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信息》2012年8期(总第86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音乐史学
“钟律”辨析
——对中国乐律学史上一个基本概念的思考
作者从其所构建的应用律学和理论律学体系出发,辨析中国律学史上理论律学体系中的钟律概念。指出上古时期王权统治成就了古代天文历法与乐律的联系。这种联系以观象授时所感觉到的"舒气之风"和律管承载"舒气之风"的功效,使得王权统治下的古代科技文明成为可求、可感的社会文化实践。中古钟律概念的滥觞说明孕育于先秦的钟律理论已经有了自己详确的内容和发展历程,其理论深度和社会文化实践均已有迹可循。而近古钟律理论的传承则代有沿革,但其社会文化的内涵渐趋淡化。因此,理论律学意义上的"钟律"概念渐渐淡出乐律学史的学术视野。
(摘自《音乐表演》2012年第4期 郭树群 文)
律学计算与音乐实践
的关系及音高选样测量的初步论证
朱载堉《律学新说》载:"数乃死物,一定而不易;音乃活法,圆转而无穷。音数二者,不可以一例论之。"这句话论证了理论计算的音高数据与音乐实践之间的某种不对应关系,以及在音乐实践中,一个音的音高具有是不断圆转变化的特性。当今许多学者也以不同形式论述过这些问题,指出律学计算与音乐实践脱节的现象。至于脱节的程度和方式等问题,还需要运用更多方法,对音乐实践中的音响作测量、分析等研究。文章在这一学术观点的启发下,沿着缪天瑞等前辈展望的研究道路,选用几种计算机软件,对部分艺术院校学生和知名演奏家的演奏音响,作了"定音音高"和"旋律音高"的测量,并得出一些能够反映音乐实践和理论计算之间关系的数据,还作了成因的初步分析。
(摘自《黄钟》2012年第4期 陈欣文)
音乐学探索
音乐中的意识形态表达
音乐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为理解政治、经济、宗教的人类社会生活方面提供观察角度,音乐研究也可参与到人类社会文化的广泛讨论中,成为各人文学科的对话、交流平台。民族和民族主义运动作为 20 世纪最为重要社会事实,产生了与此相关的文化作品和艺术形式,因而 20 世纪 90 年代后,音乐民族国家认同研究在讨论音乐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文章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研究视角和方法围绕着艺术机构、音乐符号、音乐象征、音乐媒介等方面展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的音乐研究只是集中在当代音乐的制作、销售、传播上,更多带有批判和反思的意味,而民间音乐在面对国际政治秩序将遭遇什么变化仍是值得深入讨论的论题;但能把研究的问题意识与音乐主体能动性和日常生活的表达结合起来的文章仍付阙如。后现代对“同质化”当代音乐的批评,总易勾起现代人对传统音乐的“文化乡愁”,仿佛静处于远离“现代性”的历史孤岛,那回荡在山间的祖先遗响,满足着当代都市人对渐渐逝去的、浪漫田园生活的想象。人们总是以真、善、 美等溢美之词修饰民间音乐,而不接受音乐绑定在政治、经济层面这一冷冰冰的现实。“民粹主义”是 20 世纪初民族主义留给今人的文化遗产,文化乌托邦多少成为“以今推古”的拟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研究应意识到国家意识形态背景的重要性。对理解民间音乐的益处还在于,一方面明晰音乐在文化中表达什么,移除意识形态式的音乐叙述对民间音乐遮蔽的部分,不断接近民间音乐地方性知识表达的核心,另一方面音乐国家意识形态视角关也涉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与民间的交流、民间宗教信仰的符号象征内涵、民族国家的表达、现代国家政治经济生活表现形式、个人与社会生活的互动等等,从两者的关系的考察中看到音乐在社会生活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与社会层面的互动过程也为音乐变迁提供可供观察的维度。
(摘自《人民音乐》2012年第11期 肖璇 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音乐美学
1. 毕达哥拉斯音乐理论中的“和谐”与“秩序” ∕金红莲∥音 乐与表演.2011.1.33-37+66
2.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的悲情表现∕邓月丽∥音乐与表演.2011.1.38-45+86
3. “音乐色彩”的分析与阐释∕彭子华∥音乐与表演.2011.1. 46-51
4. 在演奏艺术中回归“人生的家园” ∕郏而慷∥黄钟.2011.1.79-85+125
5. 从“清浊”到“清和”:试析古代音乐美学中的“清” ∕ 滕春红∥黄钟.2011.1.86-91
6. 作为表现的音乐∕弗里德里希·冯·豪泽格尔;金经言∥黄钟.2011.1.186-194
7. 浪漫主义和声的文化-美学阐释∕何宽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1.88-97
8. 论《溪山琴况》的艺术学思想∕张晓刚∥人民音乐.2011.2.68-70
9.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刘承华∥交响.2010.4.5-13
10. 一种基于艺术精神的“礼乐思想”:论徐复观的“礼乐乡愁说” ∕张俊杰∥交响.2010.4.99-106
11. 意蕴肃然 得于声外:沈括之民族音乐表演美学思想解读∕孙伟∥民族艺术研究.2011.2.47-51
12. 德国名人论音乐(续) ∕金经言∥中国音乐学.2011.2.112-129
13.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西方音乐进程∕李晓冬∥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14-21
14.“立美”的核心与本质:也谈音乐审美的心理结构∕王思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119-123+142
15.互文性·音乐创作·音乐意义:对互文性视域中的音乐创作并及意义相关问题的探讨∕魏昇∥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124-132
16.菲舍尔论音乐∕金经言∥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152-158
17.论音乐美的客观标准∕单金龙∥黄钟.2011.2.70-85
18.古代乐论中“和观念”的当代意义∕黄中骏∥黄钟.2011.2.86-90+1
19. 应、和、悲、雅、艳:陆机《文赋》音乐美学思想刍议∕刘亚男∥黄钟.2011.2.91-96
20.维特根斯坦论音乐艺术欣赏∕肖朗∥黄钟.2011.2.101-105
21.音乐分析学科的新视角:音乐形式分析与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的结合∕柳良∥黄钟.2011.2.106-109
22.结构主义与音乐∕张巨斌∥黄钟.2011.2.122-126
23.音乐的“温度”及其意义立场:对两种音乐创作理念的美学反思∕吴思富∥人民音乐.2011.5.72-75
24.音乐表演体系中审美理念的传承:以20世纪德奥两代演奏家为例∕陈舒华∥音乐研究.2011.3.109-115
25.“乐之为体以心为主”:论嵇康的乐象观∕刘莉∥天籁.2011.2.25-31
26.乐与诗的疏离:论齐尔品为中国诗词《将进酒》配曲的文化误读∕秦旋∥天籁.2011.2.32-43
