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办刊物  /  往期回顾  /  正文

《音乐文化信息》2010年第8期(总第68期)

作者:    2010年11月23日    点击:[]

《音乐文化信息》2010年8期(总第68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音乐人类学

文化认同

                              ——音乐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视角

文化认同是一种“动态”而具有“整体观”的理论方法,当这种“动态”进入“人、社会、历史”的概念系统之后,实际上表现出文化相对主义在“个体与整体”、“共时与历时”的关系中共存的内涵特质;该理论对于特定音乐文化属性、音乐与文化主体之间的认同关系、音乐文化群体身份认同的转变、音乐文化认同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等深层次的讨论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音乐文化认同的产生、维系与改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音乐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摘自《音乐艺术》2010年第3期胡斌 文)


人文学科的现代性困惑

                    ——兼及音乐学的现实处境

人文学科是来源于西方文教传统的重要概念,起主导观念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获得了明确的表达,并最终在19世纪的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中完成了其学科建制。现代学科体制的建立对音乐学的确立和发展意义重大,但学科观念本身,不仅仅是对庞大繁杂的人类知识系统起到分类梳理、框定边界的作用,它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化管理与规范控制之下的学术实践方式。作为现代人文学科的音乐学若要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在面对人文品格塑造与学科规训与知识创新之间、尊重学术规范与追求学术个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探讨现代学科发展路向时更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摘自《交响》2010年第3期祁宜婷 文)

作曲理论

模糊“时间”结构

                         ——论非限量节奏形态的对应关系

本文通过对构成音乐作品非限量节奏形态语言的方式和形成其结构特征的诸多因素进行多角度的研习,以节拍与节奏、音高与节奏、节点与节奏、偶然因素与节奏几方面的节奏构造关系为对应分析对象,从中尽可能地认知非限量节奏形态语言可能对音乐结构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使其成为解构作品的有效途径之一,进而达到合理地理解时间结构的多样性和模糊性。

(摘自《音乐探索》2010年第3期杨晓忠 文)

音乐审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奏鸣—交响套曲中的小步舞曲与谐谑曲

音乐体裁作为音乐作品的种类或样式,不仅反映了音乐结构、题材等音乐本体特点,也承载了其类型化过程中音乐风格、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等音乐本体因素之外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奏鸣曲—交响套曲中从小步舞曲到谐谑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分析,试图阐释这一过程中体现的音乐审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摘自《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李小诺 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音乐史

1.台湾音乐文物考察述略∕王清雷∥天籁.2009.4.36-43

2.陆华柏研究述评丁∕卫萍∥天籁.2009.4.118-124

3.从两周石磬的博谈《考工记》的国别和年代∕孙琛∥乐府新声.2009.4.85-91

4.谈“燕京学报”上的中国音乐史学及其相关论文∕陈永∥乐府新声.2009.4.92-94

5.唐大曲音乐结构分析王安潮∥交响.2009.4.17-23

6.六朝礼乐探微∕韩启超∥交响.2009.4.24-31

7.历史在这里聚焦:新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60年∕杨和平;吴雅莉∥交响.2009.4.48-55

8.结构史学方法与瓦格纳作品解释∕高秦平∥交响.2009.4.103-107

9.18世纪意大利交响音乐盛衰考略李兴梧∥音乐探索.2009.4.67-69+60

10.里查·施特劳斯的人格和艺术∕毛宇宽∥音乐艺术.2009.4.29-37

11.有周吉、嘉、宾、军四礼演奏《诗经》乐章考论∕李婷婷∥黄钟.2010.1.109-114

12.夔州“牧护歌”考辨∕伍联群∥黄钟.2010.1.115-120+126

13.传教士与晚清时的中西音乐交流:花之安与他的《中国音乐理论》∕宫宏宇∥黄钟.2010.1.121-128

14.古琴家尹尔韬史料稽考∕严晓星∥黄钟.2010.1.133-140

15.从乐教传统论《乐经》之形成与残佚∕付林鹏;曹胜高∥黄钟.2010.1.141-146

16.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项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3-12+50

17.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上)∕洛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13-24

18.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在新时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戴嘉枋;张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25-34+40

19.16世纪晚期宫廷的奖励制度和宫廷乐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彼得·奇穆克∕李小兵(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128-138

