法∕刘奇∥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1.116-126
20.达拉皮科拉十二音矩阵技法研究∕严逸澄∥音乐艺术.2013.1.169-177+7
21.重视乐器色彩 把握织体思维:唐朴林《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读后随笔∕朱广庆∥中国音乐.2013.1.233-235
22.杨立青访谈录∕钱仁平∥人民音乐.2013.4.4-10
23.女性令乐坛更见姿彩:写在华人女作曲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解瑂∥人民音乐.2013.4.11-13
24.寄情山水 托意于乐:杨立青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评析∕杨静∥人民音乐.2013.4.14-16
25.当代音乐创作暨艺术院校作曲教学研讨会综述∕张蓓荔;张雪妍∥人民音乐.2013.4.62-63
26.里盖蒂和声语言的发展轨迹∕张有川∥人民音乐.2013.4.86-88
27.心灵的追寻:综述马勒声乐套曲《少年魔号》的创作风格∕孙乐平∥人民音乐.2013.4.89-91
28.现代主义不应成为学院作曲教学的主流:首届“中国之声”作曲比赛引发的思考∕施万春∥人民音乐.2013.5.30-32+95
29.确立品格特色 研讨建设发展:2012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第三届复调音乐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管弦乐配器学术研讨会述评∕徐孟东∥人民音乐.2013.5.58-60
30.从单一技术训练到综合素质培养:作曲专业本科学段课程设置的反思与构想∕潘祖君∥人民音乐.2013.5.61-63
31.和平的追求人性的呐喊:布里顿《安魂交响曲》创作始末与音乐分析∕汪洋∥音乐艺术.2013.2.73-80
32.前缀后缀:严谨而有趣的音乐材料发展方式∕顾之勉∥音乐艺术.2013.2.94-101
33.“瞬间结构”与斯托克豪森的《瞬间》∕姜蕾∥音乐艺术.2013.2.102-114
34.“主导动机”在勋伯格交响诗《佩利亚与梅丽桑德》中的结构力作用∕唐荣∥音乐艺术.2013.2.130-142
35.中国新媒体艺术之互动音乐发展初探∕陆敏捷∥音乐探索.2013.1.123-127
36.交响曲高潮的结构生成研究∕檀革胜∥音乐探索.2013.2.96-104
37.拉赫玛尼诺夫《彻夜祈祷》(OP.37)的音乐结构研究∕明虹∥音乐探索.2013.2.105-111
38.肖斯塔科维奇《降E大调第九弦乐四重奏》中的“解冻”意象∕王晶∥音乐探索.2013.2.112-123
39.保罗•欣德米特交响曲《画家马蒂斯》的数字意象及情感内涵:以第一乐章为例∕乐敏∥音乐探索.2013.2.124-131
40.《听花的声音》创作自述∕温德青∥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3-23
41.启发式教学的反馈:以巴比特《三首钢琴曲》第一首的分析制图为例∕郭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24-51+113
42.论《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的文本、分析与演绎∕杨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94-106
43.“人声交响曲”: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中的合唱∕康啸∥乐府新声.2013.2.5-14
44.对劫夫歌曲创作研究上的一点思考∕谢秉元;胡净波∥乐府新声.2013.2.15-17
45.沃尔夫艺术歌曲中音高组织关系之探析(下)∕刘小令∥乐府新声.2013.2.18-25
46.瓦格纳《纽伦堡的民歌手》前奏曲的音乐分析∕李传兴∥乐府新声.2013.2.26-28
47.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简约主义音乐的本质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朴英∥乐府新声.2013.2.29-35
48.改编的审美意味:以李焕之改编的《牧童短笛》为例∕杨曦婷∥乐府新声.2013.2.36-43
49.徐振民《唐人诗意两首》的音高结构关系分析(上)∕徐维雅∥乐府新声.2013.2.44-46
50.融集众美 创造新美:中国当代原创音乐中的“泛民族风格”现象探析与创作实践∕赵力∥乐府新声.2013.2.72-77
51.音乐意义与信息传递:马勒《第六交响曲》重访∕孙丝丝∥乐府新声.2013.2.103-109
52.郭文景音乐创作中的文化追求(下)∕李丽娜∥乐府新声.2013.2.124-133
53.谈流行音乐的制作与录制技巧(上)∕刘栋∥乐府新声.2013.2.134-136
54.浅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的创作特点∕果蕾∥乐府新声.2013.2.140-143
55.“扩展配器”:布列兹管弦乐配器创作新思维(下):以《音乐笔记I》从钢琴版到管弦乐版为例∕温德青∥天籁.2013.2.10-15+21
56.涅槃之先声:析阿沃·派尔特转型作品《信经》创作技法∕易慧∥天籁.2013.2.16-21
