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办刊物  /  往期回顾  /  正文

《音乐文化信息》2010年第2期(总第62期)

作者:    2010年03月15日    点击:[]

《音乐文化信息》2010年2期(总第62期)

近期音乐学论题论语摘要

民族音乐

燕乐二十八调名与律吕名错位的原因

关于燕乐二十八调调名,《新唐书·乐志》云:"有与律吕同名,而声不近雅者。"《宋史·乐志》云:"若此夹钟宫谓之中吕宫、林钟宫谓之南吕宫者。"这两则文献中说的都是以律吕命名的调名与所在均的律名不符。这个现象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它不是错误。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没有对这个小小的枝节问题做一个梳理,因此容易引起误解,甚至以为唐宋乐调传统也不一致了。本文意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辨正。

(摘自《中国音乐学》2010年第1期 李玫 文)

词七、曲三、辨程式

                                  ——一种关于曲牌音乐分析方法的研究

戏曲音乐是一种程式性的音乐形态。曲牌音乐也如此,但它的程式与板腔音乐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把曲牌音乐的各种程式要素及要点,都给于“量化”,提出了“词七”(即“词格”有七个要点)、“曲三”(曲调有三个要点)的程式规范。曲牌音乐与板腔音乐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词格”。如在不同的乐种(剧种)之间,曲调完全不同,但仍叫着同一首曲牌名([皂罗袍] 、[耍孩儿]等),原因就是“词格” 相同。这个曲牌是几句,每个句子是几个字……,都有一定的规范才是“这个”曲牌。在同一个乐种(剧种)中,除了“词格”是最基本的程式外,“曲调型”(本文称“腔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它比起“词格”来要更复杂一些。本文根据“腔型”的不同样态,把它分为六种形态,用例证分别作了论述。

(摘自《中国音乐.2009年第4期 董维松 文》)

论敦煌乐谱研究中的实证方法

敦煌乐谱和多数敦煌艺术一样,其存在年代都在千年以上,但其书写形式却和其它文字形式的敦煌遗书有所不同。除了乐谱中的一些诸如《品弄》《倾杯乐》等曲名和“重头至住字煞”“重尾至今字住”等术语用汉字书写之外,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的乐曲旋律及其节拍节奏等都用特殊的谱字和符号写成。七十多年来的敦煌乐谱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P.3808卷敦煌乐谱“抄写年代的判断”、“谱式类别的认定”、“三种定弦的推定”、“节拍节奏符号的解译”四个方面。其研究历程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以“乐谱自身所提供的材料为依据”的实证方法。

(摘自《交响》2009年第4期 陈应时 文)

音乐人类学

跨进21世纪的音乐人类学:国际潮流与中国实践

本文讨论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理论范式转移及其在20~21世纪之交的国际潮流和研究路向,梳理归纳出该学科这一时期的主要论题并结合中国实例说明它们跟音乐实践和研究的关系以及当代理论的应用。所举实例包括作者长期考察研究的福州游神乐舞、海南儋州调声、黎族民俗音乐、西北花儿等。作者还针对国内人类学界和音乐学界的有关现象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批评和见解,涉及民族、族群、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跨国主义等术语在英汉对译上的错误与误读以及由此导致的学术表述和研究中的混乱、伪民俗现象以及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与做法等问题。

(摘自《音乐探索》2009年第4期 )

舞蹈艺术

从“阴阳”中浅析中国古典舞水袖的审美意蕴

中国古代美学关照是"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蕴,中国古人认为艺术是宣导生命之气的活动,是生命的重要组成,人们籍艺术而感悟人生,将意象转化为生命,在天——人——文三个层面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意蕴。而要将中国古典舞袖舞舞出"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需要舞者身、心、袖、意念与外形、身体与袖体高度协调统一的结果,它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训练和体悟的过程才能达到的,本文从"天人合一"美学意蕴入手,浅析古典舞袖舞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蕴。

(摘自《乐府新声》2009年第4期李佳妮 文)

国内音乐学术期刊要目辑览

音乐史

1. 朱英的音乐思想与创作∕贾崇∥音乐艺术.2009.2.40-48

2. 20世纪上半叶犹太音乐家对哈尔滨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胡雪丽∥音乐研究.2009.4.38-48

