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办刊物  /  往期回顾  /  正文

《音乐文化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93期)

作者:    2013年11月13日    点击:[]

《音乐文化信息》2013年7期(总第93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试从中国的“意境”理论看西方音乐

“意境”是中国美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性的范畴,从“意境”这个独特视角,将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放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审视,可以看到西方音乐中也具有同样性质的范畴,经历了从产生、发展、深化和最后趋向消弱乃至逐渐消解的过程。笔者期望当代中国音乐的创作能进一步在我国独特的“意境”理论资源的启示下,不断地在创作实践中丰富自身,在世界音乐园地中展示自己独特的中国风貌。(摘自《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于润洋 文)

杜鸣心交响音乐创作民族化探索研究

交响音乐作为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在其于中国文化环境中移植与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国作曲家手中被注入了民族性因素。杜鸣心是一位具有高度民族意识的老一辈作曲家,在交响音乐的民族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交响音乐是杜鸣心音乐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也是他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里所占分量最重的体裁,集中现了他的艺术风格,也突出地展现了他在交响音乐的民族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这些努力体现在从作品取材主题与技术手法等等多个方面,并与具体的作品表现意图紧密相连,达到了良好的表现效果,显示他对已有的民族化成果继承以及个人的进一步开拓。本文对杜鸣心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探索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当代交响音乐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摘自《乐府新声》2013年第3期 袁昱 文)

反思·叩问·启迪·观察

                                             ——宇宙观思维与音乐理论的“跨学科性”

本文由四部分构成:一、在对“跨学科”理念崛起因由的反思中,觉悟到近代极端化的分科教育对人类知识体系、思维体系被分解成碎片的弊端;二、在对当代“跨学科性”研究问题的叩问中,意识到理论研究中“整体性”思维的缺失;三、从“跨学科性”理念与当代文化人类学“整体观”的联系,寻觅到中国传统宇宙观作为整体认知世界的文化符号沉潜在人类思维深处的智慧启迪;四、立足于宇宙观立场深入观察音乐理论与自然、人文及社会学科间的“跨学科性”根脉背景,从而认知各学科在互为印证的文化背景融合中突破学科阈限的“跨学科性”关系。结论学会应用宇宙观思维的观察能力,可能是获取“跨学科”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摘自《音乐与表演》2013年第3期 周楷模 文)

佛教戒律下的音声理念

                                     ——云冈石窟伎乐雕塑引发的思考

佛教在西域以及中土汉至南北朝时期所用音声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僧尼声明,二是僧尼以歌赞音声供养,三是世俗人等在寺院以俗界音声伎乐供养为用;对中土佛教之音声为用应该把握阶段性的变化。研究佛教进入中土初期之音声,最应把握佛教戒律的意义,考量佛教之于西域诸国所谓政教合一对以上样态之保障,认知佛教入中土诸多矛盾性之解决;经历了长期探索磨合,北魏文成帝时期沙门统昙曜面对中土佛教在戒律下的诸多矛盾提出以僧祇户和佛图户(寺户)供养寺院,经皇帝恩准遍及州县,之后百年中走出一条寺院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这是改梵为秦或称"改梵为鲜卑"的典型模式,为中土僧尼持戒修行提供保障;从伎乐供养的视角看,中土寺院在长期实践中由寺户分离出专事音声伎乐供养的群体——所谓"寺属音声人"。佛教之音声理念对其后的影响在于,唐代所有官属乐人以音声人相称,这还是建立在同一身份"、配隶之色"的基础之上;辨清以上问题,则可相对清晰把握云冈石窟伎乐造像之音声伎乐供养人的身份和存在意义。

(摘自《中国音乐》2013年第2期 项阳 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

1.论大提琴重奏的基础训练∕韩小鹰∥交响.2012.3.131-134

2.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韩小鹰∥中国音乐.2012.3.137-139+157

3.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演奏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杨宝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4.29-39