27.蔡元培“美育代宗教”思想解读∕谢芳∥天籁.2011.2.44-49
28.现代释义学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李暑红∥天籁.2011.2.50-53
29.斯克鲁顿的音乐美学思想∕宋瑾∥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2.6-12+27
30.从“音”、“乐”到“音乐”:由范畴变化看近现代音乐思想中传统维度的退隐∕黄肖嘉∥乐府新声.2011.2.102-105
31.新历史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宋瑾∥交响.2011.1.5-14
32.朱熹《诗》乐思想∕郑俊晖∥交响.2011.1.15-18
33.音乐的构成与两种音乐:胡戈·里曼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之一∕李明辉∥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145-154
34.从形式概念的演变看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徐慧;黄静∥音乐探索.2011.2.110-111
35.《思想》中的思想:对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的启示∕郏而慷∥音乐与表演.2011.2.8-13
36. 音乐符号的内涵文法与外延文法∕林华∥音乐艺术.2011.2.53-60+4
37.精神内在与形态外化的逻辑发展:以欧洲古典、浪漫、印象派音乐为界∕郑铁民∥齐鲁艺苑.2011.2.14-20
38.论民族音乐创作中的“意韵”形态架构∕陆建业∥黄钟.2011.3.71-78
39.《乐记》篇次、流传考∕高新华∥中国音乐学.2011.3.81-86
40.斯蒂芬·戴维斯的音乐美学思想∕宋瑾∥中国音乐学.2011.3.127-139
41.圣王作乐与国家宗教∕罗艺峰∥音乐与表演.2011.3.1-7+170
42.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展及比较和评价(上) ∕高拂晓∥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3.103-110
43.论音乐哲学研究的历史嬗变∕池瑾璟∥交响.2011.2.132-138
44.音乐美学的哲学性质、人类学事实与艺术学前提以及音乐本质力量的先在性:由2011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议题引发的三个讨论与进一步问题∕韩锺恩∥交响.2011.3.5-13
45.言说音乐的三种术语及隐喻:为导师于润洋教授80寿辰而作∕宋瑾∥交响.2011.3.14-23
46.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刘承华∥交响.2011.3.24-30
47.从美学史到思想史:寻找学术“铸式”的转型与转向∕罗艺峰∥交响.2011.3.31-34
48.翠浪出细水 瘴霭见骄阳:以全国历届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为视角观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刘媞媞∥交响.2011.3.35-41
49.乐从和∕杨赛;洪艳∥人民音乐.2011.7.77-79
50.毕达哥拉斯音乐理论中的“和谐”与“秩序”∕金红莲∥人民音乐.2011.7.80-83
51.应、和、悲、雅、艳:陆机《文赋》音乐美学思想刍议∕刘亚男∥人民音乐.2011.72-75
52.跨文化的音乐审美与实践∕田雅丽∥人民音乐.2011.8.84-86
53.解构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宋瑾∥音乐探索.2011.3.37-48
54.论音乐美学研究的多维视域∕池瑾璟∥音乐探索.2011.3.49-56
55.音乐符号能指-所指问题之词源学思考∕黄汉华∥音乐研究.2011.5.94-100
56.音乐美学研究的新维度:“2010年全国音乐美学高层论坛暨专题笔会”叙事∕杨和平∥人民音乐.2011.9.66-67
57.感性学:去蔽与返魅∕宋瑾∥天籁.2011.3.1-6+99
58.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丑学:兼论当代现象学视野下的音乐感性学还原∕王少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3.137-145
59.能否“用美术化、文学化方式”理解音乐∕罗凌∥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3.146-150
60.从音程性和声看中世纪多声音乐的审美指向∕张楠∥乐府新声.2011.3.55-60
61.音乐与哲学的同向性发展脉络要旨:以欧洲古典、浪漫、印象派音乐思维发展为背景∕郑铁民∥乐府新声.2011.3.61-65
62.先秦与古希腊音乐思想思维之异同∕孙星群∥人民音乐.2011.12.80-85
63.《音乐界实用本本主义思潮研究》结语∕居其宏∥音乐与表演.2011.4.1-3
64.音乐审美与艺术人格的构建∕李建东∥音乐与表演.2011.4.4-7+66
65.赵沨音乐编辑思想研究∕李瑞涛∥音乐与表演.2011.4.187-194
66.近三十年(1980-2010年)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研究述评∕ 段蕾∥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75-82
67.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展及比较和评价(下) ∕高拂晓∥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83-89
68.再辨“音”、“声”:兼答叶明春、王晔二君∕田耀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100-105
69.“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夏滟洲∥黄钟.2011.4.73-76
70.音调是可以独立审美的:辛亥革命时期学堂乐歌的启示∕汪义晓∥黄钟.2011.4.86-92
71.音乐的分析哲学:评彼得·基维的《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杨燕迪∥黄钟.2011.4.340-348
72.感性的体验 理性的表达:新中国音乐美学研究60年∕杨和平∥黄钟.2011.4.349-364
73.天马行空再求教:庆贺赵宋光先生80华诞特别写作∕韩锺恩∥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4.9-26
74.通过协奏曲体裁形式讨论音乐美学问题并及批评音乐学∕韩锺恩∥乐府新声.2011.4.26-32+1
75.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音乐美学方向专题讨论课记录∕韩锺恩;贺颖;郭一涟;刘媞媞;竹琛;魏昇;黄海;陈新坤∥乐府新声.2011.4.33-48
76.一种尝试性的音乐阐释:对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中戏剧性成份的阐释∕黄海∥乐府新声.2011.4.49-52