57.中西合璧、音画交融:杜鸣心交响幻想曲《洛神》研究∕袁昱∥天籁.2013.2.22-30
58.工业时代的号角:《棉花工厂蓝调》音乐特点研究∕王喆飞∥天籁.2013.2.38-43+55
59.试论瓦格纳的“无终旋律”∕陈鸿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1-8+78
60.维也纳古典声乐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因素及其艺术表现:试以三首作品为例说明∕冯存凌;聂普荣∥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128-135
61.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音乐发展的历程与思考∕殷苗苗∥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136-143
音乐学术参考资料之一
敦煌乐舞艺术研究资料索引
2013年10月11-12日,首届“敦煌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音乐学院召开。为系统展示六十多年来敦煌乐舞的研究成果,本文笔者基于《西北民族音乐学术资源(全文)数据库》之“敦煌乐舞研究”专题,整理出《敦煌乐舞艺术研究资料索引》,以此为基础完成《敦煌乐舞艺术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提交会议。这里节选“索引”部分,将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敦煌乐舞艺术研究资料索引》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结合敦煌乐舞的研究与文献积累现状,制订的“《敦煌乐舞艺术研究资料索引》分类目录”;第二部分为索引正文,涉及报纸、期刊、会议、年鉴、博/硕论文以及专著、文集等各种文献类型,累计627篇(部) 。
第一部分《敦煌乐舞艺术研究资料索引》分类目录
1.敦煌乐舞艺术综合研究
2.敦煌音乐文献研究
有关敦煌曲谱、敦煌舞谱、敦煌曲子词以及其他相关的音乐资料研究入此。
2.1 敦煌曲谱研究
2.2 敦煌舞谱研究
2.3 敦煌曲子词研究
2.4 相关敦煌文献研究
有关敦煌变文及敦煌经卷、敦煌遗书中相关音乐资料研究等入此。
3.敦煌壁画乐舞资料研究
有关壁画乐舞、壁画乐伎、壁画舞伎、壁画乐器、壁画经变乐队研究等入此。
3.1 壁画乐舞研究
3.2 壁画乐伎研究
3.3 壁画舞伎研究
3.4 壁画乐器研究
3.5 壁画经变乐队研究
4.敦煌舞研究
5.其他相关研究
有关的会议报道/综述、论著索引/目录/图表及相关综合研究等入此。
第二部分索引正文
1 敦煌乐舞艺术综合研究
(1)敦煌石窟音乐研究述要/范立君//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2)敦煌音乐舞蹈研究的成果与发展趋势/庄壮//人民音乐,
1997(02)
(3)敦煌石窟简介--敦煌舞姿/刘恩伯 //《敦煌舞姿》: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4
(4)敦煌音乐(1-8)/ 庄壮//阳关,1982(03)-1983(04)
(5)丰富多采的敦煌音乐/庄壮 //中国音乐,1983(04)
(6)敦煌石窟音乐/庄壮//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7)“敦煌音乐”中的若干问题 /郑汝中 // 敦煌研究,1986(02)
(8)敦煌乐史料概论(上) /牛龙菲 // 新疆艺术,1984(06)
(9)敦煌乐史料概论(下) /牛龙菲 // 新疆艺术,1985(01)
(10)敦煌乐史料概论/牛龙菲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1985(09)
(11)敦煌音乐泛谈(一)/ 席臻贯 //音乐天地,1987(02)
(12)敦煌音乐泛谈(二)/ 席臻贯 //音乐天地,1987(03)
(13)敦煌石窟中的音乐资料/阴法鲁 // 文史知识,1988(08)
(14)敦煌石窟中的音乐资料-阴法鲁学术论文集/阴法鲁// 北京:
中华书局,2008
(15)拓宽敦煌音乐研究的路子/庄壮// 敦煌研究,1994(02)
(16)敦煌石窟音乐简说/邱星//音乐世界,1995(12)
(17)敦煌石窟音乐迷踪/高德祥//国际音乐交流,1999(Z1)
(18)敦煌歌舞三札/李正宇// 敦煌研究,1992(04)
(19)西亚诸教对敦煌乐舞影响之研究(上)/黎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03)
(20)西亚诸教对敦煌乐舞影响之研究(下)/黎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04)
(21)敦煌燕乐歌舞考略/汤君//文艺研究,2002(03)
(22)榆林窟壁画中的音乐形象/庄壮//中国音乐,1985(03)
(23)敦煌石窟全集舞蹈画卷/敦煌研究院,王克芬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0
(24)敦煌石窟全集音乐画卷/ 敦煌研究院,郑汝中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