20.关于殷墟出土磬的几点探讨∕张伟∥中国音乐学.2010.1.80-84

21.荀子《乐论》研究50年(1958—2008)∕李润生∥中国音乐学.2010.1.85-89

22.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项筱刚∥中国音乐学.2010.1.96-102

23.“抵制日货”歌曲(1912—2003)回顾∕李岩∥中国音乐学.2010.1.103-111

24.乐府:始于战国∕陈四海∥音乐研究.2010.1.72-78

25.前后蜀是唐宋音乐传承的纽带∕罗天全∥音乐研究.2010.1.79-85

26.东亚携手再铸辉煌:第二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综述∕王清雷,王福生∥音乐研究.2010.1.103-109

27.一位“文明批评家”的“中国乐派”思想研究∕祁斌斌∥音乐研究.2010.2.18-28

28.《乐经》的性质与亡佚新探 田君; 23-25+175

29.法曲考源∕李强;何小全∥音乐与表演.2010.1.18-22+175

30.中世纪晚期的文人音乐家现象:兼论西方音乐中“作品”观念的生成∕伍维曦∥音乐与表演.2010.1.26-32

31.从分歧走向弥合:阿夫洛斯管在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文化中的审美差异及其历史变迁∕满新颖∥音乐与表演.2010.1.104-112+137

器乐理论与方法

1.小提琴音阶1指定位法新途径∕刘德庸∥音乐探索.2009.4.88-89+17

2.双排键(电子管风琴)在指挥教学中的运用∕方旻∥黄钟.2010.1.161-174

3.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综论∕武慧∥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35-40

4.试论铜管演奏中的和声审美理解能力培养∕张新林∥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1.69-73

5.小提琴教父:特拉赫金伯格∕刘学清∥乐府新声.2010.1.138-142

6.“音准”与“音准感”:论小提琴单音音阶练习的“音准规格”∕ 黄晨星∥乐府新声.2010.1.206-210

7.左手指炫动起来的捷径∕张强∥乐府新声.2010.1.224-225

8.论巴扬手风琴的指法设计∕苏航∥乐府新声.2010.1.226-228

9.风琴基本技巧训练观念与方法的更新∕王朝刚∥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86-93+123

10.乐伴奏发展趋势与双排键电子琴伴奏∕谢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113-116

11.索菲亚·古柏杜丽娜的巴杨独奏曲作品《发自深处》和《期望奏鸣曲》分析∕孟辉∥天籁.2010.1.81-87

12.明清时期中国西洋管乐的发端与兴盛∕陈建华∥交响.2010.1.44-50

13.太平天国风琴含义的史事探索∕刘巍∥交响.2010.1.51-55

14.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艺术∕钟怡∥交响.2010.1.100-103

15.论中提琴教学的小组课“一基双轨”制∕龙敏∥黄钟.2010.2.174-176+189

16.对小号泛音的研究∕亓迎春∥音乐探索.2010.2.75-77

17.勃拉姆斯《a小调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op.102演奏析要∕张义明∥音乐探索.2010.2.80-82

18.弓法在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运用∕贾晓程∥乐府新声.2010.2.1185-188

音乐教育

1.求真尚美明德教化:对高等院校普及高雅音乐的思考∕雷华∥交响.2009.3.87-90

2.音乐教育价值研究的现实意义∕张业茂∥交响.2009.2.15-19

3.德国大学中的音乐教育及其理论专业设置与发展∕曾金寿∥交响.2009.2.20-25

4.音乐学的大学精神∕杨曦帆∥音乐与表演.2009.4.39-42

5.卓然有立三十年(中·八五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考(1978-2008)∕汪义晓∥黄钟.2009.4.183-191

6.基于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建构∕朱玉江∥音乐与表演.2009.4.136-140

7.汪毓和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居其宏∥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4.57-59

8.汪毓和先生学术人生的“赤诚”、“精诚”与“热诚”——在汪毓和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上的发言∕郭树群∥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4.60-61+65

9.博学精研 乐育桃李——“庆贺汪毓和教授80华诞暨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祁斌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4.62-65

10.新中国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六十年回眸∕孟维平∥音乐研究.2009.6.35-49

11.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马达∥音乐研究.2009.6.50-61

12.中日维新时期的音乐教育观比较∕汪洋∥中国音乐学.2009.4.123-126

13.鲍曼(Wayne D.Bowman)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趋向简析∕管建华∥中国音乐.2009.3.13-19+74

14.冼星海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实践∕邱晓枫∥中国音乐.2009.3. 44-46+50

15.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与音乐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崔学荣∥中国音乐.2009.3.55-59+161

16.美国的音乐创造教育研究∕郭小利∥中国音乐.2009.3.139-144

17.艾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解读∕周正基∥中国音乐.2009.3.254-256+261

18.山东省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郑中;赵芹∥乐府新声.2009.4.118-121