77.交融·艰涩·节制: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审美特性∕陈新坤∥乐府新声.2011.4.53-55
78.独奏的力量:对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之独奏特性探讨∕竹琛∥乐府新声.2011.4.56-58
79.“交融”与“互应”的光影世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贺颖∥乐府新声.2011.4.59-61
80.从音乐自身开始:以格里埃尔《声乐协奏曲》(Op.82)为个案的写作∕郭一涟∥乐府新声.2011.4.62-64
81.乐者如诗 视者如斯:以巴托克《乐队协奏曲》探协奏曲体裁的融合性∕刘媞媞∥乐府新声.2011.4.65-68
82.论协奏曲中的“谈话”特性:以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为例∕魏昇∥乐府新声.2011.4.69-72
83.韩愈的音乐活动及其美学思想∕李西林∥交响.2011.4.45-50
84.2008-2011: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工作报告∕韩锺恩∥交响.2011.4.137-141
85.多重建构 交相繁荣: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叶明春;李宝杰∥交响.2011.4.142-147
86.音乐中的时空幻象与时空维度∕林华∥音乐艺术.2011.4.6-12+4
87.判断力批判:置疑音乐美学学科语言并及音乐学写作范式∕ 韩锺恩∥音乐研究.2012.1.58-65
88.审美经验的复兴:理查德·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观与通俗音乐∕刘研∥音乐研究.2012.1.66-72
89.移植还是嫁接:试谈音乐美学学科语境的“华化”问题∕伍维曦∥音乐探索.2012.1.125-131
90.困境与现代理性重建:对新浪漫主义音乐产生及意义的美学思考∕刘瑾∥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1.106-110
91.荀子与汉代音乐思想∕强中华∥天籁.2012.1.79-86+102
92.王弼音乐美学思想探究∕王维∥天籁.2012.1.87-93
93.接受美学对音乐学研究的几点启示∕邹彦∥中国音乐.2012.1.147-152
94.阮籍《乐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再评价∕刘莉∥音乐与表演.2012.1.1.6+159
95.“发乎情性,由乎自然”的思想属性:“李贽音乐美学的思想基础”研究(之一) ∕徐海东∥音乐与表演.1.2012.1.7-11
96.论音乐表达“情感”的不确定性∕钱伟民∥音乐与表演.2012.1.12-14
97.“和”美之乐:浅析《溪山琴况》中的“和”范畴及其对儒道音乐思想的继承∕王一涵∥音乐与表演.2012.1.138-141
钢琴艺术
1. 陈田鹤及其钢琴音乐创作∕孙娟∥音乐艺术.2011.3.64-69
2. 中美钢琴教育之比较∕汤蓓华∥音乐艺术.2011.4.30-38+4
3. 钢琴的诞生及其文化意义∕周密∥音乐艺术.2011.4.39-44+4
4. “大跨度”技术在爵士钢琴演奏中的应用∕贺乐;郭昕∥音乐艺术.2011.4.120-131+5
5.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之一的演奏特点∕杨楠∥音乐天地.2012.2.62-64
6. 论钢琴演奏声音的技巧原理及其应用∕但昭义∥钢琴艺术.2011.5.20-23
7.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刍议∕夏小燕∥钢琴艺术.2011.5.28-31
8. 钢琴集体课教学法∕李民∥钢琴艺术.2011.5.37-40
9. 如何弹好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任音∥钢琴艺术.2011.5.43-48
10. 掌握钢琴演奏科学的核心技术∕但昭义∥钢琴艺术.2011.6.19-22
11. 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声部线条的弹奏处理∕余方∥钢琴艺术.2011.7.42-45
12. 浅谈新的教育形式下的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建设∕谢哲邦∥钢琴艺术.2011.7.51-53
13. 马太钢琴演奏放松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樊华∥钢琴艺术.2011.8.34-37
14. 如何提高钢琴演奏者的视奏能力∕西莫·伯恩斯坦∕周圣音 编译∥钢琴艺术.2011.10.37-39
15. 法国钢琴演奏艺术史∕吴源渊 编译∥钢琴艺术.2011.11.35-38
16. 如何提高钢琴演奏的临场发挥水平∕毛冀钰∥钢琴艺术.2011.12.30-33
17. 舒曼《g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 22)的弹奏分析∕吴驰∥音乐探索.2012.1.113-115
18. 肖邦《c小调夜曲》演奏解析∕胡娅∥天籁.2012.1.111-115
19. 论克莱门蒂对钢琴艺术发展的贡献:纪念克莱门蒂诞辰260周年,逝世180周年∕庄艺∥音乐与表演.2012.1.22-29
20. 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解读∕叶键∥交响.2012.1.130-134
21. 鼓浪屿钢琴文化的符号化及其意义辨析∕陈丹曦∥中国音乐学.2012.2.42-51
22. 钢琴击弦机结构发展的研究∕邵申弘;董健∥乐府新声.2012.2.183-190
23. 建立中国钢琴学派? ∕储望华∥人民音乐.2012.2012.5.35-37+95-96
24. 从克莱德曼到郎朗:大众文化视阈中的钢琴艺术∕叶键∥人民音乐.2012.5.90-92
25. 羽管键琴的艺术魅力∕钢琴艺术∥2012.1.31-34
26. 青年肖邦和辉煌风格∕梁全炳、姚曼华∥钢琴艺术.2012.2.32-35
27.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乐谱版本初探∕陈学元∥钢琴艺术.2012.4.19-28发
28. 循序授乐 慧心习琴:管窥麦克斯·W.坎普钢琴教学展理念∕赵建斌∥钢琴艺术.2012.4.29-32
29. 控制联想在钢琴课堂中的运用∕沈茜∥黄钟.2012.1.145-151
30. 斯克里亚宾的钢琴音乐语言及其演奏:以其《第九奏鸣曲》为例∕罗巍∥黄钟.2012.1.188-194
31. 肖邦《前奏曲》与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演奏的比较研究∕胡丽敏∥黄钟.2012.2.164-172
32. 指尖绽放的音乐之美:旅意钢琴家居觐大师班讲座有感∕张佳∥天籁.2012.2.119-121
33. 钢琴教学和演奏中的背谱问题∕西莫·伯恩斯坦;孔维锋;宋韶君∥天籁.2012.2.122-128
34. 法国钢琴演奏艺术史(六)∕吴源渊∥钢琴艺术.2012.5.31-35
35. “演说艺术”与古典时期钢琴作品的演奏∕周薇∥钢琴艺术.2012.6.9-14
36. 现代钢琴作品演奏解析∕王雁∥钢琴艺术.2012.6.15-20
