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办刊物  /  往期回顾  /  正文

《音乐文化信息》2012年第2期(总第80期)

作者:    2012年04月23日    点击:[]

《音乐文化信息》2012年2期(总第80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民族音乐

中国乐理的十个基本概念

中国乐理的十个基本概念是:“声、音、律、均、宫、调、拍、板、眼、谱”。老子在《道德经》中讲“有无相生”是中国乐理的哲学基础。“声可无定高”,有音高可变的“腔音”,“腔音”又不能不准,由“律”加以协调;“拍可无定值”,可以变化,“又伸又缩,方能合拍”,合拍之后又有“有板时若无板,无板时却有板”的要求;演奏、演唱音乐,既按谱又不完全按谱,活奏活唱,形同无谱。这种建立在“有无相生”基础上的较为开放性的表述系统,和西方乐理的“音有定高”、“拍有定值”、“按谱唱奏”表述系统不同,各有各的文化背景,各有各的价值,都有存在和发展地必要。在全世界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不应当用西方的表述系统去描述、衡量和要求中国传统音乐,把中国传统音乐这个较为开放的表述系统削足适履地硬塞进西方乐理的框架中去。为了发展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我们应对自己的音乐母语有更深的了解。

(摘自《音乐探索》2012年第1期 杜亚雄文)

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的开放性视野

在讨论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的概念时,首先应该把它置放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层面上,观其整体性与局部性分布之间的交叉、适应状况。一方面有必要从整体上建立"泛传统音乐"观念,探讨其内部的汉族传统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三个学科分支的相互联系和共性特点;另一方面应从三者的差异性即个性出发,去认识和把握它们各自的立足点——文化本位所在,并建立起相应的互认、互动关系,亦即"互为主体,换位思考"的机制。仅就其中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分支来说,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就是一种立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本位去看其与周边国家或地区音乐文化关系的学术观念。而在研究的策略上,应该把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定位于边界两侧族群当代音乐文化现状的考察,并把其中发生在中国一侧的音乐文化整体状况及个案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并且必须把这种本土研究个案置放于与内外两端的互文性(在并列的文本和陈述之间所发生的语义关系)语境中进行比较,才能真正达到反观本土个案自身的目的。经此,我们便可以去进一步讨论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的不同层次和课题类型。

(摘自《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杨民康 文)

音乐教育

试论我国音乐教学的和谐审美

和谐是协调、是平衡,是一个通往无法达到的绝对真理的追求目标,是一条通往不可企及的绝对美的探索之路,而和谐音乐教学则是需要永远追求协调与平衡,不断攀登和谐美的最高至境我国当下的音乐教学正在从应试、技术教育向以审美为核心的方向转型,正在克服种种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向“善民心、感人深”的情感世界转移。 教学双方通过接受、理解、表现、评价和创造等教学活动,去体悟音乐音响形式中的审美蕴积,去审视音乐真善美的理想,去感受与之强烈共鸣的情感意兴。使音乐教学在追求和谐的目标同时发挥净化心灵、陶冶情性、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尽快告别艺匠的、功利的、技艺分割、人艺脱离的音乐教学观念和行为;彻底改变“受其业而不解其惑,受其技而不解其艺,受其能而不解其情”的音乐教学现状。当下,我国各个层面上的音乐教育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改革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和谐审美关联,如何认识音乐教学中的和谐审美便成为音乐教育改革关键问题。对此,笔者试图通过“立体与线型、真实与虚拟、他律与自律、对比与统一”四对我国和谐音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构建和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求同道者共同关注,携手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自《人民音乐》2011年第3期 陈其射,陈思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音乐史

1.新知识、新视野、新思维成就新研究:王光祈音乐学研究之启示∕徐元勇∥中国音乐.2010.3.60-63

2.淡泊谦逊、求真求实:从编辑《百岁学人——缪天瑞》看先生的为人∕汪洋∥中国音乐.2010.3.120-122

3.《宋代音乐文献与诠释》学术视野探析∕常丽梅∥中国音乐.2010.3.181-185

4.唐代坐立部伎研究中存见问题之试析∕李强;田可文∥乐府新声.2010.3.66-71

5.关于中国音乐剧振兴之路的一些思考:中西方音乐剧之比较∕余翌子∥乐府新声.2010.3.72-75

6.让世界同唱中国歌: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宫宏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4.64-71

7.对王光祈定位的研究:以相关研究者的言论及著述为例∕李岩∥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4.72-77

