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信息》2013年4期(总第90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关于音乐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再思考
随着理论工作者的不断探索,音乐学术界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争议:音乐学各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是什么?它们是否应该一成不变?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否只能是“艺术音乐学”而不应包括“民族的、民间的音乐”在内?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划分音乐学各学科边界的依据有二,一是音乐学这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回到事实的原点,依据解释音乐的现象、解决理论问题所需要的方法。是“视角”决定了“对象”,而“对象”则要求研究者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在音乐学的学术研究中应当倡导“体系让位于探索”的精神。
(摘自《音乐与表演》2013年第2期 邢维凯 文)
试论瓦格纳的“无终旋律”
“无终旋律”([德] unendliche Melodie,[英] endless melody)是瓦格纳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如何认识它对于深入理解瓦格纳的乐剧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终旋律” 看起来与旋律相关,因此,一般会很自然地把它当作一种旋律形态,或仅作为一种旋律写法来看待,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文章依据瓦格纳在其《未来音乐》一文中的阐述,并结合对一些实际作品的分析,试图就“无终旋律”以旋律之名行和声之实从而达到音乐结构延绵发展之目的进行一个厘清,以达到认清“无终旋律”对于瓦格纳乐剧音乐创作所具有的本质意义。
(摘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陈鸿铎 文)
乡村视野的城市音乐
城市虽然独立并代表乡村而存在,但是它总是与乡村互联互动。“城市音乐”不仅在城市也在乡村,如同“乡村音乐”不仅在乡村也在城市一样,但二者都在互为他者的参照中变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杀死了大地,绑架了乡村。而乡村则一方面迎合城市的乡村想象,将本土传统音乐做成旅游产品,成就了城市的殖民;另一方面乡村延伸着古老的传统,在为自己举行的仪式中,在自娱自乐中,向内发出声响,注释着“概念-行为-音声”的学理,与城市抗衡,同时成为城市音乐中“原生态”类型的供应者。本文笔者认为应该将乡村的音乐类非遗保护和作为共享资源的原生态音乐开发分开来。乡村承担本地的音乐遗产保护职责,城市则开发“原生态音乐”审美资源,两条腿走路,并行不悖。(摘自《音乐艺术》2013年第1期 宋瑾 文)
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
以“民族化” 为主线而追求“中国风格”,是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源动力,体现了中国作曲家的文化身份意识。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具有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乃至时代风格的某些特征。“中国风格”很难准确界定其内涵,但已经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在世界音乐艺林的一种民族文化身份标签,其发展主线可概括为从“形” 到“ 神”的一种扬弃过程,体现了“传统的抽象化”。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参照”问题、“缺乏统一的风格感”问题、中外钢琴音乐中的“中国风格”比较之感悟以及对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若干思考,也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遗憾的是,尚没有一位中国作曲家能够作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代表,就像阿尔贝尼兹的钢琴作品成为了西班牙钢琴音乐风格的象征,或者香格里格的钢琴音也既是世界的艺术音乐也是挪威的民族音乐一样,成为将中国钢琴音乐推向世界的“品牌”。在中国作曲家努力创作高质量钢琴作品的同时,中国音乐学者、钢琴家、钢琴教师等职业群体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普及以及获得世界性声誉都责无旁贷:音乐学者应加强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直接用外文写作,钢琴家应多在国际国内乐坛演奏优秀中国钢琴作品,钢琴教师则应提高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比重,用实际行动来大力宣传中国钢琴音乐的成就,做好普及与推广中国钢琴音乐的工作,促进人们对钢琴音乐的认识,推动中国钢琴文化事业的发展。(摘自《黄钟》2013年第2期 代百生 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作曲理论
1. 肖邦21首《夜曲》中的和声色彩性表现∕姜音∥齐鲁艺苑.2012.1.33-38
2. 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配器技法分析∕麻峰∥齐鲁艺苑.2012.1.39-42
3. 布里顿综合调式对位研究∕孙志鸿∥齐鲁艺苑.2012.2.25-28
4. 陈晓勇《第二弦乐四重奏》音高结构力分析∕崔哲∥齐鲁艺苑.2012.2.29-33
5. 第二版MGG“音乐分析”词条中文翻译∕[奥]格罗尔德· W. 格鲁伯(Gerold W.Gruber)著∕陈鸿铎 译∥音乐艺术.2012.2.55-62
6. “转换网络理论”中的主题构成与发展路径:以德彪西《焰火》为例∕甘芳萌∥音乐艺术.2012.2.78-88
7. 结构主义方法运用于序列音乐结构分析的可行性研究∕郑艳∥音乐艺术.2012.2.89-96
8. 试论《法国组曲》节奏的多重复合:兼谈在此观念下的钢琴演绎∕钟芳∥音乐艺术.2012.2.97-103
9. 自然音阶与三度叠置思维衍展的八声音阶相互作用: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多调性的构成与运作方式∕郭新∥黄钟.2012.1.3-21
10.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范哲明∥黄钟.2012.1.22-34
11.林德伯格十二音和弦结构研究∕郑刚∥黄钟.2012.1.35-44
12.九宫格中的牡丹亭与美国当代音乐:塞克·勃朗宁算法作曲作品《丝乐王朝—为小提琴,二胡及古筝而作》研究∕陶捷∥黄钟.2012.1.45-50