37. 由《钢琴演奏的艺术:一种科学的方法》一书引发的思考∕朱迪∥钢琴艺术.2012.6.20-22
38. 阿图尔·施纳贝尔和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大卫·戈德伯格∥钢琴艺术.2012.6.33-37
39. 谈巴斯蒂安的“院校钢琴课程论”∕汤蓓华∥钢琴艺术.2012.6.42-45
40. 重思20世纪初钢琴练习曲的艺术技巧:以德彪西《车尔尼先生之后的“五指练习曲”为例》∕蒋晴∥钢琴艺术.2012.7.12-17
41. 古典钢琴教学方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陆泓∥钢琴艺术.2012.8.21-26
42. 从巴赫到中国的未来∕盛原∥钢琴艺术.2012.8.52-56
43. 论钢琴教育启蒙阶段音乐能力的培养∕郑红∥钢琴艺术.2012.9.41-44
44. 正谱伴奏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运用∕杨楠∥交响 .2012.2.112-116
45. 后现代艺术观下的钢琴演奏风格反思∕金英子∥交响 .2012.2.140-142
46. 生命之哲理 精神之格言:蒋祖馨钢琴套曲《箴言》赏析∕丛丽丽.2012.2.143-147
47. 体味“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肖邦《前奏曲》教学探析∕郝洁∥交响 .2012.2.148-154
48. 勃拉姆斯《#f小调钢琴奏鸣曲》分析∕李敏∥交响 .2012.2.156-160
49. 钢琴击弦机结构发展的研究∕邵申弘;董健∥乐府新声.2012.2.183-190
50. “知识性”与“技能性”观念对高师钢琴教育的影响∕徐爽爽∥音乐探索.2012.2.112-115
51. 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思考∕张蜀婷∥音乐探索.2012.2.116-118
52. 阿尔贝尼兹钢琴练习曲解析∕徐军∥音乐与表演.2012.3.112-118
53. 南尼十首《练习曲-随想曲》演奏分析∕尹富源∥音乐与表演.2012.3.119-123
54. 普赛尔对英国键盘艺术的贡献孙铿亮∥音乐与表演.2012.3.129-134
55. 春满鉴河浪花飞 民族情韵永流长:陆华柏钢琴作品《鉴河之歌》试析∕韦柳春∥黄钟.2012.3.146-151
56. 简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画练习曲》(作品39之1)∕侯蓓∥天籁.2012.3.86-92
57.马思聪和他的钢琴奏鸣曲:纪念马思聪先生诞辰百年∕杜佳骏∥音乐探索.2012.3.33-38
58.中国钢琴音乐的“本土化”早期形态探讨(1934年前)∕华明玲∥音乐探索.2012.3.39-41
59.李斯特《瑞士游记》新解及演奏与教学析要∕胡苏∥音乐探索.2012.3.69-73
60. 试析肖邦叙事曲的混合曲式结构特征∕李丹阳∥乐府新声.2012.3.80-84
61. “诗”与“思”的对谈(上):道家美学思想观照下的钢琴艺术发展研究∕金茗∥乐府新声.2012.3.173-176
书评
1. 读刘再生的鼎新力作《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评“中国现代音乐史学转型”理论的创建∕郭树群∥∥音乐研究.2010.4.97-104
2. 批评的观念作为音乐学研究的方法论导向:《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读后∕高拂晓∥音乐研究.2010.4.105-113
3. 四易其稿 壮心不已:从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说开去∕留生∥音乐研究.2010.5.119-123
4. 评于润洋著《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冯羽∥音乐研究.2010.5.124-127
5. 徜徉于美与乐之间:刘承华著《中国音乐的神韵》、《古琴艺术论》等读后感∕王珣∥中国音乐.2010.3.123-126
6. 集腋成裘 推陈出新:读《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有感∕张悦心∥乐府新声.2010.3.140-141
7. 多维视角的人文解析与研究:评蔡梦著《李焕之的音乐生涯及其历史贡献》∕刘再生∥人民音乐.2010.11.89-91
8. 直达时空的前庭与后院:评《论晚期风格——反本质的音乐与文学》∕任红军∥人民音乐.2010.11.92-94
9. 音乐分析学的思辨美境:析《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若干问题的讨论》∕郑艳∥音乐艺术.2010.4.134-136
10. 音乐文化书写的中国实践:《书写民族音乐文化》读后∕吴艳∥音乐艺术.2010.4.137141
11. 曲径探幽 妙解“鸟”音:评《真诚高雅纯挚—梅西安的音乐语言》∕方怡∥人民音乐.2010.12.81-83
12. 紧跟时代步伐的音乐社会学著作:研读曾遂今先生不同时期两部相关著作有感∕郭圣祎∥天籁.2010.4.99-103
13. 用和声记录一段人生长跑:黄虎威教授与《斯波索宾等< 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周姝∥音乐探索.2010.4.45-47
14. 简评江文也《儿童钢琴教本》∕李时慧∥音乐探索.2010.4.48-50
15. 横看成岭侧成峰:多维视角解读《鞠秀芳民歌纪事》∕板俊荣∥音乐与表演.2010.4.172-175
16. 思虑各殊 旨归同:《中国当代音乐学》及《音乐学概论》读后感∕陈晶晶∥音乐与表演.2010.4.176-181
17. 现代视野中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读后∕冯光钰∥中国音乐.2010.4.16-19+115
18. 芦笙是什么?:评杨方刚《芦笙乐谭》∕田联韬∥中国音乐.2010.4.20-22+71+2+4-5
19. 一套必将载入史册的音乐文化丛书:《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读后感∕赵毅∥中国音乐.2010.4.23-24+81
20. 对“多彩贵州”的深层思索和理性认知∕谌贻琴∥中国音乐.2010.4.25
21. 贵州民族音乐的文化探索:读《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丛书随感∕何光渝∥中国音乐.2010.4.26-28
22.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解读的新尝试:评大型丛书《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龚妮丽∥中国音乐.2010.4.29-31
23. 坚守的责任与崇高:品读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的思考∕段丽娜∥中国音乐.2010.4.32-34
24. 积跬步 至千里 总揽侗族歌乐:《侗乡音画》读后∕李延红∥中国音乐.2010.4.35-37+126
25. 多元文化中的音乐 音乐中的多元文化∕王俊∥中国音乐.2010.4.38-40+111
26. 山歌抒怀布依情:评李继昌布依族音乐专著《好花正红》∕孙婕∥中国音乐.2010.4.41-43
27. 应和“重写音乐史”拓展“音乐新史学”:评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王安潮∥中国音乐学.2011.1.140-144
