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办刊物  /  往期回顾  /  正文

《音乐文化信息》2011年第6期(总第75期)

作者:    2011年09月29日    点击:[]

《音乐文化信息》2011年6期(总第75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民族音乐

区域音乐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系统论

区域音乐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面向新对象和运用新方法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区域音乐研究不再是针对某个乐种、歌种、剧种、舞种的研究,而是一个区域所有的传统音乐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区域音乐研究采用的不再是单独的描述、考据、调查、比较的研究方法,而是整体性的普查、综合性的描述、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方法。区域音乐研究并非概念形式的翻新,而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实际需要;区域音乐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项研究内容,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一种方法。

(摘自《人民音乐》2011年第7期 田耀农文)

论民族音乐创作中的“意韵”形态架构

音乐创作中民族化意象构造,是作曲家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状态。然而,音乐作品的民族意向、风格意向、情境意向的定位筛选和思考又是曲作者创作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除了形象、表象之外的"可意会、可神会"的民族音乐中特定的心像活动形态架构过程。这一环节是音乐意象的先导意识,是作品民族风格体现的"精髓",笔者称之为"意韵"形态架构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对创作中"意韵"形态架构环节的生成现象,简述音乐民族化创作过程中这一必由的心像之路,提出"意韵"形态架构环节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业界同行们进行探讨。

(摘自《黄钟》2011年第3期 陆建业 文)

音乐心理学

解析我国明清时期的音乐心理思想

明清时期的音乐心理思想主要探讨了音乐表演心理、音乐创作心理以及音乐养生思想,其中关于音乐表演心理学思想的研究集古代表演心理理论之大成,从音乐练习、表演行为、想象、联想、先天音乐才能、后天努力、表演者的个体特征等方面,具体而细致地讨论了音乐表演心理中一系列的论题,标志着我国古代对该命题研究的成熟。尽管涉及到音乐创作心理理论较少,但对其认识却有相当的深度,主要表现为提出了创作应因人而施、因人而异,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欣赏者的需要,突破了自先秦以来所确立的崇尚以雅颂之音为标准的音乐创作,为音乐创作的多样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关于音乐养生心理思想的讨论,明显受到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基本上是继承了理论思想成果,没有较大的突破。该时期在音乐表演心理和音乐创作心理思想所取得的成果足以同两汉魏晋时期相媲美,从而确立了该时期在中国古代音乐心理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摘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张静 文)

音乐人类学

后现代思想与音乐人类学

当今音乐人类学大量吸取后现代思想,反对传统本质主义的音乐观,以全球音乐文化为视域,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的音乐文化都纳入"音乐"范畴。其中又以后殖民批评为武器,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强调多元文化价值,提倡差异主体的多样性文化身份。借鉴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的真理观,为学科自身的发展拓展了可能,也使之面临学科边界模糊等问题。而在充分体现后现代性的全球化过程中,社会环境、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以及音乐文化自身,都深受原始民族性逐渐消失的中性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体现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中。

(摘自《音乐与表演》2011年第2期 宋瑾 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作曲理论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简析∕卢璐;匡君∥人民音乐.2010.8.25-28+95