13.许舒亚歌剧《太平湖的记忆》的音高组织与配器分析∕杨和平∥黄钟.2012.1.51-61
14.“郑英烈教授八十华诞暨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刘涓涓∥黄钟.2012.1.195-201
15.刘健交互式电子音乐《奉献》中的创作思维与技术∕李鹏云∥黄钟.2012.2.48-55
16.无间行者:施尼特凯复风格溯源∕李鹏程;陈鸿铎∥黄钟.2012.2.68-73
17.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赋格曲研究∕张尧∥黄钟.2012.2.74-83
18.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二三乐章的指挥处理与版本比较∕周进∥黄钟.2012.2.159-163+172
19.帕莱斯特里那早期牧歌《这些眼泪将是美好的》风格特征分析∕吴新伟∥天籁.2012.2.50-61+86
20.解读弗雷斯科巴尔第的《音乐之花》∕黄键∥天籁.2012.2. 62-67
21.风格迥异 相得益彰:解析肖邦两首不同时期波兰舞曲的音乐风格∕冯键∥天籁.2012.2.107-112
22.试论《诗篇交响曲》中蕴含的“双重信仰”∕明虹∥音乐与表演.2012.2.83-90+173
23.中国当代歌曲创作中“歌中歌”现象研究∕陈昌文;施咏∥音乐与表演.2012.2.91-98
24.房晓敏《花朝月夕》的创作分析∕李伟∥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21-26
25.J.C.巴赫四部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探析∕吕侣∥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78-87
26.传统和声教材中持续音理论的完善与补充:以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为例∕王小玲;王玉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114-123
27.论数理逻辑在钟鸣音乐创作中的隐性控制力∕许琛∥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124-132
28.早期记谱法和西方音乐的测量法∕克雷格·莱特;余志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2.3-10+145
29.欧洲早期音乐传统与20世纪现代作曲观念∕姚亚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2.11-25
30.《图尔内弥撒》与中世纪晚期多声部弥撒套曲的体裁特性∕伍维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2.26-35+43
31. 从混编乐队到室内乐:现代京剧唱段《忠于人民忠于党》两个伴唱版本编配理念与手法探微∕郭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2.50-68+139
32.曲无定则 形法自然:亨策交响曲曲式结构分析∕冶鸿德∥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2.69-80+120
33.回顾与思考 解蔽与探索:新时期竹笛作品创作述评∕胡亮∥人民音乐.2012.7.25-28
34.平实中见睿智 纯净中显真情:感受作曲家陆培的音乐魅力∕ 王萃∥人民音乐.2012.7.29-31
35.说唱风格钢琴曲创作初探∕施咏∥人民音乐.2012.7.32-35
36.无限循环中“能看得见的音乐”:评谭盾《〈圆〉与四组三重奏、指挥与观众》∕炎艳∥人民音乐.2012.7.36-37
37.“音乐修辞学”与巴洛克音乐情感表达范式的历史透视∕黄宗权∥人民音乐.2012.8.88-91
38.欧洲早期多声音乐的世俗化进程及其表现∕王龙∥齐鲁艺苑.2012.4.15-22
39.20世纪西方的“超音乐”观念∕宋莉莉∥齐鲁艺苑.2012.5.22-24
40.音乐作品中调内和弦的辨析∕宫富艺∥齐鲁艺苑.2012.5.25-34
41.魂归大海作波涛:聂耳音乐创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黄敏学∥人民音乐.2012.9.46-49
42.聂耳的电影音乐创作∕许凤;朱天纬∥人民音乐.2012.9.50-53
43.浪漫精神与现代技法的完美结合:新浪漫主义作曲家斯蒂芬·艾伯特的创作特征∕刘瑾∥人民音乐.2012.9.75-77
44.从《忐忑》的创作看跨文化的音乐融合∕陈新凤∥交响.2012.2.84-89
45.拉莫和声理论产生背景与启示∕姚红卫∥交响.2012.2.90-94
46.从协和与不协和关系看巴罗克时期多声音乐审美指向∕张楠∥交响.2012.2.95-99
47.马勒的《第六交响曲》:悲剧意识与主题构建∕孙丝丝∥交响.2012.2.100-107
48.和声分析课中等和弦转调的教学思路∕刘锦宣∥乐府新声.2012.2.5-17+1
49.民族乐器仿声音效的形象感和文化内涵:陈怡《五声》中弦乐技法与配器语汇应用的艺术追求∕郭新∥乐府新声.2012.2.18-33
50.武满彻作品中的音高素材研究∕许志斌∥乐府新声.2012.2.47-51
51.20世纪“新音乐资源”的重要开拓者:简论美国作曲家亨利·考埃尔的音乐思想与创作技法∕陈沛∥乐府新声.2012.2.52-57
52.论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中的音高组织技术(中)∕康长安∥乐府新声.2012.2.58-64
53.曲式结构的向心力:再现原则与贯穿原则:杨儒怀先生曲式结构理论的系统及拓展∕王桂升∥音乐研究.2012.4.61-70
54.曲式结构原则与曲式结构的分类:对杨儒怀先生曲式理论的解读与再认识∕吴春福∥音乐研究.2012.4.71-75
55.主题—动机:音乐叙事的“行为者”:兼论约翰·科里利亚诺《幻想练习曲》的主题叙事方式∕王旭青∥音乐研究.2012.4.76-87
56.歌曲创作中歌词与曲调的关系探析∕孙洪斌∥音乐探索.2012.2.124-127
57.与声音对话:陈晓勇《Diary Ⅲ》的创作技术研究∕张巍∥音乐与表演.2012.3.89-96+162
58.小蚂蚁 大世界:温德青《蚂蚁搬家》的结构途径与审美意象∕王旭青∥音乐与表演.2012.3.97-102
59.融合申克理论的和声教材:Harmony & Voice Leading(第四版)评析∕陈治∥音乐与表演.2012.3.148-154+162
60.勋伯格为何会走向“无调性”∕袁利军∥黄钟.2012.3.97-114
61.施托克豪森钢琴曲Ⅴ-Ⅺ对序列理念的坚持与改造∕冯欣欣∥黄钟.2012.3.115-118+120-126+172
62.寂静的声音:陈晓勇《Diary Ⅱ》的创作研究∕张巍∥黄钟.2012.3.135-145
63.新技术媒体环境下的音乐创作及现象分析∕谢力荣;庄曜∥黄钟.2012.3.152-158+1
64.音乐修辞的概念及现象辨析∕陈鸿铎∥黄钟.2012.3.159-172
65. 逝去的伊甸园: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Nr.1解析∕冯存凌∥天籁.2012.3.62-70
66.自由无调性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最初运用:以桑桐的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唐小波;朱婷婷∥天籁.2012.3.93-98