8.重庆大同乐会考∕冯雷∥音乐艺术.2010.4.53-61

9.关于“重写音乐史”的几点思考:历史与教育双重视角的审视∕李方元∥天籁.2010.4.5-14+31

10.《乐记·乐本》与《吕氏春秋·大乐》音乐发生观的比较:儒家与道家对音乐发生的逻辑认识及其理论价值∕宋克宾∥天籁.2010.4.21-27

11.与君商榷:答《不贵于无过 而贵于得鉴》一文中的几点质疑∕蔡菲∥天籁.2010.4.104-110

12.论中国音乐史料系统的重构∕王子初∥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23-32

13.太平天国《三一颂》再研究∕刘巍∥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33-37+75

14.对明代之前无定量节拍的一个否定:基于南宋《遏云要诀》尾声与后世曲学文献的记载∕于韵菲∥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38-43+85

15.王光祈与李人∕郭志强;钟思远∥音乐探索.2010.4.3-6

16.音乐历史风格多层性意义研究∕柳良∥音乐探索.2010.4.51-54

17.录音技术对20世纪西方音乐表演风格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杨健∥音乐与表演.2010.4.48-54

18.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下)∕项阳∥音乐与表演.2010.4.55-60+76

19.明清秦淮青楼乐妓的音乐活动∕徐蕊∥黄钟.2010.4.69-82

20.古琴的人文精神:2010年7月5日在中国音乐学院的讲演∕田青∥中国音乐学.2010.4.5-10

21.秦子镈及同出钟磬研究∕方建军∥中国音乐学.2010.4.11-14

22.中国古代琴僧现象的文化解读∕司冰琳∥中国音乐学.2010.4.15-19

23.南宋《紫霞洞谱》寻踪∕吴安宇∥中国音乐学.2010.4.25-30

24.历代《乐经》论说流派考∕田君∥中国音乐学.2010.4.31-35

25.北京近代音乐会演出史研究∕孟维平;项梦璐∥中国音乐学.2010.4.60-65

26.渤海音乐钩沉∕金士友∥中国音乐学.2010.4.96-98+173

27.地方官府用乐机构和在籍官属乐人承载的意义∕项阳∥音乐研究.2010.4.6-14

28.南宋《大傩图》名实新辨∕孟凡玉∥中国音乐学.2011.1.33-38

29.《乐府诗集》诸调曲解题的标点和释读∕李骜∥中国音乐学.2011.1.39-45

30.杨荫浏的传教士老师:郝路义其人、其事考∕宫宏宇∥中国音乐学.2011.1.46-54

31.上海工部局乐队管理机构初探∕王艳莉∥中国音乐学.2011.1.55-62

32.关于“重写中国音乐史”问题研究之综述∕刘红梅∥齐鲁艺苑.2010.6.55-61+73

33.马可音乐思想研究的梳理与反思∕祝仰东∥人民音乐.2011.1. 50-51

34.弥撒套曲体裁性的确立与现存14世纪的弥撒套曲∕伍维曦∥乐府新声.2011.1.59-68

35.朱载堉著作的命运新探∕刘勇∥黄钟.2011.1.100-103+202

36.王国维论史浩大曲辨:兼论两宋大曲之变∕夏令伟∥黄钟.2011.1.104-110+133

37.河西宝卷学科属性之辩∕王文仁;石芳∥黄钟.2011.1.111-120

38.李叔同:弘一大师音乐行止暨研究史料编年(1884—2010)∕孙继南∥天籁.2011.1.1-14+54

39.上世纪20-30年代部分来华西人与中国音乐∕宫宏宇∥天籁.2011.1.15-23+40

40.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中古典形式与时代精神的矛盾及其成因(上):以舒曼《交响练习曲》为例∕伍维曦∥天籁.2011.1.83-100

41.“崇汉轩”所藏汉画像砖中的乐舞资料∕刘勇∥中国音乐.2011.1.29-33

42.《白石道人歌曲》的版本及内容考∕赵玉卿∥中国音乐.2011.1.90-95+161

43.从“典乐衙”看太平天国的典乐制度∕刘巍∥人民音乐.2011.3.54-56

44.唐宋乐府解题类典籍考辨∕喻意志∥音乐研究.2011.2.63-68

45.“两希文明”,西方音乐的晨光∕杨九华∥音乐研究.2011.2.109-115+120

46.盛唐乐官编制、乐人数量问题探析∕李西林∥交响.2010.4.38-43

47.唐乐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从崔马乐的拍子变迁观其日本化的过程∕赵维平∥音乐艺术.2011.1.184-189

48.当代音乐学者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粹主义音乐思想:从冯长春、余峰的两部专著谈起∕赵璞∥音乐天地.2011.1.2.51-53

49.音乐形态特征的文化解读在音乐院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意义∕包德述∥音乐探索.2011.1.43-45