2. 理念与技术的创新:电子音乐作品《诺日朗》的创作特点分析∕王炫∥人民音乐.2010.9.34-37

3. 用声音刻画脸谱:评析张小夫电子音乐作品《脸谱Ⅱ》∕徐玺宝∥人民音乐.2010.9.38-40

4. 音乐剧戏剧性歌曲写作∕傅显舟∥中国音乐.2010.2.61-69

5. 传统中寻找根基 探索中获得灵感(下):施尼特科《第二弦乐四重奏》分析∕王非∥中国音乐.2010.2.73-90

6. 民间与现代的对话:巴托克《四十四首小提琴二重奏》复调研究∕刘青∥中国音乐.2010.2.101-106+158

7. 20世纪新音源的开掘及调性因素的消解∕王安国∥音乐与表演.2010.3.69-71+109+187

8. 一个深不可测、论述不完的话题:莫扎特管乐作品创作背景与音乐风格研究∕陈建华∥音乐与表演.2010.3.72-78+187

9. 诗意精神与幻想艺术的典范:舒曼《诗人之恋》创作图景的解读∕初海伦∥音乐与表演.2010.3.79-85

10.犹太情结对勋伯格音乐的影响:对《华沙幸存者》的思考∕王婷婷∥音乐艺术.2010.3.84-92

11.美国大众音乐文化对科普兰音乐创作的影响∕何平∥音乐艺术.2010.3.98-103+5

12.以神驭形 以意驭象:《国殇》的音乐语言及其意涵∕王瑞∥音乐艺术.2010.3.104-112+5

13. 略论丁善德复调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传承∕赖朝师∥音乐艺术.2010.3.113-119+5

14.克里斯汀的情感纠葛:以音乐剧《剧院魅影》中三首歌曲为例∕李涛∥音乐艺术.2010.3.120-124+5

15.解密频谱:频谱作曲中的音响观念∕胡书翰∥音乐艺术.2010.3.125-130+5

16.给《晚星之歌》的音乐学分析提交的备忘录∕刘彤文∥音乐艺术.2010.3.131-138+5

17. 格拉那多斯钢琴曲《音乐会快板》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 杨凌云∥音乐艺术.2010.3.139-143

18.繁简相映 继往开来:赖克《为十八位演奏家而作的音乐》分析研究∕杨婷∥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3.36-48

19.传统意蕴与现代气息的交汇:叶小纲古筝独奏曲《林泉》分析∕沈云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3.58-68

20.林德伯格“踏板旋律”技法研究:以两部管弦乐作品《坎蒂加》《湿壁画》为例∕郑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3.69-76

21. 唐代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黄勃∥音乐探索.2010.3.24-26

22.试论“文革”时期的儿童歌曲及其创作特征∕李成∥音乐探索.2010.3.35-37

23.历史的悲歌 民族的呻吟 蜀中的风云 大江的豪情:评杨宝智先生小提琴协奏曲《川江》∕武汉河∥音乐探索.2010.3.38-41+46

24.模糊“时间”结构——论非限量节奏形态的对应关系∕杨晓忠∥音乐探索.2010.3.42-46

25.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探析∕胡萍∥音乐探索.2010.3.52-55+66

26.舒曼《幻想曲集》Op.12的整体性构思及个性化特征∕陈轶群∥音乐探索.2010.3.56-62

27.从《中国风》的创作手法看手风琴音乐的新形式∕席玲玲∥音乐探索.2010.3.63-66

28.里盖蒂《第一弦乐四重奏》的音乐分析∕左延芳∥天籁.2010.3. 8-16

29. 凄婉、惨淡 冥冥而去:西村朗《寂光哀歌》作曲技法解析∕ 高原∥天籁.2010.3.17-26+80

30.论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华彩乐段的结构功能∕ 仲凡∥天籁.2010.3.27-36

31.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分析∕邢晓林∥天籁.2010.3.37-40+95

32.马勒艺术歌曲《尘世生活》的音乐分析与演唱诠释∕金美玲∥天籁.2010.3.41-47

声乐艺术

1. 声乐训练“平衡”论∕戴扬∥音乐与表演.2010.3.120-123+135

2. 声乐舞台演唱心理技术研究∕姜代康∥音乐探索.2010.3.76-78

3. 浅析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牟一娜∥音乐探索.2010.3.79-81

4. 论呼吸与发声对歌唱换声技巧的影响∕邹卉萌∥音乐探索.2010.3.87-89

5.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吴李红∥音乐探索.2010.3.90-91+111

6. 论高师声乐多元化表演教学∕苏艳∥音乐探索.2010.3.108-111

7. 论咏叹调《宛如枯萎花朵上的露珠》的艺术特色∕杨阳∥交响.2010.3.82-87

8. 歌剧《魔笛》的思想艺术性及其表现∕单宏健∥交响.2010.3.88-90

9. 高校声乐教学的“恒”与“变” ∕张建国;李勤∥音乐研究.2010.5.98-109

10. 中国合唱艺术中的文化功能探微∕周淑真∥中国音乐.2010.3.168-172

11. 现代技术设备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声乐教材对我们的启示∕刘进军∥中国音乐.2010.3.173-174