4.简论器乐演奏风格的形成∕郑延周∥交响.2012.4.156-159

5.管乐器演奏中的腹式呼吸问题新论∕甘俊∥音乐与表演.2012.4.107-110

6.伊桑·庸《现代长笛练习曲》的演奏∕徐戈∥黄钟.2012.4.175-181

7.单簧管教学中的运指技术研究∕韩庶∥乐府新声.2012.4.324-327

8.单簧管演奏艺术的技能要求和艺术表现析要∕许蕾∥齐鲁艺苑.2012.6.44-46

9.里·施特劳斯的《降E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音乐与演奏∕王小蓓∥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1.104-113

10.微分音小提琴、中提琴频谱音乐研究∕陈洁;何荣∥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1.114-121

11.

12.一件外来乐器的政治经历:手风琴在中国∕单建鑫∥中国音乐学.2013.1.110-114

13.传统与现代交汇人文与科技融合:2012全国乐器学研讨会综述∕李子晋∥人民与音乐.2013.3.50-51

14.对近年来流行手风琴在我国发展状况的思考∕杨光东∥齐鲁艺苑.2013.2.29-32

15.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结构特征及演奏∕欧阳时来∥音乐艺术.2013.1.162-168+7

16.我国高校双排键电子琴专业的发展及教学现状的思考∕殷默刚∥乐府新声.2013.1.178-181

17.交流与对话:“第八届国际音乐考古学会研讨会暨第四届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年会”综述∕王清雷;宋骁双∥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152-157

18.低音提琴在中国民族交响乐队中的意义∕杨智皓∥黄钟.2013.2.193-200

19.从“上海音乐学院手风琴专场音乐会”看中国手风琴艺术之发展∕王安潮∥人民音乐.2013.6.28-30

20.近三十年部分中国手风琴艺术理论的文献研究:以7大中文核心期刊以及音乐学院院报为例∕许晓欢∥人民音乐.2013.6.31-33

21.单簧管的音色形成于变化因素∕丁鹏∥齐鲁艺苑.2013.3.38-41

声乐艺术

1.宋代唱论中的润腔探析∕张莺燕∥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55-60

2.当下中国合唱概念的边界突破∕田晓宝;邓畅∥人民音乐.2012.8.36-38+95-96

3.钢琴声乐艺术指导的训练与教学:以“早期联曲体结构”歌剧几首宣叙调为例∕吴昊∥齐鲁艺苑.2012.3.12-17

4.声乐艺术指导的职责、素质及培养∕王菁菁∥人民音乐.2012.9.39-41

5.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辩证统一思想:以“抗”“坠”理论为例∕杨宝玲∥交响.2012.2.117-121

6.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王颖∥交响.2012.2.122-126

7.德语声乐作品的风格与教学刍议∕聂普荣∥交响.2012.2.127-131

8.咏叹调《当日子忧伤沉重》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张向党∥交响.2012.2.132-135

9.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湘西民歌教学探讨∕吴海华、姜仁武∥音乐探索.2012.2.119-121

10.中国声乐艺术发展战略思考∕姜代康∥音乐探索.2012.2.128-133

11.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美学特性分析∕吉钰梅∥音乐与表演.2012.3.85-88

12.肖邦艺术歌曲《旋律》的“悲情”表现内容及成因∕张洪侠∥音乐与表演.2012.3.124-128

13.我们的所在是巍峨秀丽的山脉:和声乐同道们谈心∕石惟正∥人民音乐.2012.10.26-28

14.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歌唱发音质量客观评价研究综述∕苗雨∥音乐探索.2012.3.119-126

15.反思指挥法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与地位∕陈波∥音乐探索.2012.3.131-134