50.先秦乐悬中纽钟的编列分析∕王友华∥中国音乐学.2011.2.26-33

51.清代平阳府实施国家祀典礼乐考述:以文庙释奠礼乐为例∕孙豪∥中国音乐学.2011.2.34-39

52.《汉诗·琴曲歌辞》指瑕∕余作胜∥中国音乐学.2011.2.40-44

53.第七届国际音乐考古学研讨会综述∕刘研∥中国音乐学.2011.2.140-143

54.略论唐宋教坊梨园中的几个问题∕黎国韬∥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53-60

55.论新四军的音乐歌咏运动∕吴云峰;方春生∥人民音乐.2011.5.62-64

56.《荀子·成相》“相”字析疑兼及“瞽”文化现象∕刘再生;陈瑞泉∥音乐研究.2011.3.47-53+76

57.一个犹太人在天津的音乐成长经历∕Larry Sitsky∕张伯瑜∥天籁.2011.2.1-4+31

58.有关雅乐重建的几个问题∕方建军∥天籁.2011.2.54-55

59.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中古典形式与时代精神的矛盾及其成因(下):以舒曼《交响练习曲》为例∕伍维曦∥天籁.2011.2.71-76+122

60.关于中国贝多芬接受历史的几个问题∕张乐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2.13-21

61.西方音乐表演中有关Rubato问题的传统观念与实证研究∕杨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2.53-63

62.谱时代强音 唱民族神韵:李焕之合唱作品艺术风格的衍变∕陈丽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2.92-98

63.新时期电子音乐的蜕变与发展∕李潇∥乐府新声.2011.2.114-116

64.子犯编钟音列组合新说∕方建军∥交响.2011.1.19-21

65.古典音乐:时代·风格·经典∕孙国忠∥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59-67

66.几则有关严天池的新史料∕王小龙∥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72-76

67.八十春秋心智路 修辞明道释英才:关于马思聪的研究(1929-2009)∕程兴旺∥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77-83

68.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的生产、消费及其经济关系分析∕韩启超∥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84-94

69.现代中国十二代音乐家之艺术轨迹及历史定位的思考∕曹光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100-103

70.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音乐史高校学生论文评选颁奖大会综述∕王清雷∥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190-198

71.不敬父兄 遑尊乃祖: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古今贯通与厚今薄古∕居其宏∥音乐探索.2011.2.58-62

72.中国音乐专科目录的近代雏形∕陈永∥音乐探索.2011.2.68-70+78

73.《乐记》艺术本源论的几个关键词∕王建英∥音乐探索.2011.2.71-74

74.简述中国音乐舞蹈史诗的发展历程∕赵桂珍∥音乐探索.2011.2.82-84+100

75.阿炳为什么被美化∕刘勇∥音乐艺术.2011.2.61-63+4-5

76.江文也的生平、创作、贡献:纪念江文也诞生100周年∕刘靖之∥音乐艺术.2011.2.64-75+5

77.《清史稿·乐志》校订札记(之一)∕温显贵∥音乐艺术.2011.2.87-92+5

78.宋代音乐研究的社会史取向:以音乐制度为例∕康瑞军∥音乐艺术.2011.2.93-98+5

79.论宋代部色体系∕李萍;孙晓辉∥音乐艺术.2011.2.99-108+5

80.明代太常乐官考∕郑莉∥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2.70-82

81.我国音乐图象研究的肇始及音乐图象学形成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陈欣∥齐鲁艺苑.2011.5.14-19

82.古代音乐表演实践的生成-变迁机制:唐宋宫廷音乐文化转型的制度分析∕康瑞军;罗俊峰∥黄钟.2011.3.43-51

83.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王安潮∥黄钟.2011.3.52-59

84.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黄敏学;叶键∥黄钟.2011.3.60-65

85.作为音乐评论家的阿多诺新音乐理论研究历史与现状∕魏征;王真∥黄钟.2011.3.66-70

86.明朝和高丽的音乐交往:1368—1373年∕王小盾∥中国音乐学.2011.3.61-70

87.楚简“乐之百之赣之”试解∕方建军∥中国音乐学.2011.3.71-74

88.元代仪凤司考∕张咏春∥中国音乐学.2011.3.75-80

89.关于鸿山越墓出土“缶”的几点疑义∕郑祖襄∥音乐与表演.2011.3.17-20+170

90.伊利亚·穆辛:俄国指挥艺术的一代宗师∕徐志廉∥音乐与表演.2011.3.21-24

91.法国奇人拉卢瓦和他的《淮南子与音乐》∕宫宏宇;温永红∥音乐与表演.2011.3.25-35+170

92.混合乐种与文化融和:中西交融协奏曲在香港的发展∕文盛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3.31-43

93.1949年后的陈田鹤∕文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3.44-50+78

94.一篇描述14世纪意大利流行音乐体裁的匿名文献(上)∕林敬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3.51-54+128

95.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的日本雅乐:关于唐乐地位的讨论∕塚原康子;周耘∥中国音乐.2011.2.89-91