(25)敦煌石窟全集飞天画卷/台建群,郑汝中//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3
(26)敦煌石窟舞乐艺术(敦煌文化丛书)/高金荣//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6
(27)箫管霓裳——敦煌乐舞/王克芬,柴剑虹//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12
(28)解读敦煌:佛国的天籁之音/樊锦诗主编,郑汝中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
(29)古丝路音乐暨敦煌舞谱研究/席臻贯// 敦煌艺术出版社,1992.7
(30)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正仓院、敦煌、高丽之追溯/ [日]岸边成雄著;王耀华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2敦煌音乐文献研究
有关敦煌曲谱、敦煌舞谱、敦煌曲子词以及其他相关的音乐资料研究入此。
2.1 敦煌曲谱研究
(1)敦煌唐人曲谱与藏经洞/朱珊//新观察,1982(14)
(2)验证《敦煌曲谱》为唐琵琶谱/应有勤等//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1983(01)
(3)敦煌曲谱的由来和研究情况/苏一平,白鹰主编//中国文艺年鉴,1983
(4)《敦煌琵琶谱记》的来龙去脉/何昌林//阳关,1984(05)
(5)三年来国内敦煌曲谱研究概况/何昌林//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1985(01)
(6)敦煌遗曲族源小考 /郝毅//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04)
(7)中国近期的敦煌乐谱研究=A Report on Chineseresearch the Dunhuang music manusscrips /陈应时著;罗珂丽译// [英]MUSICAASIATICA,1990(6)
(8)敦煌乐谱研究五十五年/陈应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05)
(9)敦煌曲谱研究简述--敦煌壁画乐舞研究/郑汝中//《敦煌壁画乐舞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9
(10)中国敦煌古代琵琶谱的解读研究/ [日]林谦三//奈良学艺大学纪要(人文、社会科学版),1955(01)
(11)敦煌琵琶谱的解读研究/ [日]林谦三,潘怀素//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9
(12)琵琶谱新考:专论琵琶记谱和演奏法的变迁 / [日]林谦三 //奈良学艺大学纪要(人文、社会科学版),1964(12)
(13)敦煌琵琶谱的解读/ [日]林谦三,陈应时// 中国音乐,1983(02)
(14)《敦煌琵琶谱的解读》译后记 /陈应时//民族民间音乐研究,1983(03)(15)敦煌琵琶谱 /[日]林谦三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4(02)
(16)敦煌琵琶谱读记 /饶宗颐//(香港)新亚学报,1960(02)
(17)敦煌琵琶谱的来龙去脉涉及的史实问题 /饶宗颐 //音乐研究,1987(03)
(18)浣溪沙琵琶谱发微/饶宗颐//中国音乐,1988(04)
(19)浣溪沙琵琶谱发微--敦煌琵琶谱/饶宗颐//《敦煌琵琶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
(20)再谈梁幸德与敦煌琵琶谱--敦煌琵琶谱/饶宗颐 //《敦煌琵琶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
(21)轭軓说--敦煌琵琶谱/饶宗颐//《敦煌琵琶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
(22)论口、与音乐上之“句逗”--敦煌琵琶谱/饶宗颐//《敦煌琵琶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
(23)再论口、与顿住:敦煌乐谱与姜白石旁谱--敦煌琵琶谱/饶宗颐//《敦煌琵琶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
(24)三论口语、两记号之涵义及其演变--敦煌琵琶谱/饶宗颐 //《敦煌琵琶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
(25)四论“口”、“、”及记谱法之传承:敦煌乐谱与西安鼓乐俗字谱之比较--敦煌琵琶谱/饶宗颐 //《敦煌琵琶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
(26)敦煌写卷原本之考察--敦煌琵琶谱/饶宗颐 //《敦煌琵琶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
(27)敦煌琵琶谱写卷原本之考察/饶宗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04)