16.用心传情,以情润声:谈歌曲的艺术处理∕王士魁∥中国音乐.2012.2.157-159

17.优秀声乐人才培养初探∕赵青∥中国音乐.2012.2.172-175

18.音乐行为测评介入高师声乐教学的探讨∕姚佑南∥中国音乐.2012.2.176-178

19.歌唱发声中声带的动作过程及其原理∕付畇∥中国音乐.2012.2.179-183

20.弱声练唱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邢延青∥中国音乐.2012.2.193-194+197

21.温婉隽永意蕴深远:评张立萍的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杨宝玲∥人民音乐.2012.11.48-49

22.民族唱法音色与语音的关系∕吴静∥中国音乐.2012.3.90-95

23.我国20世纪上半叶合唱创作思维的发展轨迹∕任秀蕾∥中国音乐.2012.3.147-157

24.“跨界唱法”对现代声乐教学的启示∕琚军红∥中国音乐.2012.3.172-175+204

25.声乐大师斯义桂练声曲研究∕庄晔∥音乐艺术.2012.4.43-47+4

26.梅西安艺术歌曲分析及演唱:以声乐套曲《献给Mi的诗》之《房屋》、《项链》两首为例∕邱曙苇∥音乐艺术.2012.4.78-83+4-5

27.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会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张洪侠∥交响.2012.4.147-151

28.论声乐学习中艺术思维意识的培养∕王新惠∥交响.2012.4.152-155

29.从“有法”到“无法”:声乐“跨界”演唱理念解析∕黄丽珠∥音乐与表演.2012.4.111-114

30.用理性思维看“声乐跨界”∕谢力荣∥音乐与表演.2012.4.115-118

31.看得见的好声音:计算机可视化辅助声乐教学之案例分析∕黄莺;杨健∥音乐与表演.2012.4.129-134+162

32.歌唱发声咽喉机能及嗓音声学原理分析∕罗丽∥音乐探索.2012.4.106-108

33.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民歌之意义∕刘媛∥黄钟.2012.4.189-196

34.多声声乐表演课中获得的启迪: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的拓展∕李静玉;丛林∥乐府新声.2012.4.145-151

35.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演唱专业中的教学研究∕李秀敏∥乐府新声.2012.4.158-161

36.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的重要性∕何月∥乐府新声.2012.4.171-173

37.论现代民族声乐的总体风格特征∕朱玉∥乐府新声.2012.4.185-188

38.谢尔盖·斯洛尼姆斯基艺术歌曲《闷热的草》的艺术风格与演唱分析∕刘宏伟∥乐府新声.2012.4.189-193

39.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衍变∕杨立军∥乐府新声.2012.4.194-197

40.夏布里埃《绘画小品》之“牧歌”教学探略∕冯韶华∥乐府新声.2012.4.198-202

41.穿透心灵的哀伤记忆:解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及其演唱∕黄晟∥乐府新声.2012.4.211-217

42.教堂音乐诠释及演唱∕贾鼐∥乐府新声.2012.4.223-227

43.演唱大型声乐作品的案头工作:对格里爱尔《声乐协奏曲》Op.82的分析∕张婉祺∥乐府新声.2012.4.228-232

44.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及其发展∕崔姝声∥乐府新声.2012.4.236-238

45.浅析美国乡村音乐教父肯尼·罗杰斯的演唱风格特点∕卜育∥乐府新声.2012.4.241-243

46.中国民族声乐女高音声部发展探究:女高音声部中声种划分前景∕张晶晶∥乐府新声.2012.4.251-254

47.论我国民族音乐的审美特质∕陈丽艳∥乐府新声.2012.4.283-285

48.理查·施特劳斯声乐交响套曲《最后四首歌》的创作手法及演唱分析李丽丹∥乐府新声.2012.4.315-320

49.灵性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王士魁∥中国音乐.2012.4.182-184

50.歌剧排演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基于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排演思考∕张春良∥中国音乐.2012.4.188-190

51.试论西藏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性∕央金卓嘎∥西藏艺术研究.2012.4.4-7

52.流行演唱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白丽萍∥人民音乐.2012.12.48-51