96.文化整体性与长安乐派发展的基本理路∕李宝杰∥交响.2011.2.31-38

97.1949—2009:新音乐在西安∕夏滟洲∥交响.2011.2.39-47

98.古乐遗音的文化阐释:重识阴法鲁汉唐乐史研究文论的学术价值∕刘蓉∥交响.2011.3.72-78

99.墨子“非乐”的逻辑起点与可能之前景∕鲍丽∥交响.2011.3.88-90

100.唐代女性乐人的文化身份与社会地位探究∕何丽娜∥交响.2011.3.152-156

101.“乐本无经”:从经学史与“六艺”教学活动解读“乐经”疑案∕聂麟枭∥人民音乐.2011.8.59-62

作曲理论

1.我写作《第十一交响曲》(《南方》)的思考与探索∕曹光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55-63

2.罗忠镕十二音作品的结构思维(下)∕王瑞∥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67-75

3.《和声学教程》(增订重译版)的疏误∕唐勇∥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149-159

4.《生命》交响曲的音乐语言和技法∕张建成∥音乐探索.2010.4.13-16

5.四部和声写作规则之我见∕黄虎威∥音乐探索.2010.4.17-20

6.融民族传统于现代序列中的音乐主题:赵季平《第一交响乐》第一乐章的主题艺术∕罗仕艺∥音乐与表演.2010.4.82-85

7.音色-音响的特质及其结构方式:萨丽亚藿《伊娥》剖析∕周倩∥音乐与表演.2010.4.86-92+183

8.音乐与政治的宣言 革命与自由的赞歌:亨策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冶鸿德∥音乐与表演.2010.4.93-104

9.试论音乐作品中连接性结构的形态及其功能∕阳军∥音乐与表演.2010.4.105-109

10.基于算法的频谱作曲技法∕吴粤北∥黄钟.2010.4.3-10+203

11.频谱音乐的和弦连接逻辑依据∕肖武雄∥黄钟.2010.4.11-16

12.曲式分析中“段结构”的判断误区与辨别∕林贵雄∥黄钟.2010.4.17-22

13.坎切力的交响思维研究:以最后三部交响曲为例∕檀革胜∥黄钟.2010.4.23-36

14.乐之为体 以心为主:高为杰第二弦乐四重奏《远讯》分析∕卞婧婧∥乐府新声.2010.4.10-17

15.论“文革”后期室内乐及管弦乐改编曲的创作∕戴嘉枋∥乐府新声.2010.4.18-24

16.音乐织体的写作训练(四)∕姚恒璐∥乐府新声.2010.4.25-32

17.张千一音乐创作研究系列(五)云翻一天墨:关于大型歌剧《太阳雪》与说、唱、剧《解放》的研究∕胡净波∥乐府新声.2010.4.33-35

18.桥及两岸的风景:论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中音响性主题的构成及转接手法∕赵文彬∥乐府新声.2010.4.36-47

19.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之节奏形态与节奏结构意义探析∕张智军∥乐府新声.2010.4.48-52

20.螺狮壳中做道场:达拉皮科拉《安娜莉贝拉的音乐札记》的结构组织分析∕陈俪月∥乐府新声.2010.4.53-57

21.李斯特管弦乐“主题变形”技法的表现性意义∕张娜∥乐府新声.2010.4.58-64

22.多维作曲技法的融合:姚恒璐的《追忆》音高结构思维方式研究∕张宝华;王进∥乐府新声.2010.4.65-77

23.有关对“情歌”注视的注释:歌剧《苍原》指挥案头随笔摘要∕曹丁∥乐府新声.2010.4.78-83+2

24.微观结构理论的应用分析方法∕王虹;赵夺良∥乐府新声.2010.4.134-138

25.1949~1999年辽宁音乐创作评论研究(之二)∕张力伟;贾妍竹∥乐府新声.2010.4.151-155

26.“作曲吗,就像开飞机”∕范哲明∥乐府新声.2010.4.156-159

27.第九章 超出二拍 三拍 四拍和六拍之范围:20世纪的革新∕格林·伊丽莎白;马克·吉伯森;杨又青∥乐府新声.2010.4.160-171

28.和声的音乐意义:在2010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高为杰∥中国音乐.2010.4.63-67

29.2010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综述∕周强∥中国音乐.2010.4.68-71

30.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学科建设与发展∕刘青∥中国音乐.2010.4.72-76

31.中国1949年以前的和声与对位教学∕邓波∥中国音乐.2010.4.77-81

32.数控节奏在高为杰音乐作品中的横向周期性应用∕左佳∥中国音乐.2010.4.85-95

33.解析郭祖荣五声性调式和声∕赖登明∥中国音乐.2010.4.167-173

34.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的和声手法初探∕梁珂∥中国音乐.2010.4.192-202

35.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学写作”:《悲情肖邦》研讨会相关讨论后续∕孙月∥中国音乐学.2011.1.127-134

36.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之和声风格与技法研究∕王晔∥中国音乐学.2011.1.135-139