19.普通高校音乐自主学习教学基本模式的实践∕傅仲斌∥乐府新声.2009.4.137-139

20.关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若干思考:以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为中心∕和云峰∥中国音乐.2009.4.49-53

21.“因性循情”“原心反本”:《淮南子》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刘新巧∥中国音乐.2009.4.褚灏; 125-130

戏剧音乐

1.“南北曲腔”中短小曲牌研究系列(下)∕董维松∥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4.50-56-59

2.赣剧两路高腔不同音乐特点的比较分析∕王沥沥∥天籁.2009.4.102-107

3.音乐剧主题设计与贯穿∕傅显舟∥中国音乐.2009.3.67-74

4.扬剧曲牌〔梳妆台〕来源归属与体式变化研究 郭进怀; 93-98

5.曹(元珠)派河南坠子研究系列(之一):津卫文化下的异域曲种研究系列论文∕曹宏凯∥中国音乐.2009.3.110-112

6.论“耍孩儿”演唱艺术的独特性∕焦春梅∥中国音乐.2009.3. 116-117+120

7.论伯恩斯坦音乐剧《西区故事》的音乐艺术特征∕刘诚;吴思娘∥中国音乐.2009.3.200-203

8.浙西南古老剧种“二都戏”吹腔的板式与特点∕黄丽群∥乐府新声.2009.4.74-80

9.新兴剧种在困境中坚守:从黄龙戏的创建及发展谈起∕冯光钰∥乐府新声.2009.4.95

10.黄龙戏音乐回眸与展望∕毕凤岐∥乐府新声.2009.4.96-100

11.试论黄龙戏的形成、发展与传承保护∕赵贵君;田成明∥乐府新声.2009.4.101-104

12.戏曲唱腔流派与“以演员为中心”体制∕王桂芹;冯光钰∥中国音乐.2009.4.41-44

13.中国戏曲演唱艺术系统探索∕郭克俭∥中国音乐.2009.4.87-89+141

14.弋阳腔〔驻云飞〕类曲牌的音乐特征∕杨咏∥中国音乐.2009.4. 202-205+226

15.稀有剧种:亳州市二夹弦的调查研究∕张红霞∥中国音乐.2009.4. 206-210


动态与信息

陈勇荣获“十大金牌歌手”金号奖

在华语乐坛享誉盛名的“金号2010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推介展评活动”圆满落幕,我院陈勇副教授荣获“十大金牌歌手”金号奖。2010年11月8日晚,在浙江余姚体育馆隆重举行了“金号2010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颁奖晚会,阎肃、刘斌、卞留念、李扬等著名词作家、歌唱家、音乐家、配乐家为获奖选手颁奖。 从1984年到如今,素有“中国格莱美”之称的“金号奖”已经走过风雨24载,成为业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音乐评选比赛。


人文社科信息

学习信念的形成

学习者在学习各种学科知识时,不仅获得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而且形成了对学科、知识和学习的信念。这些学习信念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可能是系统的,也可能是无系统的,各种信念之间甚至是矛盾的,但是,却是学习者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头脑中的反映。学习经验、学科领域、课堂教学、社会互动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学习者对学习的信念的建构:(1)学习经验的数量、性质都影响了学习信念;(2)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与具体所学的学科专业紧密相关,选修不同专业领域的学习者其学习信念可能存在差异,同一个学习者在面对不同学科背景下的知识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学习信念;(3)课堂教学是影响学习者学习信念形成和发展的主渠道,表现在教师自身内隐的学习信念,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语言,其他的许多课堂因素;(4)学习者的学习信念还是活动、教育和文化背景交互作用的产物。了解学习信念的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机制,对养成、完善甚至转变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刘儒德、高丙成等 文)

大学道德知识边缘化的反思

知识包括事实知识和道德知识,前者系人类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了解,后者则主要与人类的道德实践相关。由此,教育可区分为技术教育与价值教育。其中,价值教育所探究的是道德知识,揭示的是道德真理,寻求的是解放和自由而非控制和强迫,包括了解自己和克服那些妨碍自我解放的因素,其最重要的内容是如何过一个“美好而真诚”的人生。但是,目前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知识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其技术化、技术至上论和价值主观主义倾向乃是当今社会价值教育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价值教育边缘化是现代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因之而产生的个人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因为价值毕竟内在于人性而又有其超越的源头。在西方,这个源头是基督教精神;在中国,这个源头是道或天。究其流则是教化和修养、他律和自律。因而,人的生存无法摆脱价值问题,价值生活乃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以,价值教育边缘化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努力使之回归到应有的位置上来。

(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彭未名 文)