12. 向民歌学习,分清演唱中的“媚”与“媚俗” ∕李琛∥中国音乐.2010.3.200-202+212

13. 民族声乐演员要善于从戏曲艺术中吸取营养∕郝宝珠∥中国音乐.2010.3.235-237

14. 论迪帕克法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孙雨丰∥乐府新声.2010.3.171-173

15. 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下):非快速作品和作品中非快速段落的处理方法∕贾姝君∥乐府新声.2010.3.177-182

16. 贝利尼歌剧《清教徒》中《耳边响起他的声音》演唱风格研究∕牛月莹∥乐府新声.2010.3.192-197

17. 谈歌唱中声音的靠前意识:贝尔冈齐大师班听后有感∕姜亦亭∥乐府新声.2010.3.205-206

18. 论内心听觉系统的功能在歌唱训练中的运用∕史秀玉∥乐府新声.2010.3.207-209

19. 在对沈洋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我的教学理念∕杨宝利∥人民音乐.2010.11.37-39

20. 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误读及理性思考∕俞子正∥人民音乐.2010.11.40-41

21. 流行声乐M教学法:中国流行声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付林∥人民音乐.2010.11.79-83

22. 谈音乐高考生声乐曲目设计的原则与对策:2010广东省音乐统考声乐术科考试评述与反思∕张晓钟;任丽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114-117

23. 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特征∕刘暄∥音乐探索.2010.4.39-41

民族器乐理论与方法

1. 河南筝曲与河南板头曲和鼓子曲∕王珣∥乐府新声.2010.1.113-116

2. 惟寻真知启琴人:琴事百问∕马维衡∥乐府新声.2010.1.162-164

3. 琵琶演奏专业的高端延伸教学:琵琶演奏专业教学科研系列之五∕于春哲∥乐府新声.2010.1.183-186

4. 先秦竹类乐器考∕叶敦妮∥中国音乐.2010.1.34-43

5. 先秦乐悬中镈的编列分析∕王友华∥中国音乐.2010.1.44-51

6. 论平湖派琵琶∕庄永平∥中国音乐.2010.1.91-96+128

7. 梅庵琴派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施咏∥中国音乐.2010.1.97-110

8. 试论二胡运弓的基本原理∕居文郁∥天籁.2010.1.7-16

9. 琵琶曲《飞花点翠》研究∕庄永平∥天籁.2010.1.17-21+64

10. 一支唢呐,一种文化的象征∕张振涛∥交响.2010.1.5-9

11. 箜篌的新生∕崔君芝∥人民音乐.2010.3.45-47

12.“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与“全国音乐周”中的笛乐舞台独奏:试论国家在场与笛乐舞台独奏形式初期发展∕萧舒文∥中国音乐学.2010.2.58-61

13. 试谈陕西筝的学术地位:兼谈周延甲先生的独特贡献∕钱茸∥人民音乐.2010.5.44-45

14. 川南苗族大唢呐现状、传承与保护调查报告∕刘韧;应元厅∥音乐探索.2010.2.32-33

15. 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民族器乐教学改革∕薛军∥音乐探索.2010.2.34-36

16. 南音洞箫是尺八吗?:为南音洞箫正名∕王金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2.130-140

17. 把握唢呐吹奏中的“起”、“行”、“收” ∕张宁∥天籁.2010.2.82-85

18.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创作特征及其审美情趣探微∕刘宏∥天籁.2010.2.114-118

19. 对契丹筝的初步考查:契丹与中原筝的比较及思考∕杨娜妮∥乐府新声.2010.2.58-64+241

20.惟寻真知启琴人:琴事百问∕马维衡∥乐府新声.2010.2.105-107+241

21.谈琵琶技巧“扫”“划”“轮”的命名与运用∕庄永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2.90-92

22.唐代琵琶杂考:正仓院的“秦汉”琵琶∕【日】外村中∕李霏 译∕赵维平 校∥音乐艺术.2010.2.59-70

23.油印资料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以福宝(佛宝)唢呐为例∕李松兰∥音乐艺术.2010.2.71-80