28. 采得百花终成蜜 为你辛苦为你甜:品读专著《巴松艺术》展望中国巴松未来∕王震∥人民音乐.2011.1.90-91
29. 人物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读《李焕之的音乐生涯及其历史贡献》有感∕杜娟∥音乐与表演.2011.1.165-169
30. 海纳百川 史论交融:评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谈重写音乐史∕常江涛∥音乐与表演.2011.1.170-174
31. 永远的普罗科菲耶夫:《普罗科菲耶夫:从俄国到西方》和《人民的艺术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苏维埃岁月》述评∕宫宏宇∥黄钟.2011.1.9-18
32. 阿多诺的“马勒观”:评《马勒:一份音乐心智分析》∕孙丝丝∥黄钟.2011.1.19-24+47
33. 《伟大的普通人》(〔日〕泷本裕造著) ∕刘红∥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11.1.126-131
34. 《华乐大典·二胡卷》(乔建中、杨光熊主编) ∕汪海元∥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11.1.131-134
35. 心血凝成的学术力著:为《毛宇宽音乐文集》作序∕于润洋∥人民音乐.2011.2.74-75
36. 发人深省 以史为鉴:为《毛宇宽音乐文集》作序∕王次炤∥人民音乐.2011.2.75-77
37. 一本在采风基础上写成的外国音乐教材:简析杜亚雄、陈景娥《外国民族音乐》一书∕李荣有∥人民音乐.2011.2.78-80
38. 怀旧金曲 余音袅袅:读《上海老歌纵横谈》∕蔡莉∥人民音乐.2011.3.90-91
39. 一部不应被岁月淹没的拓荒之作:笛家蒋詠荷的《笛子教材》∕王晓俊∥人民音乐.2011.3.92-94
40. 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个人与全球化语境下的地域性:李海伦编《中国音乐人生》评述∕宫宏宇∥音乐研究.2011.2.121-126
41.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的人本主义批判:评叶明春著《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孔续茜∥交响.2010.4.95-98
42. 从个体到群体的中国音乐教育谱系研究:读杨和平著《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有感∕ 李敬民∥音乐探索.2011.1.85-88
43. 关注 反思 探索:读克尔曼的《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张婧∥音乐探索.2011.1.130-132+144
44. 心灵的琴记:评成公亮《秋籁居琴话》∕何莲子∥音乐探索.2011.1.133-134
45. 声乐美学学科中的应时之作:读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有感∕宋春燕∥人民音乐.2011.4.88-89
46. 前承古人 后开来路:对《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的读解∕李姝;陈思∥人民音乐.2011.4.90-91
47. 批评视角下的歌剧史脉与历史视角下的歌剧批评:评约瑟夫·科尔曼《作为戏剧的歌剧》∕赵丽萍∥人民音乐.2011.4.92-94
48. 通观历史 融汇批评:读《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袁晖∥人民音乐.2011.5.92-94
49. 两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条目比较研究(上) ∕孙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2.134-139
50. 《中国基督教赞美诗史:从早期传教士到现代本土创作》【美】谢林芳兰 著∕宫宏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2.140-144
51. 由情入道:读黄意明《道始于情—先秦儒家情感论》∕杨赛∥交响.2011.1.101-103
52. 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光祈文集》读后感∕邹承瑞∥音乐探索.2011.2.3-6
53. 学科建构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李宝杰主编《音乐鉴赏》评析∕ 赵柯丽;王安潮∥音乐探索.2011.2.106-109
54. 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与品格:读刘承华《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有感∕ 李宝杰∥音乐与表演.2011.2.163-170
55. 对自律论的批判:评阿伦·瑞德莱《音乐哲学》∕徐海东∥音乐与表演.2011.2. 171-176
56. 音乐批评与音乐洞察的新视角:关于《作曲家的人格声音》的深度书评∕何弦∥音乐艺术.2011.2.119-129
57. 守护精神家园 挑起教育担当:《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一书自序∕吴跃华∥人民音乐.2011.6.84-85
58. 兼容并蓄 独出机杼:读马东风《调性与和声技法探究》∕刘雪莎;胡文君∥人民音乐.2011.6.86-87
59. 另辟蹊径 独出机杼:刘正维教授《从宋词传承看元杂剧音乐》读后∕蒲亨建∥黄钟.2011.3.178-180
60. 读戴念祖《天潢真人朱载堉》∕王子初∥中国音乐学.2011.3.140-141
61. 两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条目比较研究(下) ∕孙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3.135-140
62. 具象 意象 抽象:略论《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作品的标题性∕纪德纲∥中国音乐.2011.2.172-175
63. 陈聆群音乐史料观简析:陈聆群部分著述的读后记∕何卫∥中国音乐.2011.2.184-186
64.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国曲牌考》读后∕李英∥音乐研究.2011.4.114-120+127
65. 做什么,怎么做: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任飞;杨迎∥音乐研究.2011.4.114.121-127
66. 建立民族音乐学“本土化”范式的几点启示—读黄翔鹏先生文集《黄翔鹏文存》的思考∕胡建∥交响.2011.3.145-151
67. 百年传播变迁路 华乐马来发新芽:读《中国传统音乐在海外的传播与变迁——以马来西亚为例》∕王喆;施咏∥人民音乐.2011.7.90-91
68. 高屋建瓴 鞭辟入里:简评朴东生著《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吴可畏∥人民音乐.2011.8.87-89