67.江定仙教授为邓中夏烈士《过洞庭》谱写琴歌简介∕王震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3.52-56
68.勋伯格还没死:论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后续影响∕温德青∥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3.57-72
69.多元对位技术中的传统音乐神韵:贾国平木管五重奏《孤松吟风》复调思维诠释∕孙志鸿∥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3.73-80
70.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分析(上)∕奥利弗·梅西安∕张惠玲、洪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3.129-143
71.朱践耳交响乐创作技法的民族化思维∕蔡乔中∥人民音乐.2010.10.9-12
72.许常惠的钢琴协奏曲《百家春》Op.36:中国现代音乐分析随记∕李吉提∥乐府新声.2012.3.53-57
73.论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中的音高组织技术(下)∕康长安∥乐府新声.2012.3.58-63
74.变奏中“显性”与“隐性”的互通:八板曲牌的“板式变体”变奏思维在两首作品中的应用∕卞婧婧∥乐府新声.2012.3.64-72
75.民族器乐的传统挖掘与现代探索:民族室内乐《竹韵》研究∕王建宝∥中国音乐.2012.2.99-104
76. 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的美学意义∕王磊;徐琨;张小军∥中国音乐.2012.2.165-168
77. 一位关爱东方的音乐家:新西兰作曲家杰克·波蒂其人其乐∕高平∥中国音乐.2012.2.206-213
78.珀·纽加德和声系统中“层次化结构”技法研究∕朱琳∥中国音乐.2012.2.214-225+235
79.声音材料的惯性运动在简约音乐中的表现路径∕朱宁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62-64+66-71+74+86
80.复调写作课程的感性培养工程∕叶思敏∥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145-151
81.精致于形 卓越于心:勃拉姆斯重唱套曲(Op.20)的音乐语言与艺术风格∕王瑞;汪晓庆∥音乐艺术.2012.3.70-79+5
82.从伯恩斯坦《奇切斯特诗篇》看他的犹太教认知∕金毅妮∥音乐艺术.2012.3.80-86+5
83.论巴托克《两架钢琴与打击乐的奏鸣曲》中的传统与创新∕冯莉;朱腾蛟∥音乐艺术.2012.3.87-94+5
84.巴洛克遗风的继承与发展:分析亨德米特《玛丽的一生》中两首歌曲的特点∕贾佳∥音乐艺术.2012.3.95-101+5
85.歌剧《士兵们》中的拼贴和B.A.齐默尔曼的“球状时间”观念∕李明月∥音乐艺术.2012.3.102-108+5
86.电影《孔子》音乐创作手法评析∕马波∥交响.2012.3.103-108
87. 传统与现代的共融:解读韩兰魁《幻想舞曲》∕陈卉∥交响.2012.3.109-113
88.保罗·勋菲尔德的钢琴三重奏《咖啡音乐》浅析∕郭瑞∥交响.2012.3.; 135-140
89.肖邦《第四叙事曲》悲剧性因素探究∕檀伯才∥交响.2012.3.141-145
90.论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风格中的神秘主义∕扣蕊∥交响.2012.3.; 146-149
91.德彪西《水中倒影》的视觉印象浅析∕时江月∥交响.2012.3.150-153
92.现代风格钢琴曲中的民族传统:对房晓敏《九野》的分析与阐释∕陈丹∥音乐研究.2012.5.112-118
93.论肖邦前奏曲的多层性结构∕孟颖∥音乐研究.2012.5.119-127
94.艺术歌曲创作的突破与创新:“美丽的尼洋河2011曹光平教授艺术歌曲作品音乐会”听后∕王勇杰∥人民音乐.2012.11.25-27
95.歌曲创作中的“器乐化”思维∕宋静∥人民音乐.2012.11.38-40
96.审美视角下的复调思维:读林华先生近年论文有感∕乜成∥人民音乐.2012.11.67-69
97.形神兼养 乐画合:金湘《国画集:松、竹、梅》和声技法解析∕刘诚∥中国音乐.2012.3.85-89+95
98.自由的《木卡姆》∕唐朴林∥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4.103-108
99.频谱音乐的曲式原则∕肖武雄∥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4.131-141
100. 珀·纽加德节奏系统中“层次化结构”技法研究∕朱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4.142-150
101. 读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教程》的几则感想∕彭志敏∥音乐艺术.2012.4.35-37
102. 基于徐孟东管弦乐作品《远籁》的频谱分析∕肖武雄∥音乐艺术.2012.4.38-42+4
103. 求同存异:肖邦两首钢琴叙事曲的比较∕赵赟韵∥音乐艺术.2012.4.64-68+4
104. 语言的回归 观念的创新:阿沃·帕特的“钟鸣”风格及早期复调技法在其中的创新运用探析∕王沙里∥音乐艺术.2012.4.69-77+4
105. 轴心对称 主题贯穿: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整体结构探析∕王瑞年∥音乐艺术.2012.4.84-88+5
106. 根深方能叶茂:中国现代音乐分析谈∕李吉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4.54-63+80
107. 两种作曲实践的论战:对“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的分析、评价和再审视∕吴新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4.69-80
108.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分析(下)∕奥利弗·梅西安;张惠玲;洪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4.115-134
109. 希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复调技法分析∕符译文∥交响.2012.4.76-80
110. 混合音色中的“延音功放”理路:勋伯格《管弦乐曲五首》“色彩”之“配器新说”∕丁艳∥交响.2012.4.81-86
111.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色彩性解析∕翁怡∥交响.2012.4.87-91
112. 郭祖荣《第十七交响曲》的创作特征∕涂致洁∥交响.2012.4.92-101
113. 施尼特凯复风格音乐研究:以《第三弦乐四重奏》为例∕胡筱铮∥天籁.2012.4.11-27+41