(28)读《敦煌琵琶谱写卷原本之考察》 /陈应时//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02)
(29)乐曲考古学的新发展:读饶宗颐、陈应时敦煌谱原件之论文/王德埙//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02)
(30)关于敦煌琵琶谱的抄写人(《唱词十九首》之谜)——敬答饶宗颐教授/何昌林//音乐研究,1987(03)
(31)敦煌曲谱研究/江岸 //人民音乐,1982(06)
(32)敦煌曲谱研究1 /叶栋//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01)
(33)敦煌曲谱研究2 /叶栋//音乐研究,1982(02)
(34)敦煌曲谱研究3 /叶栋//齐鲁艺苑,1982(S1)
(35)敦煌曲谱破译质疑/毛继增// 音乐研究,1982(03)
(36)应如何评论《敦煌曲谱研究》:与毛继增同志商榷/陈应时//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2(04)
(37)文章千古事——对于“敦煌曲谱”报道的几点意见/李春光//人民音乐,1982(07)
(38)《敦煌曲谱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林友仁等//人民音乐,1982(11)
(39)评《敦煌曲谱研究》/陈应时//中国音乐,1983(01)
(40)关于《敦煌曲谱》研究的几个问题——与陈应时同志商榷/金建民//敦煌研究,1987(03)
(41)敦煌曲谱研究尚需继续努力/陈应时//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4(02)
(42)敦煌琵琶谱/叶栋//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43)敦煌唐人曲谱/叶栋//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02)
(44)敦煌曲谱是唐大曲结构吗——与叶栋先生商榷又一题/赵晓生//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04)
(45)《敦煌唐人曲谱》节奏另解——与叶栋先生商榷 /赵晓生//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02)
(46)唐代音乐与古谱译读/叶栋// 西京周秦汉唐文化开发公司;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出版发行室,1985
(47)唐乐古谱译读/叶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8)古谱新篇生命绝唱——在叶栋遗作《唐乐古谱译读》首发式上的发言/金建民// 人民音乐,2002(01)
(49)三件敦煌曲谱资料的综合研究/何昌林//音乐研究,1985(03)
(50)南音与敦煌曲谱的不同点——与何昌林同志商榷/吴世忠//音乐研究,1986(02)
(51)《敦煌琵琶曲谱》刍议/唐朴林//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01
(52)敦煌古谱的猜想/关也维//音乐研究,1989(02)
(景月亲 辑录整理)(待续)
人文社科信息
如何理解现代艺术
如何评价现代艺术是一个巨大的学术难题,不能简单下判断说它好或者不好。对现代艺术的理解需要开启现代艺术不同的艺术史叙事空间。理解现代艺术有五种艺术史叙事范式,即社会史、艺术史、技术史、精神史、形象史。概而言之,社会史侧重于艺术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也即侧重的是现代艺术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下如何进行反渗透;艺术史侧重于艺术自身对新形式的关注,也即侧重的是现代艺术对主流价值和学院传统的的叛逆;技术史立足于现代艺术的技术要素,也即侧重的是现代艺术从艺术精神向技术精神的转变;精神史侧重于艺术家的心态,也即侧重的是现代艺术的精神困境及其突破;形象史则侧重于艺术对人内在心灵的关注(艺术自身的语法和逻辑),也即侧重的是现代艺术拆解形象范式及其再整体化的可能性。多样的艺术史叙事范式开启了对现代艺术的多样性理解,而对现代艺术多样性的理解正是对西方文明本身多样性的理解。
(摘自《学术月刊》2013年第8期 时胜勋 文)
当代大学生对阶层分化及社会机会的主观认知
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在中国高等教育实行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群体能借助高考以“天子骄子”的身份快速跻身上层社会。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 政策发生改变,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群体由“天子骄子”变成“后精英”。同时,在全面市场化改革的带动下,社会结构快速变迁,社会分层现象引人注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倾向于认为社会分层已经“结构化”,虽然较多的大学生对社会机会持乐观态度,但若与精英教育时代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则认为“向上流动”的渠道已变得较为狭窄,且家庭背景与资源对一个人的前途发展有明显性影响,代际“再生产”机制占据优势。虽然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大学生个体的看法存在差异,但从社会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整体认知的同质性较高。