69.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又一实践: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看王耀华的学科情怀∕陈文革∥人民音乐.2011.8.90-91
70. 走下神坛的李斯特:评埃弗雷特·赫尔姆著作《李斯特》∕包慧琴;罗艺星∥人民音乐.2011.8.92-94
71. 《孔庙大晟乐章》与江文也的音乐理想∕张莉莉∥人民音乐.2011.9.60-62
72. 评析阿多诺《音乐社会学导论》之音乐接受者类型化∕马卫星;王文漪∥人民音乐.2011.9.63-65
73. 一部别出心裁的声乐出版物:读《心儿在歌唱——李双江演唱歌曲36首详解》∕居其宏∥人民音乐.2011.9.87-89
74. 科学视野下的演奏艺术:读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马莉;林昊∥人民音乐.2011.9.90-91
75. 音乐审美中民族心理的探胜:读林华《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李小诺∥人民音乐.2011.9.92-94
76. “歌永言”,我国(汉族)歌唱的特征:王小盾《论汉文化的“诗言志,歌永言”传统》读后∕洛地∥天籁.2011.3.7-25
77. 记录历史 创造历史:读居其宏《共和国音乐史》有感∕张鸣;湜湜∥人民音乐.2011.10.92-94
78. 感性的智慧与内心的真情:借为秦文琛作品评论集作序而作的自我表白∕周海宏∥人民音乐.2011.10.90-91
79. 穿行在音乐与文字之间:《温柔的战曲》读后∕陈辉∥人民音乐.2011.12.78-79
80.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刘再生文论著述折射学术之路∕司冰琳∥音乐与表演.2011.4.175-181+194
81. 在中西比较中建构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论体系:管建华《中西音乐文化比较的心路历程》读后∕张巨斌∥音乐与表演.2011.4.182-186
82. 放眼世界的伟大儒者:中国音乐学先驱王光祈:《王光祈文集》读后∕管建华∥音乐探索.2011.4.7-12+21
83. 史料文本 历史语境:《〈清史稿·乐志〉研究》评述∕柏互玖∥中国音乐学.2011.4.137-140
84. 品读《明清俗曲流变研究》∕李宝杰∥音乐研究.2011.4.121-125
85. 英语学习与音乐修养:评姚恒璐教授的《实用音乐英文选读》∕王懿颖∥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4.170-172
86. 才华出众,命运多舛,英年早逝,乌呼哀哉!:《陈田鹤音乐作品选》代序∕戴鹏海∥音乐艺术.2011.3.6-22
87. 《音乐学与差异:音乐研究中的社会性别和性》译者序∕谢锺浩∥音乐艺术.2011.4.13-15+4
88. 代序:史学观念与宋代音乐研究的意义:林萃青《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的解读∕洛秦∥音乐艺术.2011.4.45-54+4-5
89.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编著)《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刘再生著) ∕张斯絮∥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1.121-124
90. 作曲家的洞见:结构诗学审美性的内涵与外延∕刘灏∥人民音乐.2012.1.82-83
91.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中国视野”:张伯瑜等编译《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品题∕欧阳绍清∥人民音乐.2012.3.89-91
92. 实证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双重超越:对麦克莱瑞《乔治·比才——卡门》一书的解读∕孙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1.166-172
93. 红土深情 物化体现:《云南民族音乐散论》读后∕周丰庆∥中国音乐.2012.1.209-210+219
94. “互文性”·“信息”·“音乐流动”:对汪森、余烺天《音乐传播学导论》的几点认识∕方伟∥音乐与表演.2012.1.151-155
95. 统青铜乐论之大成开当下研究之新路:读陈荃有所著《中国青铜乐钟研究》有感∕张大军∥音乐与表演.2012.1.156-158
96. 陈诸家之说 立一家之言:评陈其射《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修海林∥音乐研究.2012.2.117-120
97. 滋兰树蕙 润物无声:读《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王晓平∥音乐研究.2012.2.121-127
98. 古韵闻新声,实录见卓识:读施咏《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有感∕汪英俊142-145
99. 音乐思潮兴起的几种力量:读冯长春著作《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得到的启示∕邹洪复∥交响.2012.1.146-148
100. 一部呕心沥血铸就的传统和声学巨著:评黄虎威著《〈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樊祖荫∥音乐研究.2012.3.116-125
101. 音乐理论的走向:初读《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姚亚平∥人民音乐.2012.4.85-89
102. 寻回数理真谛 重振思辨传统:《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的开示∕周凯模∥人民音乐.2012.4.90-94
103. 两脉活泉 一塘云影——读田青《禅与乐》∕张振涛∥人民音乐.2012.2012.6.90-91
104. 跨国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音乐史学经验:林萃青《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学习札记∕康瑞军、黄艺瓯、杨成秀∥音乐艺术.2012.2.118-127
105. 音乐作品研究的新角度:从萨姆森《肖邦的音乐》一书说起∕江松洁∥音乐艺术.2012.2.128-135
106. 社会历史视野中的音乐作品概念:莉迪娅·戈尔《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评析∕柯扬∥音乐艺术.2012.2.136-141
动态与信息
我院七首创作歌曲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2012年12月18日上午,由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组织的陕西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颁奖活动隆重举行。陕西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参赛歌曲有百余首,最终33首歌曲获得入围奖,我院有七首作品在陕西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歌曲评选中获得优秀作品奖:
《又到吴起镇》(尚飞林词,赵季平曲)
《马栏河在我心上流》(张慧词,陈大明曲)
《秦道》(商子秦词,刘宝玲曲)
《呼唤》(薛保勤词,郭强曲)
《陕北娃》(陈晓涛词,刘阳曲)
《鹿回头》(陈道斌词,娄云清曲)
《祖国,我是你的一首歌》(王磊词,龚佩燕曲)
其中,由尚飞林作词,赵季平作曲的《又到吴起镇》获得了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第二届陕北民歌译介全国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2012年12月8日至9日,由我院主办、陕西省翻译协会协办的“第二届陕北民歌译介全国学术研讨会”,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交流讨论,顺利完成了大会预期的议题,取得了圆满成功。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新华网、陕西文化产业网、文化艺术报等十几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本届会议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论文17篇,译作91首(英语60首,法语20首,俄语8首,日语3首)。参会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从“民歌翻译的美学研究”、“民歌翻译理论建设问题”、“民歌译介作品推介研究”、“优秀民歌作品选译”展开了学术研究;其中,缑斌,刘欣欣、陈刚等7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公开发言,就陕北民歌的语言学、翻译学和美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来自延安的文世龙教授在他的报告中声情并茂的演唱了英文的陕北民歌,引来全场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将此次研讨会推向了高潮。
研讨会期间,举行了陕西省翻译协会“音乐翻译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举办了陕北民歌译介作品音乐会,欣赏到了由我院师生用英语演唱的陕北民歌,如《黄河船夫曲》《走西口》《绣荷包》《赶牲灵》《兰花花》《黄土高坡》等和用中文演唱外国民歌,如前苏联民歌《玛丽诺之歌》、墨西哥民歌《黄昏放牛》、日本民歌《草帽歌》、意大利民歌《啊,朋友再见》、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等;与会代表参观了“关中民俗博物院”等。
人文社科信息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前进
吸取苏联失败的教训,总结在苏联剧变前后探索改革的自身经验,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大多都在开拓创新,奋勇前进。但要完全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病、建成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然任重道远。当前,加快政治、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自由、民主、法治在社会主义国家前进过程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一再延误体制内的改革,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重蹈苏联覆辙的悲剧。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盛世危言。前进的路径与目标理应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励创新劳动,追赶科技革命,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法制管理,维护人权,重用人才,达到国强民富和国富民强,促进人权自由和全面发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仁爱,做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世界,谋求各国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能够遵循上述方向前进,做出表率,就会彻底克服苏联模式弊病,充分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大大增强社会主义对于世界的吸引力。
(摘自《人民论坛》2012年第9期 高放 文)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及其现实表达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和特有现象,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轴心和主宰心灵世界特殊精神,是人类政治信仰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和集中反映。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党员干部现实理想信念的表达有其内在机理:理想信念
形成于党员干部的人生实践,远大理想同现实是相通的,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同党员干部的内在需求是契合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理论建设滞后、现实表达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是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理论建设和成果传播,营造相应的执政文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现实表达的目标是其善于用系统理论、确切语言和真是行为表达理想信念,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必须使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可以表达、能够表达,使党员干部应该表达、愿意表达,这就是创建党员干部关注理想信念现实表达执政文化的功用所在,也是有效推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现实表达的必由之路。 (摘自《新视野》2012年第8期 王延超 文 )
“小清新”:一种新的审美趣味的出现