24.论笛子演奏的“沉” 与“净” ∕毛云岗∥人民音乐.2010.7.42-43

25.对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在2009年中国管乐周研究会上的发言∕杨勇∥人民音乐.2010.7.44-46

26.《广陵散》指法“泼 ”续考∕严晓星∥音乐与表演.2010.2.89-92

27.马氏二胡教学的人文精神润染∕伍国栋∥音乐与表演.2010.2.131-135

28.马友德教授二胡教学理念研究∕周维∥音乐与表演.2010.2.138-140

29.谈二胡演奏的张与弛∕吴晓慷∥音乐与表演.2010.2.156-159

30.琴的特色∕许健∥中国音乐学.2010.3.6-8

31.新式竹笛音准调节改革探索∕严可、胡亮∥齐鲁艺苑.2010.2.76-77+87

32.二胡构建改革探究∕郑发奋∥齐鲁艺苑.2010.2.78-80

33.二胡与乐队《绿色的思念》演奏析要∕张艳∥齐鲁艺苑.2010.2.81-83

34.中阮协奏曲《满江红》演奏中中阮双手技巧的运用∕殷增琴∥齐鲁艺苑.2010.3.85-86

35.中国扬琴系列研究之一:中外扬琴发展之比较∕卜颖颖∥齐鲁艺苑.2010.5.74-76

动态与信息

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将在西安召开

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11月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音乐美学学会、西安音乐学院主办,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会议筹备与组织工作,由学会秘书处与主办承办单位共同执行。

一、本届研讨会议题:1.现代性进程、多元化语境、跨学科策略与当代中国音乐美学。 2.音乐美学基本问题与相关实践问题。3. 改革开放以来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于润洋、赵宋光、蔡仲德、茅原、王宁一、张前学术思想研讨。

二、会员大会议题

由理事会报告学科发展与学会工作,秘书处报告会务工作,修改学会章程,选举学会组织机构。

三、会议时间

2011年11月25日—27日,共三天。其中,学术研讨会2天半,会员大会半天。24日报到,25、26、27日开会,28日上午12时前离会。

四、会议地点

西安音乐学院

五、会议通讯地址及联系人

西安市长安中路108号西安音乐学院(710061) /崔莹

Tel:13659286910

E-mail:cuiying983@yahoo.com.cn。

人文社科信息

新时期解放思想的途径是什么?

解放思想在新时期的途径还是认真学习、系统思考、贯彻群众路线。这是老话,但是包含着许多新内容。拿学习来说,不仅要一般地了解学习对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而且要有学习的高度紧迫感。从宏观看,当今人类发展呈现加速推进的趋势,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世界和中国的大局及发展大势,使考虑问题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把握思想解放的方向。学习一切有关现代化的知识也是今天解放思想的科学文化基础。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是土地创造财富,工业文明时代是资本创造财富,网络文明时代则是知识创造财富。在学习的基础上系统思考,是对思想解放的新要求。因为新阶段的改革要完成复合性综合性任务:既要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改革措施加以坚持和完善,也要对不完善、不适应的措施加以调整;既要建章立制,又要注意各项制度的有机衔接、成龙配套、形成机制。机制不是制度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的工作方式。创新机制是需要系统思维的。“利益是敏感的神经”,目前最困难的是建立合理的利益格局。不应该在满足一些人的利益时损害另一些人的利益,共进、双赢、普惠应当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原则。而在实际生活中,任何措施的执行都有“利”和“弊”两方面,要全面考量,决定取舍,使攻坚性的改革措施和配套性的措施相协调,最大限度地保证改革措施的普惠性,争取收效最大化和代价最小化。

(摘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5期 姚桓、刘爽 文)

20 世纪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经受的三次冲击与挑战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民族文化要素先后经受了三次大的冲击与挑战。“五四”的冲击是必要的和合理的冲击,没有五四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冲击就没有中国现代化,中国就无法走向现代社会;而“文革”的冲击是一种外在的冲击,是在“批林批孔”的旗帜下开展的一种莽撞的扼杀式的冲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三次冲击来自市场经济。市场原则强调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中介而间接或直接进行的物质能量和金钱交换。这种交换是以利益为核心、以金钱为等价物而展开的。市场经济不是要打倒传统,而是不理会传统,使之边缘化,使之失去作用的场所,消解其功能。它从根基上取消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存基础。但市场经济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也应当被看做一种合理冲击,因为中国的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人民要富强。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市场机制。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建当代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当代中国头等重要的任务。