114. 西村朗《双钢琴与乐队的衬腔式复调》中的对称四音列∕禹永一∥天籁.2012.4.28-34
115. 迈克尔·蒂皮特的核心节奏语汇:以交响曲的节奏分析为例∕ 李如春∥天籁.2012.4.35-41
116. 贝里奥吉他独奏曲《模进十一号》的作曲技法分析∕张泽宇昕∥天籁.2012.4.42-46
117. 小提琴家的钢琴浪漫情怀:马思聪《第一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学分析∕董晓明∥天籁.2012.4.47-56+71
118. 藏族风情的交响化素描:王建元音诗《藏风》解析∕赵柯丽;王安潮∥音乐与表演.2012.4.76-84
119. 试论和声写作的步骤与方法∕臧恒∥音乐与表演.2012.4. 85-87
120. 对合唱作品《在灿烂阳光下》的几点认识∕倪俊杰∥音乐与表演.2012.4.145-147
121. 当代音乐的新音色与音响创造∕郭元∥音乐探索.2012.4.75-82
122. 中国交响音乐作品结构形态的创新探索:以《“和毅庄诚”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作品为例∕魏莲∥音乐探索.2012.4.83-87
123. 席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Op.60)的音高组织研究∕杨和平∥黄钟.2012.4.3-12
124. 从音乐作品的形式分析到内涵体验: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6)第三乐章为研究个案∕高拂晓∥黄钟.2012.4.13-21
125. 运用声音运动的“镜像”效应体现电子音乐创作的多重思维——刘健的《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分析∕吴林励∥黄钟.2012.4.22-36
126. 从和声音程之“和”看早期多声音乐纵向结构力∕陈明∥黄钟.2012.4.37-42+50
127. 阿图西与蒙特威尔第间的论争背后∕翟源;杨九华∥黄钟.2012.4.57-61
128. 数字与数词的规范用法:音乐图书编辑随笔∕吴朋∥黄钟.2012.4.111-115
129.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指挥处理与版本比较∕周进∥黄钟.2012.4.131-146
130. 李斯特《12首超级练习曲》的作曲技法与音乐内涵分析∕曾立毅∥中国音乐学.2012.4.113-117
131. 阿图西与蒙特威尔第之争:“第一实践”和“第二实践”作曲观念差异的研究∕曹耿献∥中国音乐学.2012.4.118-123
132. 从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导论》看其对室内乐的批判∕马卫星∥中国音乐学.2012.4.137-141
133. 十二音音列在勋伯格《钢琴组曲》(Op.25)中的体现∕邓季芳;韩焱∥乐府新声.2012.4.41-55
134. 相对一致性与多变因素的融合:席曼诺夫斯基《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音乐分析∕张泽宇昕∥乐府新声.2012.4.56-61
135. 阿尔班·贝尔格自由无调性时期的创作技法:析阿尔班·贝尔格《管弦乐队组曲》(Op.6)结构与音高材料的组织逻辑∕刘奇∥乐府新声.2012.4.62-74
136. 从肖邦几首《夜曲》局部结构的分析看中观、微观结构元素在曲式划分中的重要意义∕周凌宇∥乐府新声.2012.4.75-83
137.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弦乐四重奏》戏剧结构研究∕王晶∥乐府新声.2012.4.84-95
138. 严谨的逻辑思维 灵活的创作技法:对古拜杜丽娜弦乐四重奏创作技法之研究∕姜盛林;李佳蓉∥乐府新声.2012.4.20-29
139. 声乐协奏曲《海燕》音乐分析∕高虹∥乐府新声.2012.4.30-35
140. 实现“永恒”理想的现代性批判:20世纪简约主义作曲家拉·蒙特·杨的创作观念研究∕邓军∥乐府新声.2012.4.180-184
141. 珀·纽加德“无限序列”技术研究(二):以其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作品为例∕朱琳∥中国音乐.2012.4.133-143
142. 西村朗《双钢琴与乐队的衬腔式复调》研究∕禹永一∥齐鲁艺苑.2012.6. 24-27
143. 巴托克交响诗《柯树特》的音乐结构∕郭建勇∥齐鲁艺苑.2012.6.28-31
144. 李斯特音乐中的文学性∕劳伦斯·克拉默;柯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1.93-98+127
145. 半音进行掩盖下的八声音阶和声语汇:也谈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前奏曲》Op.74的音高组织关系∕郭新∥黄钟.2013.1.3-27+54
146. 12音序列内部结构的多样性及序列之间的发展逻辑:以达拉皮科拉《献给安娜莉贝拉的音乐札记》为例∕甘芳萌∥黄钟.2013.1.28-37
147. 模拟·控制·透视·象征:于《尊主颂》中探寻阿沃·帕特的立乐智慧∕许琛∥黄钟.2013.1.38-45
148. 简约下的重组整合:赖利《In C》结构特征分析∕姜蕾∥黄钟.2013.1.46-54
149. 马思聪钢琴创作研究∕蒲方∥黄钟.2013.1.55-68
150. 交融的合力:电子音乐作品《光衍》的音视频结合方式分析∕ 范翎∥黄钟.2013.1.69-76
民族器乐理论与方法
1. 来如雷霆去似江 绛唇珠袖传芬芳:柳琴曲《剑器》音乐与演奏解析∕吴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4.111-117
2. 《东皋琴谱》的打谱及其琴歌吟唱初探∕戴晓莲∥音乐艺术.2010.4.33-43
3. 笛子改良研究综述∕张帆∥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127-132
4. 从《翻译琴谱之研究》看王光祈对古琴音乐的创新性探索∕朱江书∥音乐探索.2010.4.7-10
5. 试论筝的移码转调∕林怡∥音乐探索.2010.4.72-75
6. 龟兹琵琶七调与印度七调碑之比较研究∕周菁葆∥音乐与表演.2010.4.33-40+47+183
7. 汉魏六朝琴赋琴曲考辨∕严可∥音乐与表演.2010.4.41-47
8. 浙南地区的用鼓与制鼓∕章伟丹∥音乐与表演.2010.4.77-81
9. 大巧之作:一种既高明又拙朴的创制:评上海师范大学刘正国教授发明的“七孔笛” ∕王晓俊∥音乐与表演.2010.4.166-171+184
10.论琵琶曲中的模拟音效:兼谈左右手技法的运用∕周红∥黄钟.2010.4.174-179
11.论长笛演奏的几个“小”问题∕章滨∥黄钟.2010.4.180-189
12.探究笛子“点、线”音色的技巧风格及掌控要领∕毛云岗∥乐府新声.2010.4.146-150
13.惟寻真知启琴人:琴事百问∕马维衡∥乐府新声.2010.4.172-174
14.置身于两种文化“传统”中的中国扬琴∕赵艳方∥中国音乐.2010.4.122-126
15.中国民族器乐的“和色”特征∕桑海波∥中国音乐.2010.4.144-147+185
16.论笙乐器“和”的美学意味∕杨子江∥中国音乐.2010.4.150-153
17.复兴之路 古树新花:评析《秦筝文谱》与陕西筝派∕盛秧∥中国音乐.2010.4.163-166