37.艺术创作中的理性思考:刘湲作品音乐会有感∕李吉提∥人民音乐.2011.1.18-20

38.歌剧《太阳雪》的音乐创作特色∕胡净波∥人民音乐.2011.1.29-32

39.心随风动赏新声:高为杰民乐室内乐《风声》音乐分析∕左佳∥乐府新声.2011.1.5-9

40.多声音乐的另一片天地:试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贾瑶∥乐府新声.2011.1.10-16

41.调性音乐创作的广阔空间:对高为杰双钢琴协奏曲《童年回忆》的分析∕吴家军∥乐府新声.2011.1.17-25

42.从2011回望:中国现代音乐杂谈(之一)∕李吉提∥乐府新声.2011.1.26-28

43.民歌配置方式的衍变和对整体音响及特殊音效的组织:配器的传统思维与现代语汇在陈怡《歌墟》中的运用∕郭新∥乐府新声.2011.1.29-40

44.张千一音乐创作研究系列(六)云翻一天墨:关于大型歌剧《太阳雪》与说、唱、剧《解放》的研究∕胡净波∥乐府新声.2011.1.41-45

45.普罗科菲耶夫协奏曲的套曲组织特征∕杨正君∥乐府新声.2011.1.46-50

46.北方气息的自然流露:刘晖室内乐《暗焰》的音乐分析∕段春妮∥乐府新声.2011.1.51-55

47.流行音乐和声教学之我见:由翻译伯克利音乐学院和声教材引发的思考∕李曼∥乐府新声.2011.1.56-58

48.历史流程中的文化表达和文化认同:后“样板戏”时期作品与“样板戏”衍生音乐作品研究系列∕王虎;王进∥乐府新声.2011.1.90-94

49.1949~1999年辽宁音乐创作评论研究(之三)∕张力伟;贾妍竹∥乐府新声.2011.1.129-137

50.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版本比较∕林嘉旋∥乐府新声.2011.1.138-139

51.陈晓勇《第一弦乐四重奏》创作特征分析∕陈鸿铎∥音乐与表演.2011.1.67-77+176

52.音生音逝寂静永存:瞿小松室内乐《寂Ⅰ》研究∕李向京∥音乐与表演.2011.1.78-86+176

53.勋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中的序列模仿技法∕孙晓烨∥音乐与表演.2011.1.87-95+120

民族器乐理论与方法

1.信手拈来皆成曲:谈孙文明二胡艺术的当代意义∕戚亚萌∥人民音乐.2010.6.54-56

2.感动与感怀:听安如砺二胡艺术教学成果展演∕刘文金∥人民音乐.2010.6.57-60

3.诸城琴派风格成因探析∕李德敬∥人民音乐.2010.人民音乐.46-48

4.丝绸之路上的扬琴源流考∕周菁葆∥中国音乐.2010.2.13-18+26

5.琴歌的传承与发展∕傅暮蓉∥中国音乐.2010.2.19-26

6.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琴人文化身份探析∕胡斌∥中国音乐.2010.2.27-31

7.中国竹笛的声学构成∕吴樟华∥中国音乐.2010.2.159-161+167

8.琵琶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之点滴:王范地琵琶教学基础理论管窥∕任宏∥中国音乐.2010.2.203-206+229

9.经典再塑造:海峡两岸的笛乐文化交流∕萧舒文∥中国音乐.2010.2.211-216

10.以“歌唱性”为坐标探索二胡教学∕梁聆聆∥中国音乐.2010.2.230-233+237

11.试从宋琵琶词看宋代琵琶演奏的悲情风格∕王丽丽∥音乐与表演.2010.3.36-39+186

12.论高师民族器乐教学的误区∕薛军∥音乐与表演.2010.3.106-109

13.参加生田流日本筝暑期学习后的思考∕张玉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3.101-107+125

14.中国器乐艺术的阴柔之美∕蔡钊∥音乐探索.2010.3.70-71+78

15.论扬琴演奏“点”、“线”、“面”的辩证统一∕王英∥音乐探索.2010.3.82-84

16.试论琵琶乐器在合奏乐中的艺术性融入∕赵静∥音乐探索.2010.3.94-96

17.显隐相间时空魅力:浅析节奏要素在琵琶独奏曲《玉》和《点》中的应用∕李宁宇∥天籁.2010.3.70-80

18.“派别”话语下的古琴音乐认同∕胡斌∥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25-28+51

19.“和乐德音,群声之总”:从六篇《笙赋》论古代笙的音乐文化属性∕刘贝妮∥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29-34+61