(摘自2011年4月18日《光明日报》欧阳康 文)

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能只片面地强调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需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求、政府意志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人才成长规律与学生人格完善发展的需求、院校声誉及公平诉求等方面要素统筹兼顾,明确总的发展目标,划分轻重缓急的任务与实施步骤,使教育改革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有序迈进。由于高等院校的类型、层次与规格都呈现多样化特征,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具有多元整合的特性。因此,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一个相对性范畴,这就是为什么一所综合性大学与一所科技大学,或与一所单科或专业学院不适合运用同一套质量评估标准的原因。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的焦点势必更加集中在学校特色、业绩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和发展等方面。因此,建构完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至少应从下列两方面进行制度化建设:一是高等教育评估的体系化建设;二是信息层面的制度建设。前者为纳入政府、院校、社会各界及学生和家长对高教质量的需求,谋求构建多元整合的标准体系与相适应的评价模式。后者主要为满足公众和社会媒体对高等教育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及是否能够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级课程教育和培训等信息公开的诉求,同时,也是构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契机。

(摘自《江苏高教》2011年第2期 张丽 文)

大学校长任职内的角色发展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要求大学校长必须具备多元的理念和能力。大学校长是一所大学的核心领导人和管理者,角色发展是其任职成功与否的外显性表现。大学校长任职内的角色发展可视为其理念和能力的实现与延伸。大学校长的角色主要通过其任职内的各种思想和行为来体现。因此,任职是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必要条件,角色发展是大学校长任职成功与否的外显性表现。大学校长任职包括四个阶段,即适应期、蜜月期、稳定期和离职期,其角色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角色期望、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大学校长任职内角色发展对大学校长群体、高等教育学界和国家政策制度环境提出了相应要求。大学校长的角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并不断走向角色的多元发展,且是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狭隘地局限于校长个人或高校内部而缺乏与外界沟通和支持的角色定位无法带领高校不断进步向前。

(摘自《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3期 张玥、王运来 文)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学习改善

作为改造教师主观世界的活动,教师学习的实质是教师内在的思想、能力和情感的变化。根据教师的专业特性,比如在场性、不确定性、价值性等特征,教师学习更适于以建构主义的方式进行。建构主义教师学习是教师以主动发现和探究的态度与过程,在拓展和提升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获致丰富教育理想和知识、增进专业理解和技能,不断更新自我,培育创造性生命力的成长过程。从建构主义教师学习理论出发,改善我国教师教育中的教师学习,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路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学习要有自我超越的意识和勇气;第二,营造促进教师理解与思考的环境;第三,涵养诤友式的合作文化。

(摘自《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赵明仁、黄显华文)

个性特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从直觉和劳动力市场事实看,高校毕业生的个性特征将会影响其就业。但如何从理论和经验实证上证实这一假说,还需要理论界的不断探索。通过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对高校毕业生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并生成综合指标,然后估计高校毕业生个性特征对就业概率和初始工资的影响,大致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大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提高就业概率和初始工资;反之,被动型个性特征,则对学生就业概率和初始工资有显著负影响。第二,学生个性特征可能内化于高等学校的教育本身,即大学生的良好个性特征可以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被塑造。第三,从劳动力需求方雇主的用人标准看,雇主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个性特征的综合。总之,无论从单个变量还是从综合指标看,高校毕业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就业机会比率和初始工资都有显著正影响,而被动型个性特征对就业有显著负效应,这可以从雇主的用人需求角度得到解释;同时,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良好个性特征可以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被塑造,因而高等院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摘自《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2期 胡永远、邱丹 文)

新书推荐

1.李斯特钢琴全集(共七卷) 中型作品

佐尔坦·伽托尼,伊斯特凡·塞兰尼编订 J657.41/L467(s)