18.苗、瑶、黎族口弦调查及其与Jew's Harp的比较研究∕高敏∥中国音乐.2010.4.225-232+239
19.浅论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民族化∕敖峥∥中国音乐.2010.4.263-265+268
20.“十番”研究的学理之路∕沈兴;李明月∥音乐研究.2011.1.34-43
21.关于“龠”的考证诸家异说析辨∕刘正国∥音乐研究.2011.1. 107-114
22.琵琶在隋唐达到高峰原因之探析∕陈婧雅∥人民音乐.2011.1.58-60
23.对《松弦馆琴谱》诟病琴歌的重新审视∕薄克礼∥乐府新声.2011.1.104-106+2
24.惟寻真知启琴人:琴事百问∕马维衡∥乐府新声.2011.1.143-146
25.初探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田军∥乐府新声.2011.1.176-177
26.琵琶中的文学艺术∕黑连仲∥乐府新声.2011.1.178-182
27.概述刘德海对琵琶演奏技法发展的贡献∕田甜∥乐府新声.2011.1.207-212
28.巨野坠琴音韵研究:以民间盲艺人黄宝江的坠琴艺术为个案∕ 林琳∥音乐与表演.2011.1.16-22
29.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管乐器“篴”名考疑∕韦勇军;刘正国∥音乐与表演.2011.1.56-60+175
30.今昔喜报江南春 鹧鸪飞处奏天和:陆春龄笛子艺术探微∕高纯华∥音乐与表演.2011.1.159-164
31.王国潼对现代二胡艺术的贡献与启示:写在国潼先生从艺60周年从教50周年之际∕靳学东∥天籁.2011.1.28-31
32.论二胡教学中的三个辩证关系∕宋国生∥天籁.2011.1.48-54
33.钲与句鑃辨析∕朱国伟∥天籁.2011.1.69-79
34.烂柯山文化与琴曲《樵歌》∕严薇∥中国音乐.2011.1.83-89
35.浅论建国以来二胡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黄颖仪∥中国音乐.2011.1.214-216
36.开辟·超越·开拓:王国潼二胡艺术生涯的“三部曲”∕刘再生∥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11.1.84-87
37.红梅花开 香飘天涯:于红梅二胡演奏的时代特色及其在海内外的影响∕刘再生∥人民音乐.2011.3.9-13+95
38.古琴艺术保护传承中的偏误∕冯光钰∥人民音乐.2011.3.42-43
39.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研究∕庄永平∥交响.2010.4.14-18
40.胡琴声部乐队训练艺术的异同∕张冀文∥交响.2010.4.82-86
41.论乐队合奏意识∕倪慧∥交响.2010.4.娣87-90
42.香港中乐团学习有感∕赵静∥交响.2010.4.91-94
43.古琴艺术当代发展思考∕张海涛∥民族艺术研究.2011.2.52-57
44.琵琶演奏的形神兼备与虚实结合∕苏冰叶∥民族艺术研究.2011.2.58-61
45.基于情境创设的琵琶教学新思路∕倪慧娣∥音乐探索.2011.1.62-64
46.《胡笳十八拍》版本源流考∕张卓∥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61-68
47.论古筝音乐语言的语气表达∕江澹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143-146
48.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古琴音乐: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五∕施咏∥黄钟.2011.2.133-143
49.箜篌在中国新疆地区的流播∕贾嫚∥人民音乐.2011.4.57-59
50.论二胡艺术的现代精神∕乔建中∥人民音乐.2011.5.46-49+95-96
51.20世纪二胡音乐主题思想之嬗变∕汪海元∥音乐研究.2011.3.93-100
52.从美学视角看琵琶艺术里的“自然美”∕周红∥乐府新声.2011.2.59-62
53.中国古代琴歌的声辞配合关系∕薄克礼∥乐府新声.2011.2.69-74
54.遗存:古琴文化传承之本∕朱默涵∥乐府新声.2011.2.81-83
55.约阿希姆和他的学生们对世界小提琴艺术的贡献∕于泳∥乐府新声.2011.2.106-109
56.惟寻真知启琴人:琴事百问∕马维衡∥乐府新声.2011.2.123-125
57.百衲琴初探∕李村∥交响.2011.1.22-26
58.“秦派二胡”的形成与发展∕鲁日融∥交响.2011.1.58-62
59.筝乐“散”结构特征及其演奏把握∕樊艺凤∥交响.2011.1.83-86
60.南海醒狮鼓乐“桩狮”鼓点艺术特征分析∕刘长林∥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45-50
61.潮州筝蕊句研究∕黄奇霞∥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51-58
62.当代琴社、琴馆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九∕施咏∥音乐探索.2011.2.23-27
63.笙音色探究∕刘瑜∥音乐探索.2011.2.41-44
64.中国乐器制作材料的天人合一特色∕蔡钊∥音乐探索.2011.2.45-47
65.新型的民族低音乐器“拉忽雷”∕贾路红∥音乐探索.2011.2.48-50
66.中国扬琴史料研究:江南“洋琴”稀见史料三则∕张翠兰∥音乐与表演.2011.2.30-38
67.南京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施咏∥音乐与表演.2011.2.49-58+177
68.温州民间锣鼓吹打套曲《集锦头通》考∕赵雷∥音乐与表演.2011.2.66-75
69.民族器乐的诗化阐释∕张贵禄;张馨∥音乐艺术.2011.2.82-86+5
70.论北宋教坊乐中的打击乐组合∕李亚娟∥音乐艺术.2011.2.109-113+5
71.雅托噶文献考∕额尔敦∥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2.59-64
72.二胡音乐多样化的现状初探∕张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2.89-92
73.挫琴艺术的历史还原与现代传承∕周明∥齐鲁艺苑.2011.1.27-32
74.论浦东派琵琶演奏风格的艺术特征:以《养正轩琵琶谱》为例∕周红∥黄钟.2011.3.159-167
75.琵琶曲《月儿高》诸版本源流关系辨析∕万莉∥中国音乐学.2011.3.87-93
76.名园与雅会:“怡园琴会”纪事∕林晨∥中国音乐学.2011.3.94-98
77.丝绸之路上的五弦琵琶研究∕周菁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3.122-128
78.瀛洲古调派与琵琶艺术∕冯光钰∥中国音乐.2011.2.4-6+20
79.查阜西的琴乐思想及其社会实践∕傅暮蓉∥中国音乐.2011.2.37-44
80.二胡音乐创作史上的四座丰碑∕汪海元∥中国音乐.2011.2.191-194
81.龙音瓷乐:浙江龙泉青瓷打击乐器探究∕吴涤∥中国音乐.2011.2.205-207+212
82.论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之美学研究的必要性∕王晓俊∥交响.2011.2.87-93