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教育制度建设,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制高点上,既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又切合本土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转变管理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政治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同步改革和并重并举,应从宏观教育行政和微观学校管理两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瓶颈问题:(1)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辩证处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既强调政府的有限控制,又强化高校的有限自治,调动和发挥两个积极性,从而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2)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就其内部管理体制建设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营造教授治学的优良环境;加强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强化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健全科学研究的管理制度。总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既有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也有大学内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建构,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借鉴并参照西方现代大学教育的理念和经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着眼,进一步顺应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从而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现代大学制度基础。

(摘自《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2期 杨天平 文)

重视大众传播的导向责任

导向是面向社会公众、影响和引导社会公众心理发展和行动趋向的工作,导向提出的命题是一种公共产品,目的是要求受众接受某种理念、理论、观点、思维方法或行为准则,是为广大受众服务的工作,是在与受众互动中以某种主张、规范、建议等去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的工作。传播者和传播决策者所担负的传播任务绝不是随意为之,更不是任凭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随意传播没有根据和不负责任的议论,他们是在向社会喊话,是在向社会传播公众需要的信息,即公众进行行为选择时必须参照的信息,很明显,他们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从事传播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对正义事业的责任感,对人民群众和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大众传播者既是大众的喉舌,又是大众利益的捍卫者,是大众思想和行为的引导者,是大众行为选择的参谋者,是大众中英雄事迹的弘扬者。大众传播决策者作为传播过程的总把关人,大众传播者作为传播过程的把关人,他们必须对传播的信息负责,对传播的信息产生的效果负责。

(摘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李明德 文)

图书馆的基本精神

特殊图书馆的精神与图书馆的特殊精神是不同的。图书馆基本精神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甚至不同类型图书馆相结合就变为特殊图书馆的精神。尊重知识,永守藏书的精神,可以说是图书馆最根本的精神。图书馆为什么能够存在,就因为它收有文献并永远守藏之。广事征集,不断搜罗文献的精神是图书馆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不懈地整理序化并揭示馆藏文献的精神是图书馆、档案馆有史以来最为专业的重要基本精神。自觉为读者作嫁衣裳的精神始终是图书馆不朽的精神,是平凡而伟大的服务精神。图书馆人甘当书童、甘为人梯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他们总是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这是中外图书馆共有的精神之一。图书馆是一种组织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它能恰当地处理自己在上层的大系统中和相关系统中的关系。为了自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它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向外收集信息,并永远守藏文献信息,守藏图书文献以实现对人类文明和知识财富的守望,它自觉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而改善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服务,并千方百计公平地提供给社会各个不同的需求者,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系统在各历史时期无数次遭受局部破坏却并未突变,并未转变为其他事物的原因。

(摘自《图书与情报》2010年第3期 朱建亮 文)

视听窗口

1.黄河扬琴作品精选——川江韵专辑/ CDZ0709

⑴引子与塔兰泰拉/萨拉萨蒂曲/黄河、李婷婷移植

⑵拉萨行/黄河 曲

⑶黄河颂/冼星海曲/黄河改编

⑷川江韵/黄河、何泽森 曲

⑸金色牧场/黄河 曲

⑹帕格尼尼随想曲/帕格尼尼 曲/黄河、梅靖移植

2.黄河扬琴作品精选——黄土情专辑/ CDZ0710

⑴引子与回旋/圣桑曲/黄河移植

⑵黄土情/黄河 曲

⑶京韵风/宋学文、黄河 曲;

⑷滇寨春风/黄河 曲

⑸天山诗画/黄河 曲

⑹离骚/黄河曲

3.黄河扬琴作品精选——古道行专辑 / CDZ0711

⑴卡门主题幻想曲/萨拉萨蒂曲/黄河、梅靖移植

⑵古道行/黄河 曲

⑶渔舟唱晚/古曲/黄河改编

⑷查尔达什/蒙蒂曲/黄河移植

⑸苗岭的早晨/陈钢曲/黄河改编;

⑹湘江抒怀/黄河曲

4.绘声二胡——余蕙生二胡独奏专辑J / CDZ0785

⑴新婚别⑵月夜⑶乡韵

⑷江河水⑸苏南小曲⑹豫北叙事曲

⑺烛影摇红⑻金珠玛米赞

⑼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5.蝴蝶琴韵——刘月宁扬琴轻音乐专辑/ CDZ0791