20.唢呐哨片的选用与修整∕李建中∥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136-138

21.竹笛花舌音演奏技巧及其应用∕刘强∥交响.2010.3.94-98

22.立派传宗论发展根深叶茂话二胡:“秦派二胡学术论坛”述评∕邵吉民∥人民音乐.2010.10.64-65

23.民族器乐地方派别的新景观:从“秦派二胡”的生成与繁盛说起∕乔建中∥人民音乐.2010.10.66-67

24.“平派”铜杆唢呐调性转变的时代境遇∕崔长勇∥中国音乐.2010.3.43-46

25.传统乐器改革得失探微:以朝鲜族乐器伽倻琴为例∕李秀莲∥中国音乐.2010.3.132-134

26.论潮州音乐的低音乐器∕陈博∥中国音乐.2010.3.217-220+225

27.安如砺先生的二胡教学与为师之道∕梁聆聆∥中国音乐.2010.3.266-267

28.古代箜篌的方方面面 Bo Lawergren∕乐平秋∥乐府新声.2010.3.142-153+243

29.惟寻真知启琴人:琴事百问∕马维衡∥乐府新声.2010.3.161-163

30.乐器、音乐与人际关系:乐器学研究的发展与现今趋势∕蔡灿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4.87-94

动态与信息

香港中乐团与卢森堡小交

响乐团联合主办2013国际作曲大赛

卢森堡现代音乐协会宣布,将于2013年1月与香港中乐团合办“第十届国际作曲大赛”。此次比赛诚邀各国作曲家参赛,年龄不限。作品须为包含十四种特定乐器的乐团创作,其中七种为中国民族乐器(笛子、笙、二胡、筝、琵琶、三弦、打击乐器一组),另外七种为西方乐器(Clarinetin Bb、Bass Clarinet in Bb、Horn in F、Tuba、Cello、Piano、打击乐器一组)。作品时间长度应为10至12分钟,共分九段,每段长度为50至90秒。每段须取材自一幅场景或风景的图画或照片(图画及照片已上载于http://www.luxembourg-sinfoniet-ta.lu)。参赛作品必须专为本次比赛创作,不得以曾公开演出或曾获奖之作品参赛。报名截止日期:2012年9月15日。初赛评委由阎惠昌(中国香港)、周熙杰(马来西亚)、 张豪夫(中国)、AndréLa-porte (比利时)、Theo Brandmüller (德国)、CordMeijering (荷兰)、Marcel Wengler(卢森堡)出任。决赛评委由阎惠昌(中国香港)、郭文景(中国)、陈永华(中国香港)、陈锦标(中国香港)、Marcel Wen-gler(卢森堡)出任。 选出的四首入围决赛作品将于2013年1月11日在香港决赛音乐会上现场角逐。决赛后的获奖作品音乐会将在卢森堡举行。获奖作品奖金如下:第一名,三千欧元;第二名,二千欧元;第三名,一千五百欧元;第四名,一千欧元。详细规则请上网查询:www.luxembourg-sinfonietta.lu和www.hkco.org(据《人民音乐》)

人文社科信息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增强文化自觉

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广大文化工作者需要增强文化自觉。一要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要自觉地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三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四要自觉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将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落到实处。五要自觉厘定文化的双重属性和文化发展的双重任务,在文化建设中推动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六要自觉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七要自觉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升级传统文化业态并拓展文化发展新领域。八要自觉将灿烂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较量中的主动优势,转化为软实力竞争中的现实优势。九要自觉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十要自觉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摘自《艺术百家》2011年第6期于平 文)

从生态学到哲学与美学

生态问题的提出,生态学的兴起,是哲学向现代转向的一个因素。当生态危机被理解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当生态系统从生物界延伸到人类社会和文化,当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批评直接指向人类中心主义的时候,生态学就已经是一种哲学。一方面,生态学获得了来自哲学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哲学在生态学的启发和推动下,实现了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化:一、超越理性主义的认识论,确立一元论的本体论;二、超越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确认人与自然统一为基本问题;三、超越绝对主体性的思维模式,走向交互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在生态学和哲学的双重影响下,美学开始了现代的转向:一、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或生命方式的确认;二、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审美活动核心问题的确认;三、主体间性或交互性作为方法论的确认。生态学生态学延伸出来的哲学为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前景,但是美学所要回答得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为了建构现代美学,还必须获得自然哲学、文化哲学、精神哲学、到的哲学,甚至宗教哲学的支持。

(摘自《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闫国忠文)

当下大学生文艺审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文艺审美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所谓文艺审美教育,是指一项以大学生为基本对象,以揭示文艺审美及其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升人的审美品格的重要活动。自觉系统的文艺审美教育是伴随着文艺美学学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大学文艺审美教育发展的总体框架是“一根红线,两对关系”,并一直行进在人本轨迹上。所谓“一根红线”,这可从形式(时间线索)与内容(人本取向)分别说明。所谓“两对关系”是指“文艺审美”与“素质教育”、“大学生”与“文艺审美素质”的关系,处理好这两对关系的重点是把他们放在人的“素质”背景中进行解释。当前,对大学生文艺审美教育我们应在认识、体系、协同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全盘考虑,使之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简要地说,当下大学生文艺审美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第一,从道德教化、灵魂净化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文艺审美教育的认识;第二,大学生素质教育须视审美、通识和专业三位一体;第三,切实坚持“一个目标”,实施大学生文艺审美教育的“1234”体系;第四,处理好审美自律论与审美教育协同的矛盾;第五,顺应中西大学生文艺审美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自《武陵学刊》2011年第4期 魏饴 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转型