新生的自发性“生产—传播—接受”机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新现象。之所以说是“自发的”,是因为它既不受制于传统的指导性“生产—传播—接受”机制,又在试图摆脱现代的诱惑性“生产—传播—接受”机制,,甚至是不接受文学教育的引导而自发地形成的。这种新机制的生成,首先是以青年亚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以网络和多样化的小型社交群落为媒介,以反传统文学体制的审美趣味和现代商业体制的审美趣味为己任,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审美趣味。这一群体主要是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出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已经走向社会并参与当代文学生产的“文学青年”,他们已经成为文学的主要受众,并将成为新的文学生产的主力。其中最显著的例证是近年来出现的“小清新”,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阅读方式、审美趣味和对文学市场的取舍。他们看上去温文尔雅,并无一般意义上青年亚文化的反叛性或破坏性,但是,他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是具有颠覆性的。“小清新”迷恋东方式的审美趣味,迷恋具有古典文学风格的文字。他们认为这种文学形式是纯粹审美的,而非工具性的;是清新的,而非重口味的;是可以缓释生存压力的,而非徒增烦恼的;是属于“治愈系”的,而非“伤害系”的。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词汇、细节、情节和结构,也就是新的文学产品的内在特质,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小清新”一代审美趣味的重大变化,包含着对被西方启蒙文学排除在外的东方古典趣味的回归。尽管目前这一类型的文学生产还少见代表性作品,但其中无疑包含新的发展趋势。 (摘自《文艺报》2012年9月24日 张柠 文)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实践与干预
在基于计算机与手机终端的互联网络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人际交往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众多的交往模式中,网络交往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互动方式,网络交往对敏感人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在敏感人群中,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群体,网络交往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使现实交往更丰满,另一方面也使这一群体在虚拟、隐蔽的网络氛围中逐渐失去道德约束,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必将深受影响。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交往道德方面已经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成人(或社会人)世界中遇到的问题极其相似。为了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净化网络交往的道德风气,维持和促进全社会人际交往的和谐与稳定,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通过心理学或社会学的方法,改善部分大学生的人格特质,提高社会交往的技能;第二,发动全社会力量,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避免部分大学生躲进网络、逃避现实生活的心理倾向;第三,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实现成人文化与青年文化得和谐与统一,促进青年大学生心灵的健康发育;第四,健全网络交往道德的教育机制和退出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和解决网络交往道德失范事件,同时提升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和社会生存能力。
(摘自《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董馨 文)
新书推荐
1. 音乐术语学概要 / 刘经树编著 J6/L72(J)
2. 家有琴童 / 周海宏著 J6-4/Z74(h)
3. 科达伊教学原理与实践 /
(匈)爱尔佐波特·索妮著;高建进译 J6-42/A445
4. 音乐艺术管理基础理论及案例分析
和云峰编著 J60-05/H29(Y)
5. 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洛秦编 J60-05/L99(Q)
6. 音乐文学概论/庄捃华著;
王照乾、吴苏宁整理 J60-05/Z87(J)
7. 期待与风格/高拂晓著 J601/G28(f)
8. 结构诗学/ 贾达群著 J602/J32(D)
9. 音乐表演艺术与作曲技法理论
李诗原,齐柏 J604.6/L34(S)
10. 纳西族音乐史
和云峰(桑德诺瓦)著 J607.257/H29(y)
11. 龟兹遗韵/周吉著 J607.215/Z74(J)
12. 巴赫《b小调弥撒》音乐风格研究/
王丹丹著 J608/W31(D)
13. 李斯特/赫尔姆,埃弗雷特(德)著;
王庆余,胡君亶译 J609.92/H337
14. 斯美塔那/(德)库尔特·霍诺尔卡著;
关惠文译 J609.92/H348
15. 约翰·施特劳斯/(德)诺伯特·林克著;
张晏译 J609.92/S713(r)
16. 唐代大曲的历史与形态/王安潮著 J609.2/W31(C)
17. 现代视野下的李斯特/(奥)曼弗雷德·瓦格纳著;
付天海译 J609.92/W814
18.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刘再生著 J609.25/L76(Z)
19. 罗西尼/舍尔里斯,福尔克(德)著;
张世胜译 J609.92/S686
20. 演奏家成功秘诀/ 赵寒阳著 J609.92/Z44(h)
21. 忆青主 /廖乃雄著 J609.92/L469(n)
22. 亨德尔/ 弗里登塔尔,里夏德著;
李婧,李彬译 J609.92/F284
23. 韦伯/ 莱纳特,米歇尔·著;贺骥译 J609.92/L463
24. 伟大的普通人/(日)泷本裕造著;
张新林,赵光译 J609.92/L79(B)
25. 你我的节奏——听写练习/ 罗尼·霍兰著;
马青竹(Maayan),平安鼓(Adie)译 J613.7/H348
26. 魏氏乐谱解析/ 漆明镜著 J613.2/Q13(M)
27. 精品视唱教程/ 赵易山主编 J613.1/Z48
28. 音乐的本质与发展/ 何平著 J614/H32(P)
29. 复调的产生/ 姚亚平著 J614.2/Y35
30.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旋法研究/ 陆仲任著 J614.5/L89(Z)
31. 西方声乐艺术史/ 管谨义编著 J616-09/G82(J)
32. 歌唱圣经/ 陈秀珠编著 J616.2/C48(X)
(以上图书资料收藏于音乐资料室、专业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