(摘自《浙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黄耿华、莫家豪 文)
什么是好的中国小说
好的中国小说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品质或面貌:一是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二是中国故事、中国意境;三是中国风格、中国语言。一部好的中国小说,必须以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去构建,以中国文学的标准和体系去衡量。一个世纪前的“小说界革命”,使中国小说陷入被动模仿的尴尬境遇。时至今日,这种俯视随人的状况,似乎也该至歇了。今天郑重提出“中国小说”这一概念,不仅是文学的需要,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界,在未来世界的一种精神姿态。而想创造出真正的“中国小说”,就必须逐渐摆脱对西方经验的被动依赖,就必须返回到中国经验的“原乡”。好的中国小说,来源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也是描述我们自己精神与现实生活的一种及其高级的写作范式。老村的小说《骚土》类似中国画式多点透视的松散结构,好看的故事、生动鲜明的人物和意境,以及方言土语、诗词曲赋相杂古拙别致的语言风格,处处显示出这是一部具有中国性的好小说。
(摘自《当代文坛》2013年第5期 周明全 文)
新书推荐
1.关于世界名曲的100个故事/郭瑜颖编著 J605.1-49/G96(Y)
2.中国音乐(阿拉伯文版) /靳婕 著 J607/J71(J)
3.藏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藏文版) /西藏大学 J607.114/X15(Z)
4.中国民歌地图/杜亚雄著 J607.2/D79(Y)
5.中国民歌地图(南方卷) /杜亚雄著 J607.2/D79(Y)
6.甘南藏族传统音乐/李生贵著 J607.214/L34(S)
7.乐歌中国/李静著 J609.25/L32(J)
8.大唐长安音乐风情/李健正著 J609.242/L32(J)
9.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李敬民著 J617.561/L32(J)
10.数字音乐编辑:Soundtrack pro 3 /王彬;
郭圣路 编著 J619-39/W31(B)
11.雅尼音乐/张鸣雨编著 J620.7/Z33(M)
12.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但昭义;四川音乐学院高
等教育研究所 编 J624.1-4/D19(Z)
13.琵琶演奏自学速成/曲园媛 编著 J632.33/Q86(Y)
14.2011流行歌曲精选/时代出版社 编 J642.1/S54(D)
15.新人金曲100首/吴克强编 J642.1/W82(K)
16.中国古代琴歌精华校译/薄克礼,张子盛主编 J642.7/B92(K)
17.2012流行歌曲精选/现代出版社 编 J642.1/X33(D)
18.饶余燕琴作品选/童道锦,王秦雁主编 J647.41/R17(Y)
19.王建中钢琴作品选/童道锦,王秦雁主编 J647.41/W33(J)
20.杜鸣心钢琴作品选/童道锦 王秦雁主编 J647.41/D78(M)
21.汪立三钢琴作品选/童道锦,王秦雁 主编 J647.41/W28(L)
22.古琴新谱/龚一编著 J648.31/G53(Y)
23.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合唱卷1-4) /陈艺编著 J652.42/C49(Y)
24.肖邦钢琴作品全集(23):钢琴与大提琴重奏作品集(带分谱)/扬·艾凯尔,巴维尔·卡 J657.41/C176(O)
25.钢琴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张云良主编 J657.41/Z36(Y)
26.第二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 作品.22(带分谱) /维尼亚夫斯基,Wieniawski;郑石生 编订 J657.213/W823
27.动作的旋律:舞蹈美/刘秀乡编著 J701-49/L75(X)
28.舞蹈动作开发与编舞技法教程/谢飞 编著 J712.2/X54(F)
29.云南民族舞蹈研究/陈申 著;甄朝党、张英杰 主编 J722.22/C47(S)
30.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黄仕忠 著 J809.22/H77(S)
31.原生文化与青藏民间戏曲研究/王志强,李朝著 J825.75/W39(Z)
(以上书、谱收藏于音乐资料室、普通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