综观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业教育人次培养定位认识模糊。鲜有高校把“创业型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把“创业型大学”作为办学定位,甚至对“创业型”人才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还十分局限,更谈不上把“建设创业型大学”作为学校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二是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现行的创业教育渠道边缘化,创业教育的手段、方法和目标基本上属“洋为中用”,既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系统,也不适合中国大学生群体特点,缺乏针对性。三是创业教育特别是学生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目前各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形式主要有创办创业园、创业项目孵化器、商业计划竞赛等,基本停留在学生的课外活动即第二课堂,从而容易导致学生的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脱节。四是创业教育与政府、社会的联动不够。绝大多数高校在强化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中,多以学科竞赛、创建科研创新实验基地或科研创业活动基地为载体,缺乏对政府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的有效整合。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发展,适时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是推进创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创业教育的理念由技能性教育向素质性教育转型、创业教育的对象由面向个别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型、创业教育的途径由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转型、创业教育的资源由封闭向开放转型、创业教育的方法由借鉴型向本土型转型、创业教育的动力由自下而上向自上而下转型、学生创业行为由学生自发向导师指导转型”等七大转型是创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摘自《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谢志远、刘元禄、任雪 文)

视听窗口

1.格里格管弦乐作品Peer Gynt Suites 1&2 Lyric Suite SigurdJorsalfar 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 演奏/CDF0096