53.论萨拉·布莱曼的歌唱发声特色∕秦丹∥黄钟.2013.1.187-191

54.声乐演唱择要撷拾∕罗余瑛∥齐鲁艺苑.2013.2.33-35

55.歌唱的艺术修养及其提高途径∕张洪兰∥齐鲁艺苑.2013.2.36-37

56.杨白劳艺术形象分析及歌曲《十里风雪》的艺术处理∕吴侃∥齐鲁艺苑.2013.2.38-40

57.从录音师视角谈音乐表演者的声音表现问题∕李国起∥天籁.2013.1.119-122

58.论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声乐教学∕戴剑武;张素枝∥音乐与表演.2013.1.140-143

59.神藏于心外侯在目:谈万山红在《啊,我的虎子哥》中的眼神表演∕卢清丽∥音乐与表演.2013.1.144-147

60.传统民族声乐“调气”、“用气”论∕戴和冰∥中国音乐.2013.1.56-63

61.学院派民歌唱法唱声的长时平均谱特征∕黄强;黄平;顾立德∥中国音乐.2013.1.162-167

62.高校合唱音准教学法研究∕刘波∥中国音乐.2013.1.221-224+227

63.科学与艺术的交辉:“2012年音乐声学研讨会”述评∕韩启超∥人民音乐.2013.4.70-72

64.乔治梅森大学声乐专业教学考察侧记∕刘书妤∥人民音乐.2013.4.82-85

65.中国艺术嗓音矫治发展现状:兼谈建立有效康复体系的必要性∕秦丹∥人民音乐.2013.5.66-67

书评

1.《在中国的音乐人生》∕林敬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4.135-137

2.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的母语理论体系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评析∕王安潮∥交响.2012.4.126-133

3.流动的东亚音乐历史博物馆:评赵维平《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王雅婕∥交响.2012.4.134-141

4.一部“承前启后”的民间器乐书稿:甘涛先生《江南丝竹音乐》一书历史地位评述∕谢建平∥音乐与表演.2012.4.36-40

5.阅读但昭义的音乐世界:兼评《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刘元举∥音乐探索.2012.4. 8-13

6.精华、精辟、精道:评《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周薇∥音乐探索.2012.4.14-16

7.传统音乐文化生存价值的当代诉求:评申波新著《文化记忆与歌乐舞韵: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云南古戏台》∕宋莉莉∥人民音乐.2012.12.82-83

8.审美“服从耳朵”的德彪西:《热爱音乐:德彪西论音乐艺术》读后∕吴金华∥人民音乐.2012.12.84-87

9.《音乐的意义与表现》,【美】戴维斯(Da-vies,S.)著∕宋瑾、柯扬等译∕米恒∥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1.3.122-127

10.一本新颖、多元的乐理学术著作:读施咏《乐理与文化》有感∕赵微∥人民音乐.2013.1.84-85

11.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简评∕张亮;张鸣∥人民音乐.2013.1.86-88

12.于无声处听惊雷:《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刘再生音乐文集》读后∕宫宏宇∥人民音乐.2013.1.89-91

13.想象的智慧:读莉迪娅·戈尔《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张景晖∥人民音乐.2013.1.92-94

14.历史语境与学术品格: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读后∕王耀华∥人民音乐.2013.3.86-87

15.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乐种个案研究范例:《江南丝竹:乐种文化和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简评∕谢建平∥人民音乐.2013.3.88-89

16.一部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节奏学著作:读张巍《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陈林∥人民音乐.2013.3.90-91

17.高屋建瓴点石成金:第九版《音乐欣赏圣经》读后∕隋欣∥人民音乐.2013.3.92-94

18.《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自序∕张欢∥中国音乐.2013.1.225-227

19.音乐表演理论研究中的科技化拓展: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基于计算机可视化音响参数分析的研究》述评∕张楠∥人民音乐.2013.5.85-87