83.周前古长安区域琴史的形成与发展脉络∕李村∥交响.2011.3.42-48
84.清代广陵琴派琴学述论∕李小戈∥交响.2011.3.49-55
85.当代古筝技法发展的“钢琴化”刍议:以移植版《黑键练习曲》为例∕周璇∥交响.2011.3.157-160
86.琉璃亦阑珊:在现代古筝音乐创作过程中的点滴思索∕陶一陌∥人民音乐.2011.8.29-31
87.生态美学关照下的古琴音乐素描∕田雅丽∥音乐探索.2011.3. 61-63
88.论二胡演奏的“两个世界”∕邱波;王妍∥音乐探索.2011.3.64-66
89.二胡演奏员的乐队技能及素养∕李铃∥音乐探索.2011.3.140-141
90.认同理论作用于现代琴学研究的方法与意义∕胡斌∥音乐研究.2011.5.81-87
91.民族管弦乐指挥艺术的里程碑:首届香港国际中乐指挥大赛述评∕于庆新∥人民音乐.2011.9.11-15
92.二胡学习中的几点经验∕赵寒阳∥人民音乐.2011.9.45-47
93.我的二胡教学理念与思考:在“2010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二胡教学创作学术论坛”的发言∕刘长福∥人民音乐.2011.9.48-49
94.浅析日本盲僧琵琶的沿革和变迁∕王超慧∥人民音乐.2011.9.76-79
95.秦派二胡艺术的文化阐释∕李宝杰;王青∥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3.86-93
96.“非遗”语境下古琴传承与保护的考察:以虞山琴派为例∕诸炜∥人民音乐.2011.10.53-55
97.广西金秀县十八家瑶族唢呐婚庆音乐研究∕侯道辉∥中国音乐.2011.3.115-118
98.二胡艺术的闵惠芬时代:论闵惠芬二胡艺术及其对中国民乐发展的历史贡献∕方立平∥中国音乐.2011.3.119-125
99.20世界弦乐大师闵惠芬的美学思想与音乐批评:兼谈二胡演奏艺术声腔化的美学命题∕李阿萍;李明正∥中国音乐.2011.3.126-130+193
100. 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对二胡专业教学的启示∕林聪∥中国音乐.2011.3.131-136
101. 历经磨砺、必有大成:曹德维师生音乐会有感∕杨光熊∥中国音乐.2011.3.137-138+151
102. 蒋派二胡艺术研究评述∕张琳∥中国音乐.2011.3.143-147
103. 论跨境民族乐器独弦琴文化的“和而不同”∕楚卓∥中国音乐.2011.3.187-189+206
104. 广西铜鼓音乐探析∕赵意明∥中国音乐.2011.3.194-198
105. 惟寻真知启琴人:琴事百问∕马维衡∥乐府新声.2011.3.149-152
106. 再谈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认识与实践∕胡天虹∥乐府新声.2011.3.157-158+160
107. “逆分型节奏”和“渐变结构原则”在琵琶传统乐曲中的运用∕吴琼∥乐府新声.2011.3.191-195
108. 浅谈二胡移植小提琴曲对二胡音乐发展的影响∕张明∥乐府新声.2011.3.213-215
109. 南北筝派的左手技法风格的比较研究及文化阐释∕王喆;李婷婷∥人民音乐.2011.11.47-49
110. 二胡艺术发展的“去民间化”与王建民的二胡音乐创作∕汝铱∥人民音乐.2011.12.25-27
111. 文化遗产与国家认同:社会学视野中的古琴艺术变迁∕王咏∥音乐与表演.2011.4.24-30+195
112. 琴弦上的梦幻:论闵惠芬二胡艺术成功之道∕刘再生∥音乐与表演.2011.4.67-75+87
113.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意象分析及演奏表达∕陆媛媛∥音乐与表演.2011.4.92-98
114. 探析二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以《蓝花花叙事曲》、《天山风情》为例∕吴晓慷∥音乐与表演.2011.4.99-102
115. 古代文人修身四课为何以琴为重∕魏圩∥音乐与表演.2011.4. 116-119
116. 儒学视野中的朱长文琴学思想探析:以《琴史》为例∕俞飞∥音乐探索.2011.4.60-62
117. 筝与筝乐文化∕舒顺萍∥音乐探索.2011.4.72-75
118. 论孙文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陈军∥音乐探索.2011.4.76-79
119. 论蜀派古琴的传人、传谱与传曲∕朱江书∥音乐探索.2011.4.91-93
120. 谈二胡演奏艺术中对情感美的追求∕吴晓慷∥音乐探索.2011.4.133-135
121. 声音与历史:以声音感为中心的蒙古族乐器“潮尔”研究∕徐欣∥中国音乐学.2011.4.35-45
动态与信息
“西北风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首演
2013年6月7日晚,由我院主办的“西北风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首演。院党委书记李映方、纪委书记王平、副院长白陆平等领导,与我院部分师生和西安乐迷一起观看了演出。
音乐会上,我院民族管弦乐团68名师生演奏了院长赵季平创作的《庆典序曲》《“芦沟晓月”——〈大宅门〉写意》《管子与乐队--丝绸之路幻想曲》、赵季平与鲁日融共同创作的《长安社火》、谭盾创作的《石板腰鼓》(选自《黄土地》)、郭文景创作的《阿瓦山》(选自《滇西土风三首》)、李复斌创作的《赛龙夺锦》等经典曲目。精彩的演绎,迷人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在热烈的掌声中,乐团又加演了《射雕英雄传》插曲和《好汉歌》两首作品。
“西北风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是我院民族管弦乐团专门为赴香港演出而“量身定做”的一台音乐会。6月13日和14日,应香港海星国际文化基金会、国际箜篌协会邀请,赵季平将率我院民族管弦乐团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进行两场演出。
2013“中国琴学研究室”
系列活动(三)在我院举行
2013年6月9日,“刘少椿文论介绍及教学交流活动”在我院举行。该活动由我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中国琴学研究室主办、培训中心承办,是2013“中国琴学研究室”系列活动之(三)。活动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中国琴学”方向研究生张志鑫总结介绍上世纪陕西琴人刘少椿的琴学文论与相关研究;二、中国琴学研究室“教学基地”学员交流《鸥鹭忘机》《春晓吟》等多首琴曲。在“中国琴学研究室”负责人李村副教授《樵歌》等琴曲声中,活动结束。
人文社科信息
莫言的历史叙事:回归历史的丰富与复杂
如果说《红高粱家族》时代的莫言还在叙述者身上寄托着民族强力和生命激情的正剧色调,那么在随后的一系列长篇小说中,莫言设定的叙述者身份越来越复杂多变,而且常常褪去了英雄气,代之以正邪纠结、善恶难断、亦喜亦悲、进退无着的各色人物。在叙述者莫衷一是的纷扰讲述中,历史的另一面或皱褶处得以舒展开来。在清王朝大厦将倾的剧烈动荡中,我们听到的是高密东北乡奇女子眉娘的浪语与歌哭、情理与义利的煎熬下的钱知县的绝唱、民间艺人兼义和团头领孙丙的高亢惨烈的猫腔、晚晴第一大刽子手赵甲阴郁的喃喃自语。在土地革命直至改革开放的风云时代,地主西门闹在一次次轮回中讲述的不再是高歌猛进的历史,而是有血有肉的个体磨难,特别是集叙述者和主人公于一身的西门闹的阶级身份,给小说叙事带来了颠覆性的历史观感和深长的伦理反思。这也正是莫言历史叙事的驱动力和最终旨归——回归历史的丰富与复杂,凸显人性的明暗与善恶,历史的讲述者不再同时是一个立法者,而是一个充分体验着人性得失与生命样貌的悲悯者。