3. 唐代坐、立部伎的起始、发展及衰落∕陈姗姗∥音乐与表演.2009.3.123-127

4. 一套或数套乎:曾侯乙编钟编制问题之我见∕王洪军∥黄钟.2009.2.28-33

5. 从曾侯乙编钟看古代曲悬与轩悬制度∕黄敬刚∥黄钟.2009.2.35-40

6. 楚乐悬钩沉∕邵晓洁∥黄钟.2009.2.41-47

7. 修辞:音乐突围的谋略∕姚亚平∥黄钟.2009.2.145-152

8. 阿德诺·勋伯格眼中的勃拉姆斯∕袁利军∥天籁.2009.2.59-71

9. 汪烜乐学著述及其音乐思想述评∕黄敏学∥天籁.2009.2.72-78

10. 从箜篌与宗教的关系管窥音乐文化传播∕贺志凌∥中国音乐学.2009.1.70-76

11. 对而未决:面对并解析华丽丝、青主与易韦斋的历史公案∕李岩∥中国音乐学.2009.1.77-84

12. 法国新艺术音乐家马肖:兼谈新艺术音乐的传承∕徐菲阳∥齐鲁艺苑.2009.4.62-67

13. 从普奥的国际看“勃瓦之争”中的非音乐因素∕胡娉∥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3.64-69

14. 琴瑟的轸和轸钥∕方建军∥中国音乐学.2009.2.78-81

15. 乐伎对宋代音乐传布及风尚的影响∕张向侠∥中国音乐学.2009.2.82-83+88

16. 《九歌》女性表演与周、汉宫廷“女乐” ∕米永盈∥中国音乐学.2009.2.84-88

17.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历史叙述∕陈乾∥中国音乐学.2009.3.5-15+45

18. 回顾与检讨:新中国音乐评论60年素描∕杨和平∥人民音乐.2009.10.25-29

19. 理性面对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基督宗教问题∕高士杰∥交响.2009.2.5-9

20. 《四库全书》视域下音乐文献考略∕陈艳∥交响.2009.2.44-46

21. 司马迁《史记·乐书》音乐思想解读∕杨冬菊∥交响.2009.2.47-50

22. 浅谈中国音乐考古学学科建设的有关问题∕王美佳,杨秀侃∥天籁.2009.3.9-13+20

23. 宋代教坊之部色制度∕蔡菲,田可文∥天籁.2009.3.37-45

24. 汉代礼乐中的钟磬乐∕陈殿∥天籁.2009.3.46-51+71

25. 耶律楚材所弹《广陵散》研究∕吴安宇∥天籁.2009.3.62-71

26. 音乐理论的起源: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上)∕胡彭∥音乐艺术.2009.3.75-80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

1. 走中国小提琴教育之路——纪念杰出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杨宝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2.113-120

2. 解读拉威尔《弦乐四重奏》∕龚汉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3.125-136

3. 论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的歌唱风格∕彭松∥黄钟.2009.2.169-173

4. 中国行进管乐的发展与未来∕于海∥人民音乐.2009.7.37-40

5. 影响大管音准的主要因素∕冯继铖∥交响.2009.2.81-83

6. 小号每日练习解析∕侯守安∥交响.2009.2.87-89

7. 试论社会变革对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影响∕周敏∥人民音乐.2009.11.78-80

8. 浅谈“歌唱”训练方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作用∕穆彤∥乐府新声.2009.3.139-140

书评

1. 国民性、德国中心论、种族与纳粹时代的德国音乐学:帕米拉·波特《最德国的艺术:从魏玛共和国到希特勒第三帝国灭亡的音乐学与社会》述评∕宫宏宇∥音乐艺术.2009.2.123-128

2. 普通高校音乐美学教学的新探索:冯长春主编的《音乐美学基础》一书读后∕李忠音∥乐与表演.2009.3.193-196

3. 音乐文论写作的扛鼎力作:评居其宏、冯效刚著《音乐学文论写作》∕钟罕逊∥音乐探索.2009.2.60-62

4. 通过罗杰的观看:《音乐与迷幻—论音乐与附体的关系》∕萧梅∥中国音乐学.2009.3.46-55

5. 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思考:《音乐问题—新的音乐教育哲学》基本观念解读∕赵慈林∥人民音乐.2009.10.68-70

6. 《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评述∕郭威∥人民音乐.2009.10.81-83

7. 提高音乐院校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用指南∕兰晓薇∥人民音乐.2009.12.86-88

8. 通过历史见证音乐,从音乐中聆听历史:亚历克斯·罗斯《其余皆是噪音:聆听20世纪》述评∕宫宏宇∥音乐研究.2009.5.89-103

9. 对于肖邦音乐“悲剧—戏剧性内涵的个人化探索”:评于润洋教授新著《悲情肖邦》∕刘小龙∥音乐研究.2009.5.104-109

10. 在诗中聆听歌的回音:评《西北回响》兼论陕北民歌的翻译∕李林波∥交响.2009.3.78-82

11. “文化思考”与“历史意识”:评《学无界、知无涯,释论音乐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表达洛秦音乐文集》∕邵晓萌∥交响.2009.3.83-86