20.推动中国当代艺术音乐发展的创意工程:《中国新音乐年鉴》书评∕代百生∥人民音乐.2013.5.88-89

21.阶梯式通道螺旋形升华:评《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60首》的现代意义∕葛晓明;刘再生∥人民音乐.2013.5.90-91

22.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三部曲”:评王耀华等著《音乐·中国》∕周伟∥人民音乐.2013.5.92-94

23.高奏黄钟大吕沸腾中国音乐之血:喜读杜亚雄、秦德祥编著的《中国乐理教程》∕高厚永∥音乐艺术.2013.2.69-72

24.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完成现代学术转型的第一本著作:从音乐史学角度看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修海林∥音乐探索.2013.1.3-7

25.《来自彼岸的音乐家:古典音乐界的亚裔及美籍亚裔人士》书评∕许剑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141-144

26.数理、迁徙及纵横的结构性叙事:评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黎敏163-167

27.乌姆镜像:音乐人类学家笔下的《埃及的声音》∕李劲松∥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168-172

28.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乐理研究新探索:读施咏《乐理与文化》有感∕邱波;王妍∥音乐与表演.2013.2.197-200

29.一个钢琴教师的生命华章:“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评介∕智明∥人民音乐.2013.6.90-91

30.津梁之作时代之需:评《理解后调性音乐》∕赵娜∥人民音乐.2013.6.92-94

31.深刻理解精细解读:《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读后∕周咏∥人民音乐.2013.7.88-89

32.读《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中文版译文∕洪模∥人民音乐.2013.7.90-94

音乐心理学

1.留在北欧的那份眷恋与思念:《牛津音乐心理学手册》∕蒋聪∥音乐研究.2010.5.110-118+127

2.中国先秦时期的音乐心理思想轨迹探析∕张静∥音乐艺术.2010.4.6675

3.运用音乐的手段对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孔庆夫;牟佳∥黄钟.2011.1.92-99+103

4.当前音乐艺术大学生特质焦虑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毛媚∥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133-137

5.后实证主义对于音乐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启示∕王延松∥黄钟.2011.2.110-114

6.解析我国明清时期的音乐心理思想∕张静∥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133-138

7.音乐类型、背景介绍、专业身份对大学生音乐欣赏心理的影响研究∕张晓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139-144

8.心理空间的谙历体验:读罗小平、黄虹的新版《音乐心理学》∕蒋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3.170-172

9.不同音乐作用下人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的研究∕解鸿雁;王健英;魏育林∥天籁.2011.4.108-113

10.文艺复兴音乐的两种灵魂说:反思亚里士多德式与柏拉图式的心理学∕朱塞佩·哲比诺;柯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1.98-103

11.音乐以何种方式作用于人脑的探究∕王超慧∥人民音乐.2012.3.82-85+95-96

12.动画音乐与儿童早期音乐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宋晓茹;马东风∥人民音乐.2012.6.76-78

13.回归本真自我的呼唤:原生态音乐的心理学和哲学价值浅析∕郭伟平;格根莎娜∥天籁.2012.2.82-86

14.影响儿童音乐偏好形成的因素分析∕蔡黎曼;孙文云;梁雅梅∥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112-117

15.即兴演奏的心理活动机制∕林华∥音乐艺术.2012.3.6-12+4

16.音乐情绪跟音乐认知的关系:美学与心理学的对话∕蔡振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2.120-127

17.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音乐心理学实验数据的收集与解释∕蒋存梅∥音乐与表演.2013.2.23-27

18.先天性失乐症的神经机制∕何昊;张卫东∥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115-121

19.乐音的“运动”及其原理(之一):对乐音组合关系中的“动感”现象研究∕李甜甜∥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128-135

20.音乐情绪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王昕;刘沛∥黄钟.2013.3.131-135

21.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同步认知:听觉:运动交互研究∕王颢霖;王东雪∥黄钟.2013.3.136-142