2.维瓦尔第作品ANTONIO VIVALDI;柏林爱乐乐团BER / CDF0097

3.斯特劳斯管弦乐作品RICHARD STRAUSS RICHARD STRAUSS;BERLINER PHIL /CDF0098

4.埃尔加作品EDWARD ELGAR EDWARD ELGAR;ORPHEUS CHAMBER ORCH /CDF0099

5.雷斯皮基OTTORINO RESPIGHI OTTORINO RESPIGHI;BOSTONSYMPH /CDF0102

6.芬萨进行曲美国军乐团;韦恩·汤普森/ CDF0101

7.祭坛音乐BIBER.MENSA SONORA 比贝尔,BIBER;科隆古代音乐乐团MUSICA ANII /CDF0100

8.C.弗兰克CESAR FRANCK CESAR FRANCK;ORCHESTRENATIONAL /CDF0103

9.R.舒曼作品集ROBERT SCHUMANN ROBERT SCHUMANN;JUSTUS FRANTZ,PIA / CDF0104

10.《奥赛罗》全剧(歌剧) Otello 威尔第,VERDI;米兰斯卡拉剧院合唱队及乐队, /CDF0035

11.施托克豪森单簧管曲KARLHEINZ STOCKHAUSEN KARLHEINZ STOCKHAUSEN

/ CDF0105

12.海边音乐会-罗兰·科瓦奇ROLAND KOVAC PIANO STRING ORCHESTRA CONC

/ CDF0106

13.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 JOAQUIN RODRIGO;SIEGFRIED BEHRENDGITARR /CDF0107

14.F.索尔吉它曲FERNANDO SOR FERNANDO SOR;GORAN SOLLSCHER GUITAR /CDF0108

15.MESSIAH George Frederic Handel;KIRI TE KANAWA,So / CDF0036

16.吉它的故乡-弗兰克吉它曲精选GUITARLAND THE BEST OF HELMUTH FRANKE GUITARLAND /CDF0109

17.劳林多-吉它大师新的演奏LAURINDO ALMEIDA LAURINDO ALMEIDA

/ CDF0110

18.茶花女全剧La Traviata 威尔第,VERDI;BAYERISCHERSTAATSOPERNCHOR

/ CDF0014

19.罗德里戈吉它曲JOAQUIN RODRIGO JOAQUIN RODRIGO / CDF0111

20.弦乐四重奏-诺诺LUIGINONO LUIGINONO;LASALLE QUARTET

/CDF0112

21.刘明源胡琴专辑 /CDF0113

22.RAVELBOLERO 拉威尔;LOUIS FREMAUX /CDF0115

23.海顿交响乐作品FRANZ JOSEPH HAYDN(一套三张) FRANZ JOSEPH HAYDN;NEW PHLHARMONNIA /CDF0116

24.帝国铜管乐团改编演奏的古典作品FIREWORKS THE EMPIRE BRASS FIREWORKS /CDF0118

25.拉威尔的管弦乐MAURICE RAVEL MAURICE RAVEL;ROYALPHILHARMONIC

/CDF0119

26.舒伯特的交响乐作品FRANZ SCHUBERT FRANZ SCHUBERT;BERLINERPHILHARMO /CDF0121

27.巴托克作品BELA BARTOK 巴托克,BELA BARTOK;OSLOPHILHARMONIC ORC

/CDF0122

28.贝多芬弦乐四重奏LUDWIG VAN BEETHOVEN BEETHOVEN;ALBAN BERGQUARTETT /CDF0123

29.鲍罗廷弦乐四重奏BORODIN BORODIN;BORODIN STRING QUARTET

/ CDF0124

30.莫扎特钢琴曲WOLFGANG AMADEUS MOZART MOZART;MELVYN TAN

/ CDF0125

31.32首钢琴奏鸣曲BEETHOVEN THE COMPIETE PIANO SONATAS(一套8张) 贝多芬 曲;阿图尔施纳贝尔钢琴演奏,ARTUR S /CDF0127

32.管弦乐作品GREAT VIVALDI WIND CONCERTOS 维瓦尔第 / CDF0017

33.管弦乐ORCHESTRA MUSIC 柴可夫斯基,Tschaikowsky / CDF0018

34.管弦乐ORCHESTRA MUSIC 勋伯格,SCHOENBERG /CDF0019

35.管弦乐ORCHESTRA MUSIC 西贝柳斯;柏林爱乐乐团/ CDF0020

36.交响诗Trois Nocturnes 德彪西,DEBUSSY /CDF0022

37.汤豪舍·瓦尔特堡的歌手比赛Tannhauser und der Sangerkrieg auf Wartb 瓦尔纳,WAGNER /CDF0021

38.合唱、钢琴、管弦乐伦敦消遥管弦乐队;A.法里斯指挥/ CDF0023

39.歌剧中的战争景音乐Opera Goes to War! /CDF0128

40.《风流寡妇》Die lustige Witwe 莱哈尔,Lehar;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成员,MEMBER /CDF0084

41.康塔塔TheCantatas(一套2张) 泽代利斯,Zedelius;格勒内瓦尔德,Groenewol /CDF0085

42.奥芬巴赫轻歌剧巴黎生活--罗森塔尔改编JACQUES OFFENBACH "GaitéParisienne"(arr:Manuel Rosenthal) 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演奏,Berliner Philharmon /CDF0086

43.勒韦声乐作品CARL LOEWE 勒韦,LOEWE;法斯米德,FASSBAENDER

/CDF0087

44.在音乐会上演唱的灵歌Spirituals in Goncert 詹姆斯·莱文,JAMESLEVINE;巴特尔,诺尔曼, /CDF0088

45.维瓦尔弟大协奏曲DIE VIER JAHRESZEITEN ANTONIO VIVALDI

/ CDF0089

46.艾夫斯管弦乐作品CHARLES IVES 艾夫斯,CHARLESIVES;BOSTON SYMPONY ORCHE /CDF0090

47.管弦乐SYMPHONIE 伯瓦德,BERWALD /CDF0091

48.卡拉扬指挥的歌剧(歌剧片断) "KARAJAN ET L'OPERA"(一套2张) 卡拉扬,HERBERTVON KARAJAN /CDF0133

49.24首小提琴随想曲OP.1(N.帕格尼尼) 24 Capricci per violinosolo,op.1(NICOLO PAGANINI) PAGANINI;明茨,MINTZ / CDF0024

50.二重唱作品SWEET POWER OF SONG 洛特(女高音);默里(女中音) /CDF0134

51.合唱CHORUS /CDF0135

52.小号和现代乐队In The MoodFor Trumpets 阿克松;冯·罗耶

/ CDF0032

53.合唱Choruses 威尔第,VERDI /CDF0025

54.合唱Choruses 卡雷拉斯;维也纳儿童合唱团/ CDF0026

55.舒伯特歌曲集Schubert Lieder /CDF0027

56.大提琴CELLO 韦伯,WEBBER /CDF0028

57.詹姆斯·拉斯特乐队演奏的古典名曲JAMES LAST Orchestra(Classics Up To Date Vol.3) /CDF0030

58.肖邦钢琴圆舞曲肖邦;C.阿芬钢琴 /CDF0029

59.詹姆斯·拉斯特乐队演奏的古典名曲JAMES LAST Orchestra JAMES LAST / CDF0031

60.大合唱C大调弥撒曲莫扎特 曲;维也纳合唱协会、柏林爱乐乐团/CDF0001

61.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普罗柯菲耶夫曲;R.穆蒂指挥/ CDF0002

62.小号和现代乐队In The MoodFor Trumpets 阿克松;冯·罗耶/ CDF0032

(以上CD收藏于音像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