12. 不仅仅只是“红宝书、样板戏、语录歌”—康浩(Paul Clark)著《文革文化史》述评∕宫宏宇∥黄钟.2009.4.192-196

13. 《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若干问题的讨论》∕韩锺恩∥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4.138-141

14. 一种关于结构分析学的体系化构想——贾达群《结构诗学》读后∕彭志敏∥音乐研究.2009.6.121-124

15. 《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读后∕吴宁华∥中国音乐学.2009.4.138-140

动态与信息

罗艺峰为舞蹈系、音乐学系举办讲座

3月3日下午,我院罗艺峰教授为舞蹈系、音乐学系师生做了题为《守成与开放——唐代音乐生活面面观》的讲座。

作为新学期的第一场乐府讲坛,此次讲座介绍了唐代“雅、胡、俗并存”的多元音乐文化生活,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唐代基本文化态势及其形成原因、唐代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及其源头以及研究唐乐舞的重要文献资料。罗艺峰教授重点介绍了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国际音乐时代,其所产生丰富、感性的音乐文化生活:一、礼乐文化;二、文人音乐;三、佛教音乐;四、唐燕乐舞;五、敦煌唐代曲谱。突出强调了唐代“守成与开放”的音乐文化态势,认为“守成代表了对文化传统的坚持,开放反映了对文化生命的尊重,而这正是盛唐的精神!”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英探索芭蕾舞工作坊活动成功举行

3月6日,继北京、上海交流之后,为期两天的中英探索芭蕾工作坊西安站活动正式启动。本活动由英国大使馆、高等教育出版社、我院舞蹈系联合举办,院领导孙卫国教授、白陆平教授,教务处梁红旗教授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此次交流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一、AirplayUK The Ultimate英国音乐动画精选展映及Forward Motion英伦先锋舞蹈映像精选展;二、探索芭蕾工作坊;三、教学成果展示交流。

两天的对外交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宣传力度大、活动收益面广。除我院师生外,还吸引了电影学校、美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的师生前来观看,反响热烈。二、组织工作到位、最大程度上体现出项目设计的意义。三、交流层面丰富而广泛。

3月7日下午五点,中英探索芭蕾工作坊成功落下帷幕。我院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卫国教授高度赞扬和总结了此次活动;同时代表学院,向英国大使馆、英国国家芭蕾舞团、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家单位赠送了我院赵季平院长创作的交响组曲《乔家大院》,并衷心祝愿中英两国友谊长存,期待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与西安音乐学院建立更为亲密的学术交流关系。

人文社科信息

科学发展观的五层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体现为五个层面:其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它实现了两个转变,即从“依靠人”到“为了人”的转变,从“人有用”到“人为本”的转变。其二,和谐发展的世界观。三个层次:(1)和谐社会;(2)和谐世界:从二元对立到和谐共进;(3)新世界观:建设共同活动、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新世界。其三,自主创新的发展观。包括三个核心含义:(1)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和动力的自主发展与可持续发展;(2)以致力于“发动机”研发与生产的内涵发展与牵动性发展;(3)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高质量发展与人本化发展。其四,统筹兼顾方法论。统筹兼顾方法的根本目标是充分调动积极性,解决13亿中国人的动员、聚集、协作、共同活动的问题。其五,导向未来的政治哲学。在稳步实现了经济起飞之后,中国进一步的高水平发展与世界责任的履行,需要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起飞,其首要问题有二:一是13亿人的整合问题与集体力提升问题;二是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上我们怎样进行政治哲学思考的问题。

(摘自《学术界》2009年第5期 邹吉忠 文)

宪法学的生命力

在于其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学本质上是一种实践之学,宪法学的研究同样也要关注宪法实践,关注社会现实,用宪法基本理论来解释宪法现象,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宪法学生命力的强弱不在于其理论体系的完备程度,而在于其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所以,要想保持宪法的旺盛的生命力,宪法学必须要关注鲜活的社会现实,从千变万化的社会实践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从而保持宪法学自身的丰腴。传统的宪法学研究缺乏对宪法实践问题的关注,在研究中或是空而论道,或是闭门造车,将思维局限于狭仄的书斋中。学术与实践之间缺乏一种理性的沟通,既影响了宪法学术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宪政实践的裹足不前。从2005年开始,宪法学研究中出现了新的趋势,转型中的各种宪法问题逐步被纳入宪法学研究视野之中,力求强化宪法学的解释能力,突出学术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宪法学在中国问题的解释和解决能力的强化标志着宪法学的成熟,并为宪法学中国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摘自2009年7月9日《检察日报》韩大元 文)