动态与信息

古琴申遗成功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我院举行

2013年11月6日,中国琴学研究室系列学术活动暨古琴成功申报世界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抢救与保护项目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我院举行。我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琴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琴学”硕士生导师李村副教授主持活动,出席的嘉宾有:院纪委书记王平教授,副院长白陆平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我院特聘专家乔建中教授,西安音乐学院老院长鲁日融教授、罗艺峰教授等。纪念活动中,李村汇报了三年来“中国琴学研究室“的工作情况,乔建中就古琴申遗工作前后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西安音乐学院本科、硕士生、研究室成员及研究室教学基地的学员演奏了《高山》《广陵散》《阳关三叠》等琴曲。

《陕北风情》合唱音乐会唱响西安音乐厅

2013年11月7日,我院合唱团“春华秋实—陕北风情”合唱音乐会在曲江音乐厅举行。省高教工委书记李仲为,我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省市音乐界人士与我院师生观看了演出。音乐会共演出了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生合唱、《陕北风情》组曲等五部分十八首中外歌曲,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杨力、西安音乐学院指挥系副教授魏征联袂指挥。由陕北著名歌唱家雒翠莲、雒胜军、杜朋朋、马静共同演绎,赵季平院长作词作曲的《陕北风情》组曲——《情歌》将音乐会推向高潮。

11月12日,我院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参加第六届“春华秋实”展演周,演出《陕北风情》组曲合唱音乐会。

人文社科信息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价值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哲学考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十八大报告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明确指出,标示着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价值,坚持在践行中认同并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的实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最后,要立足于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自《光明日报》2013年7月15日 吴潜涛文)

文化理念与思维创新

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软实力的状态、文化自信的程度以及文化创造的活力,都与文化理念和思维创新有着本质性的关联。揭示文化理念与思维创新的内在关系,是找到文化自身促成强国梦想的关键性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关注的重要文化问题。文化理念与思维创新是同质共进的辩证过程,有着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先进文化理念的确立由思维创新来引导,其发展也以思维创新为前提。思维创新是优化、改变文化理念的灵魂,是培养文化理念自觉的智慧先导。创新就是要突破原有文化的旧框架、传统文化结构的旧模式,用哲学的“问题意识”去发展文化新矛盾、建立文化新关系、构筑文化新结构;就是要培养发现和破解问题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的思考能力,在理性反思和批评中“引爆”文化智慧潜能,创造文化新形态。先进文化理念的确立往往要有先进的思维来引导,文化理念的发展也常常要以思维的创新作前提。思维陈旧,理念自然落后;思维创新,理念就会趋于先进。创新作为人类智慧的灵魂,包容于文化发展之中,渗透于文化繁荣之内。文化若能把创新视为灵魂,奉为崇高,当作其生存延续和自身活力的核心,文化发展就有了持续的动力,文化的繁荣就有了保证。所以,创新思维的培育以及自觉的程度,就成为造就文化功力,挖掘文化潜力的根本性东西。

(摘自《学习论坛》2013年第6期丁素 文)

《周易》的生态哲学和审美智慧

《周易》由经、传两部分构成,《易经》成书“在西周初年”,《易传》是先秦儒家解释《易经》的文献。《易经》“以解人世之安危为其主旨”,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时代巫官文化阶段的重要典籍。农业文明时代最主要的问题莫过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运行的节律安排人类活动,成为人类活动成功、人类生活获致幸福的关键。《周易》的生态哲学以“生生之为易”的生命哲学为根本,以“天人合一”生态整体观为核心,既主张人类自觉主动地顺应、遵循天地“生生”之道吗,达到人与人然的和谐,又强调人“厚德载物”、“赞天地之化育”,臻至自然生态整体和谐的审美理想境界。《周易》的“生生之为易”、“天人合一”、“保合大和”等观念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生态审美智慧,对中国审美有深刻影响。中国美学子先秦开始就将人与自然的和谐视为理想的审美境界,中国古代的诗、文、绘画、园林、建筑等艺术始终将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作为创作“母题”,涌动和洋溢着对自然万物的亲和感和家园感、对天地造化的尊重敬畏之情。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周易》的生态整体观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的生态审美智慧。