(摘自《东岳论丛》2012年第12期 温儒敏、叶诚生 文)
国民幸福与文化自觉
对幸福的正确认识是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能够正确认识幸福本身就是文化自觉,也是一种文化自信。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幸福进行正确认识:第一,幸福是存在的,我们相信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幸福的增进是社会进步的本质。第二,幸福的主体是个体和集体的人,真正的幸福只能靠人去创造,去体验,去感受。第三,幸福是全民的,即国民幸福,不仅仅是个体的幸福。个体人的幸福是一切人幸福的前提,整个群体人的幸福和个人的幸福不仅不冲突,而且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全民幸福即国民幸福。第四,幸福的内容必须包括满意和满足的成分,如果一个人从根本上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就谈不上幸福。第五,幸福来源于劳动,幸福不是外在赐予的,而是人类生活的内在追求。第六,幸福是结构性的,即幸福不是由某种元素均匀构成的单质,而是由多种元素有机构成、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和结果。多种元素中任何一种都不等于幸福,但有机结合的多种元素却能构成幸福。(摘自《兰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胡政平 文)
“人生艺术化”:学术路径与理论启思
“人生艺术化”是中国现代人生论艺术美学思想的一种重要学说。它不以艺术论艺术,而是主张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的大艺术精神与理想。这种理论取向主要体现在哲学、审美、艺术三个互为联系的维度:在哲学维度上,主要表现为对审美生命建构及其诗意价值的追寻;在审美维度上,主要表现为对真善美相贯通的美的本质、理想、价值的思考及其审美品鉴与人生品鉴之融通;在艺术维度上,主要表现为对“趣味”(情趣)与“意境”(境界)的标举。这种学说在其孕生的中国现代社会背景下,有着强调艺术(审美)(审美)救世、过于倚重精神作用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所倡导的艺术与生活深度关联的立场,对于艺术研究视域的拓展、方法的变化、立场的多元等有其积极意义,特别是它对远功利而入世的中国式艺术超越精神的建构阐发,突出了民族文化的诗性传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启思。
(摘自《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金雅 文)
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在当今社会各类职业中,大学教师具有特殊的职业地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学教师都是一种值得人们崇敬的职业。但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必须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职业需要承受远比其他社会职业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以从容面对这些挑战。当然,除了健康的体魄之外,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两大要素。大学教师的职业意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岗位特征及其规律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职业理念。它主要体现在师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严谨意识三个方面。在具备良好职业意识的基础上,要胜任自己的职业岗位,大学教师还需要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即授课能力、学习和研究能力、与同事合作共事能力。总之,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不仅存在于精神层面,也存在于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方面。要做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就需要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12期 孙健夫 文)
试听窗口
1.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系列之一 (男中低音) / 钱致文 编配 / CDZ1090
请你到窗前来 让大家痛饮
我的夫人,花名册是这样的
我的末日就在眼前
我将独自裹着龙袍入睡
你祝酒,我也要向你回敬
破旧的外套
诽谤
我来了,大家都让开
是你玷污了我的灵魂
像天使一样美丽
2.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系列之二 (女高音) / 钱致文 编配 / CDZ1089
月亮颂
埃尔纳尼,咱逃走吧
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
挂满了柔软幕帐
你那颗冰凉的心
听我说,主人
安宁,安宁
永别了,过去的美梦
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
啊,怎么能够相信
3.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系列之一 (男高音) / 钱致文 编配 / CDZ1091
青春,你在哪里
好像在我耳边
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
天空和海洋
贞洁的小屋,我向你致敬
那柴堆的烈火
女人善变
偷洒一滴泪
你为何唤醒我 当我眼睛一闭上
4.艺术歌曲实用伴奏与演唱——全国声乐大赛经典“梦中的卓玛” / 刘和刚;罗娴等演唱 / CDZ1092
鸟儿在风中歌唱 / 罗娴 演唱
秋风在说 / 曲波 演唱
在这块土地 / 陈福来 演唱
云帆 / 东晓 演唱
忠诚的心 / 梁召今 演唱
回忆是一条小溪 / 徐彬彬 演唱
白鸽托起你的梦 / 金磊鑫演唱
梦中的卓玛 / 刘和刚演唱
5.艺术歌曲实用伴奏与演唱——全国声乐大赛经典"在青翠的山谷里" / 王秀芬等演唱;梁召今 / CDZ1093
故园恋 / 王秀芬 演唱
洁白的思念 / 梁召今 演唱
雨后 / 王虎鸣 演唱
走进辉煌 / 王虎鸣 演唱
献给老战士的歌 / 刁笑萌 演唱
苍天下的太阳路 / 汤俊 演唱
奔月 / 佟敏 演唱
在青翠的山谷里 / 夏阳 演唱