2.李斯特钢琴全集(共七卷) 舞曲、进行曲及晚期作品

佐尔坦·伽托尼,伊斯特凡·塞兰尼编订 J657.41/L467(s)

3.李斯特钢琴全集(共七卷) 奏鸣曲及其他

佐尔坦·伽托尼,伊斯特凡·塞兰尼编订 J657.41/L467(s)

4. 李斯特钢琴全集(共七卷) 舞曲

佐尔坦·伽托尼,伊斯特凡·塞兰尼编订 J657.41/L467(s)

5. 李斯特钢琴全集(共七卷) 套曲

佐尔坦·伽托尼,伊斯特凡·塞兰尼编订 J657.41/L467(s)

6. e小调钢琴协奏曲 总谱 音乐会版 作品11

(波)扬·艾凯尔(Jan Ekier)编订 J657.41/C176(o)

7. e小调钢琴协奏曲 双钢琴谱 作品11

(波)扬·艾凯尔(Jan Ekier)编订 J657.41/C176(o)

8. f小调钢琴协奏曲 双钢琴谱 作品21

(波)扬·艾凯尔(Jan Ekier)编订 J657.41/C176(o)

9. f小调钢琴协奏曲

(波)扬·艾凯尔(Jan Ekier)编 J657.41/C176(o)

10. 拉威尔钢琴作品集(套装版,共九册)

(法)莫里斯·拉威尔曲;(英)罗杰·尼克尔斯 J657.41/R652(a)

11. 20首小练习曲

戈尔鲍第,Gariboldi J657.111/G294(r)

12. 外国声乐经典教材【男中音】(上) J652.51/Y74(l)

13. 外国声乐经典教材【男中音】(下) J652.51/Y74(l)

14. 外国声乐经典教材【男高音】(上) J652.51/Y74

15. 艺术的社会根源

(犹太)哈拉普(Louis Harap)撰;朱光潜译 J0-02/H11(l)

(以上书、谱收藏于音乐资料室)

视听窗口

1. 笛子名曲教程讲解及示范演奏 / DVDZ0075

讲解演奏:唐俊乔

2. 二胡独奏·协奏音乐会实况 / DVDZ0074

演奏:邢立元

3. 和美颂——琵琶大师刘德海从艺五十

周年、执教四十年纪念音乐会 DVDZ0073

4. 紫竹调(中国乐器演奏中国名曲系列 ) / CDZ1036

5. 苏堤漫步(中国乐器演奏中国名曲系列) / CDZ1031

6.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国乐器演奏中国名曲系列) / CDZ1032

7. 卡萨布兰卡(中国乐器演奏外国名曲系列) / CDZ1029

8. 土耳其进行曲(中国乐器演奏外国名曲系列) / CDZ1030

9. 橄榄树(中国乐器演奏外国名曲系列) / CDZ1031

10. 萨克斯专辑——我心依旧 / CDZ1033

11. 庆典·礼仪音乐 / CDZ1054

演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 指挥:严良堃

12. 如梦令(上海民族乐团品乐集系列一) / CDZ1045

/ 作曲:罗小慈 等

13. 难忘(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动人心弦的…) / CDZ1034

演唱:任筱琴

14. 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 / CDZ0607

演唱:卡鲁索 / 威尔第等 曲

15. 伟大的歌唱家(吉利) / CDZ0606 /

演唱:吉利 / 普契尼等 曲

16. 伟大的歌唱家(卡拉斯) 上 / CDZ0604

卡拉斯 演唱;多尼采蒂等 曲

17. 伟大的歌唱家(卡拉斯)下 / CDZ0605

卡拉斯 演唱;威尔第 曲

18. 伟大的歌唱家(比约林) / CDZ0603

比约林 演唱;威尔第等 曲

19. 伟大的歌唱家(泰巴尔迪,吉利 / CDZ0602

泰巴尔迪等 演唱;威尔第等 曲

20. 伟大的歌唱家(施瓦茨科普夫) / CDZ0601

施瓦茨科普夫 演唱;威尔第等 曲

(以上CD、DVD收藏于音像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