(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祁海文、朱军利 文)

哪些因素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

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教师、学生和其他三个方面对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影响力最大。要想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除了教师充分准备和努力外,学生的主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预习、班级学风、师生互动与交流等。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课程准备工作,如撰写好讲义和案例,制作有一定特色的课件,紧密联系最新的产业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活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当然,教学过程需要教与学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教师准备工作充分、教学态度认真等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热情提高,进而使教师更加充满信心、有兴趣做好教学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只有高水平地教与认真地学这两个方面紧密结合才会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摘自《当代教育论坛》2013年第3期 侯茂章、朱玉林 文)

新书推荐

1.艺术管理学研究(第1卷) /刘伟冬主编 J0-05/L75(W)

2.中学生音乐教学论新编/曹理,缪裴言 主编 J6-43/C22(L)

3.你不可不知道的音乐常识/吴刚主编 J6-62/W81(G)

4.音乐美学 /王次狓等编著 J601/W31(C)

5.傅庚辰音乐创作/李萍,殷莹著 J604/L33(P)

6.流行音乐的秘密/(新西兰);罗伊·舒克尔 著;韦玮译J605.2/R668(Y)

7.聆听的维度——大众音乐鉴赏导引/杨和平 著 J605.2/Y27(H)

8.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 王采编著 J607.235/W123(C)

9.民族音乐续论/柯琳,卢国文主编 J607.0/K36(L)

10.中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考源/谢崇抒,谢自律著J607.2/X54(C)

11.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李敬民著 J607.0/L32(J)

12.清前期宫廷礼乐研究/邱源媛著 J609.249/Q51(Y)

13.中国音乐文化简史/戴微著 J609.2/D17(W)

14.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 徐元勇著 J609.22/X76(Y)

15.中国音乐史考试要点及题解/卢国文,柯琳,陈琛编著J609.2/L82(G)

16.乐理与文化/施咏著 J613/S52(Y)

17.电脑音乐制作与编配解读/ 陈启 J614.8/C46(Q)

18.器乐演奏基本原理的再认识/陈若良著 J611/C47(R)

19.数字音乐创世纪Apple Logic Pro 7/杨旋编著 J614.8/Y29(X)

20.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研究/吴林励著 J614.8/W83(L)

21.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研究/邢延青著 J616.2/X62(Y)

22.歌剧入门与鉴赏/ J617.2/B49(C)

23.曲学与中国戏剧学论稿/徐子方著 J617/X76\0(Z)

24.重金属节奏吉他教程 /马振宇编著 J623.26/M19(Z)

25.卡尔卡西古典吉他教程/王震编著 J623.26/W39(Z)

26.钢琴经典导读/赵晓生著 J624.16/Z47(x)

27.泗泾十锦细锣鼓/顾静华主编 J632.52/G67(J)

28.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刘承华[等]著 J632.31/L71(C)

29.中国汉族民歌基础教程/王艳荣,王静编著 J642.211.1/W38(Y)

30.我最喜爱的古筝流行与经典/林英苹编著 J648.32/L63(Y)

31.邓丽君的经典日文老歌/ 王帅编 J652.1/W36(S)

32.著名歌剧、舞剧经典名曲——钢琴弹最美的旋律/叶莱,浅草,筱琳编 J657.41/Y42(L)

33.音乐与戏曲/周志芬,赵一萍编著 J82/Z48(Y)

34.戏剧鉴赏/张景华主编 J805.2/Z32(J)

35.民国戏剧/于嘉茵著 J809.26/Y75(J)

36.秦腔/纪红编著 J825.41-49/Q68(S)

37.吕剧/张蓓蓓编著 J825.52-49/Q68(S)

(以上图书资料收藏于音乐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