6.德国艺术歌曲标准教学(歌曲重难点分析) / 张春青 主讲示范 / 吴龙 钢琴伴奏 / VCDZ0619
若你爱美丽(适用于女中声部) /马勒 曲
死神与少女(适用于女中声部) / 舒伯特 曲
暮春(适用于男高/女高/女中声部) / 舒伯特 曲
7.德国艺术歌曲标准教学(歌曲重难点分析) / 刘克清 主讲示范 / 吴龙 钢琴伴奏 / VCDZ0620
我不怨你(讲解示范) / 舒伯特 曲
致音乐(讲解示范) / 舒伯特 曲
献词 (讲解示范) / 舒伯特 曲
菩提树 (讲解示范) / 舒伯特 曲
8.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b小调 / 圣桑 曲 / 郑石生主讲 / VCDZ0618
9.王菲最经典情歌音乐 / CDZ1088
传奇 愿 因为爱情 香奈儿
偿还 矜持 红豆 流年
棋子 我愿意 又见炊烟 执迷不悔
幽兰操 誓言 冷战 当时的月亮
多得他 天与地 天空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但愿人长久 只爱陌生人 雪中莲 我也不想这样
半途而废 闷 影子 空城
色盲 迷魂记 流星 萤火虫
情戒 Di-dar 光之翼 暧昧
如风 假如我是真的 约定 季候风
爱与痛的边缘 暗涌 梦游 给自己的情书
不再儿嬉 无奈那天 蓝色时分 知己知彼
讨好自己 流非飞 容易受伤的女人
10.二道圪梁——柴根儿陕北民歌清唱专辑 / 柴根儿 演唱 / CDZ1094
尼姑思凡 信天游 五哥放羊 走西口 挂红灯
赶牲灵 打金钱 二道圪梁 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
11.绿色军衣 / 耿为华 演唱 / CDZ1095
兵之歌 母亲 我爱母亲河 当兵的忠诚
共和国之恋 幸福山歌 绿色军装 疼爱妈妈
同唱兵之歌 绿色军衣 疼爱妈妈 同唱兵之歌
共和国之恋 中华我的家 黄河壶口 老百姓的心里话
12.最新民族艺术歌曲伴奏与演唱——咱老百姓(男声) / 杨阳 、李亚东 等演唱 / CDZ1096
口碑 我从新疆来 在那水天相连的地方
用我的心握你的手 喀喇昆仑 梦中的卓玛
妈妈的歌谣 老家 儿行千里
欢聚一堂 我的女兵老乡 咱老百姓
你幸福,我祝福 喀什葛尔姑娘 父亲
13.1985-1995十年畅销金曲精选/伯特恩,M.演唱;Bolton,Michaer./ CDZ1097
心系乔治亚 重振之际 怎能相恋
没有你,生命如何继续 独坐港坞 灵魂主宰
多么美的爱情 终逢知己 对你许下承诺
能否感动你心 相信我 我说过爱你…但我骗了你
铁栏杆 思念着你 当男人爱上女人
时间、爱与温柔 这条河
14.席琳·迪翁与大卫·福斯特 / sony music / CDZ1098
to love you more the prayer
because you loved me what a wonderful world
thecolour of love when i fall in love
all by myself The power of love
(you make me feel like)a natural woman
if i can dream the power of the dream
i hate you then i love you if i could
the first time ever I surender
all the way tell him
15.献给大海的歌 / 常思思 等演唱 / CDZ1099
壮志飞扬 美丽三沙我的家 我要当兵
砺剑雄风 当个好兵就是报答 西沙之恋
我是你的子弟兵 浪花 春风的话
这片海有我 这片海 我在飞
英雄 我飞 这身军装
16.遥远的地方 / 游洋 演唱 / CDZ1100
解放海南岛之歌 好风吹 我的路上
遥远的地方 解放海南岛之歌(伴奏) 遥远的地方(伴奏)
我的中华 父母恩情 欢乐中华
大山的呼唤 大漠黑小伙 春风
17.父亲——黑土地的儿子 / 刘和刚 演唱 / CDZ1101
父亲 泸定桥之歌 天下第一桥 黑土赞歌
黑土恋歌 放歌黑土地 与祖国同在 大西北的鼓声
梦中的卓玛 欢聚一堂 儿行千里
18.母亲 / 阎维文演唱 / CDZ1102
心愿 中国警察 有那么一个地方
大英雄 东方龙抬头 同志
好一片艳阳天 父亲对我说 书
母亲 母亲(伴奏) 中国结
迎接远方的朋友 当兵的男儿走四方 八十情怀
你当兵的儿子在西部 大杨树 祝福健康
19.迪里拜尔2002北京独唱音乐会——美妙时刻将来临 / CDZ1103
夜莺 小鸟,我的朋友 雨中岚山
呼唤 主体与变奏曲
我为命运哭泣——选自歌剧《凯撒大帝》
美妙时刻将来临——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纵情欢乐——选自歌剧《弥赛亚》
20.迪里拜尔2002北京独唱音乐会——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 迪里拜尔 演唱;贝尼迪克特 等曲 / CDZ1104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我心中有一个声音
我亲爱的爸爸 别唱吧,美人
思恋 一杯美酒
塔里木 乘着歌声的翅膀
鹪鹩 影子之歌——选自歌剧《迪诺拉》
我是一个美丽的少女——选自歌剧《清教徒》
笑之歌——选自歌剧《蝙蝠》
21.迪里拜尔北京独唱音乐会——一杯美酒 / 迪里拜尔 演唱 / 福列 等曲 / CDZ1105
我亲爱的爸爸 夜莺 华丽变奏曲
威尼斯狂欢节 草原之夜 一杯美酒
绣荷包 风中岚山 月夜
祈祷 我心里有一个声音
22.心情好——魏伽妮最新演唱专辑 / 魏伽妮 演唱 / CDZ1106
海南颂 江山红叶 老公真的不容易
雪山恋 想妈的日子 日月吉祥
心情好 美丽中国 喜悦
红色记忆 仕女图 最美的过程
23.你有多少爱——抒情女高音魏伽妮最新ep单曲 / CDZ1107
幸福的家园 你有多少爱
24.格玛——最具潜力的女中音钟丽燕 / CDZ1108
格玛 欢乐的帐房 故乡河
25.陕北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 / 董华演唱 / CDZ1109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 信天游
26.晚风吹过哨塔 / 雷佳 演唱/胡旭东曲 / CDZ1110
27.陕北3大歌王 / 王向荣王二妮;阿宝 / CDZ1111
阿宝 演唱:
篱笆墙的影子 青藏高原 走西口
圪梁梁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一路的歌唱
山丹丹的开花红艳艳 倾城倾国 跟你走
老爸老妈 民歌大联唱 梨花又开放
绣荷包 三十里铺 赶牲
五哥放羊 大海 亲亲小妹子
王向荣 演唱:
那达也不如咱这山沟沟好 打樱桃 十里墩
走西口 这么好的妹妹见不上面
要死要活跟着你 说不下日子你不要走
东山上点灯西山上亮 走西口的人儿转回来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喝洋烟
脚夫调赶牲灵 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 摇三摆 那是一个谁
王二妮 演唱:
女孩担水 爱陕北 走西口
赶牲灵 东方红 兰花花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翻身道情 红樱桃
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圪梁梁 绣荷包
28.陕北天籁 / 王二妮 演唱 / CDZ1112
(以上CD/VCD收藏于音像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