⑴小白菜⑵天黑黑⑶飞驰的鹰

⑷牧歌⑸茉莉花⑹骊歌

⑺康定情歌⑻桑塔·露琪亚⑼采花

⑽大象⑾小河淌水⑿红蜻蜓

⒀四季花儿开⒁掀起你的盖头来⒂在那遥远的地方

6.二胡新音乐——左继承《蓝色梦幻》/ CDZ0792

⑴路漫漫⑵雨林竹语⑶情感交融

⑷月光下的爱恋⑸山林晨曲⑹蓝色梦幻

⑺东方盛世

7.唢呐与钢琴、打击乐——21世纪新作品集/ CDZ0793

⑴公元2001 ⑵秋夜吟⑶变化的乐音

⑷都市节拍⑸.采桑女⑹光阴如水

⑺新起点⑻都市旋律⑼Tempo 160

⑽山林晨曲⑾触动⑿荒漠篝火

8.中国锣鼓十大名曲/ CDZ0813

⑴丰收锣鼓⑵夜深沉⑶五方狮子报太平

⑷潮言第四段⑸鸭子拌嘴⑹牧羊女

⑺夜之舞⑻画眉跳架⑼驼道

⑽冲擎⑾四马投唐⑿排鼓独奏

⒀堂鼓独奏⒁鼓律⒂众山景

9.大师·琵琶CDZ0814

⑴大浪淘沙/演奏:刘德海⑵飞花点翠/演奏:王范地

⑶小月儿高/演奏:何树凤⑷霸王卸甲/演奏:刘德海

⑸出水莲/演奏:林石城⑹十面埋伏/演奏:李光祖

⑺阳春白雪/演奏:何树凤⑻.歌 舞引/演奏:刘桂莲⑼将军令/演奏:吴 蛮⑽梳妆/——演奏:杨惟

⑾倒 垂 帘/演奏:陈红

10.洞箫十大名曲 / CDZ0815

⑴关山月⑵梅花三弄⑶平湖秋月

⑷欸乃⑸平沙落雁⑹良宵引

⑺碧涧流泉⑻朝元歌⑼忆故人

⑽佛上殿⑾清明上河图⑿泛沧浪

11.京胡著名曲牌/ CDZ0844

⑴《小开门》正反西皮/演奏:李慕良

⑵柳青娘》正反西皮/演奏:燕守平

⑶《三 八》西皮/演奏:王彩云

⑷《哭皇天》正反二黄/演奏:李慕良

⑸《山坡羊》正反二黄/演奏:燕守平

⑹《海青歌》西皮/演奏:王彩云

⑺《傍妆台》反二黄/演奏:李慕良

⑻《鹧鸪天》正反二黄/演奏:燕守平

⑼《庆赏元升》二黄/演奏:王彩云

⑽《寄生草》西皮/演奏:王彩云

⑾《汉东山》反二黄/演奏:王彩云

⑿《到春来》西皮/演奏:王彩云

⒀《朝天子》反二黄/演奏:王彩云

⒁《万年欢》二 黄/演奏:王彩云

⒂《哪吒令》西皮/演奏:燕守平

⒃《新八岔》正反西皮/演奏:李慕良

⒄《夜深沉》正反西皮/演奏:李慕良

(音像资料室任洁玉提供)

新书推荐

1.图片剪裁/魏南昌著/ J41/W55(n)

2.风景摄影/(苏)伊凡诺夫-阿里鲁也夫,С.К.著/J411/Y43(f)

3.百花齐放 剪纸/郭沫若作诗/张永寿剪纸/J528.1/G95(m)

4.话剧、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欧阳予倩著/J80/O15(y)

5.戏剧理论译文集/(苏)彼得罗夫等著/周来等译/J80-53/B56(d)

6.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J802.2/A11(j)

7.演剧教程/(俄)拉波泊、(俄)查哈瓦 /J81/L11(b)

8.论舞台艺术/(苏)史坦尼斯拉夫斯基/J81/S57(t)

9.表演和导演问题 /J81/S64(q)

10.和青年演员谈学艺 /J812/B44(c)

11.一个角色的创造/金山著/J812.2/J67(s)

12.京剧艺术讲座/ J821.2/B44(y)

13.怎样学会了演京戏/欧阳予倩著/J821.2/O15(y)

14.试论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表演程式 /J82/C49(y)

15.新歌剧表演的初步探索/J822.21/S64(q)

16.怎样表演相声/里竹著/ J826.7/L29(z)

17.莎士比亚在苏联舞台上/(苏)莫罗佐夫/J83(512)/M59(l)

18.电影论文集/夏衍著/J90-53/X26(y)

19.论电影剧作问题/(苏)杜甫仁科等著/志刚等译

/J904/D77(f)

20.在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主义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

/J909.2/Z66(d)

(以上图书收藏于普通图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