哲学的三大思维方式

从古希腊到整个中世纪的西方哲学,可以称为本体论哲学;马克思之前的整个近代哲学,可以称为认识论哲学。但是,从哲学方法论,亦即从哲学思维方式说,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变化,则体现为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代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到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思辨思维方式的转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于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所谓“实践思维方式”所理解的“实践”和所强调的“实践”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理解人、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正因为是把实践的哲学意义理解为“实践思维方式”,所以这里的“实践”既不是一种“实体”范畴,也不是客体意义上的“关系”范畴,而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解释原则。这种解释原则,就是从人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构成的人与世界之间的矛盾出发,去理解和解释全部哲学问题的。正因为“实践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解释原则,从实质上说,就是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找到了实践这一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现实基础,用以实践为基础说明世界的思维方式代替单纯从存在或思维出发说明世界的思维方式。因而才构成了哲学史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

(摘自《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 叶高飞、倪志安 文)

何谓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文化在国家内部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对世界他国形成的吸引力,从内外两个方面构成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扩大了国家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变成文化软实力,而必须自觉地推进和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对内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对外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把文化转变和上升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和科学制定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以指导和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从我国来说,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是近几年的事情。它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和平发展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深入研究和适时提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战略依据和科学指导,提高从战略全局上驾驭和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能力。

(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 骆郁廷 文)

视听窗口

1.钢琴即兴伴奏基础教程—流行歌曲伴奏编配(三)校园/乡村/摇滚歌曲篇/ VCD0178

2. 钢琴即兴伴奏基础教程 — 外国歌曲伴奏编配 / VCD0179

3. 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独唱精选集(三) / VCD0152

4. 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国际合唱艺术比赛 -- 无伴奏合唱精选 / VCD0207

内容:⑴回声 ⑵青芒果 ⑶黄昏之歌 ⑷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 ⑸冬

日之恋⑹在森林的那一边⑺仙安多河⑻摇篮曲⑼拨弦波尔

⑽小鸟⑾旷野

5. 雷格泰姆音乐(小提琴与钢琴) /乔普林曲 / 小提琴:佩尔曼 /

钢琴:普雷文 / CD727

6. 珀塞尔音乐作品选/伦敦歌剧院合唱队与乐队演奏∕CD656

内容: ⑴《仙后》 ⑵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

7.中世纪鲁特琴歌曲集/道兰、汤马士、坎比恩、伯德、简金斯等曲∕博尼、巴巴拉.演唱(女高音)∕海林格曼演奏鲁特琴∕幻影四重奏组、英国古乐学会伴奏 ∕ CD729

8.首届中国舞蹈节—当代舞∕VCD0408

第一张:⑴《小溪·江河·大海》群舞 ⑵《风采》群舞 ⑶《无言的战友》双人舞 ⑷《壮士》五人舞

第二张:⑴《太阳鸟》独舞 ⑵《穿越》集体舞

9.歌剧全剧:《灰姑娘》/罗西尼曲∕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VCD0347

10. 历届『桃李杯』精品剧目集锦-大地风韵(汉族)∕VCD0242

(音像资料室刘江萍提供)

新书推荐

1. 汉斯.普菲茨纳、克热内克和欣德米特的“艺术家歌剧”-艺术家的政治

与意识形态 ∕ J60-051/T721(y)

2. 发现音乐 ∕J605/Y849(d)

3. 听的艺术:电子音乐节带给您的八段旅程 ∕J605.2/N542(r)

4. 音乐思维:本书是一本关于世界音乐文化的著作,包含对各国民族乐

器、音乐、社会 背景的详细概述。 ∕ J607.0/W814(d)

5. 布里顿声乐演讲录 ∕J609.92/B158(i)

6. 李斯特与纽多伊舍学校 ∕J609.92/A123(t)

7. 浪漫派音乐 ∕J609.91/Y39

8. 音乐基础指导 ∕J613/Y31(C)

9. 歌唱法 J616.1/S58(T)

10. 新曲练习(世界音乐讲座 VI,43) ∕J613.2/Z64(H)

11. 歌曲背后的故事:载入20世纪编年史的150首歌曲∕J616.9/B139(r)

12. 美声唱法:声乐教学法的历史 ∕J616.9/S682(a)

13. 歌剧视频百科全书:对一百多年来歌剧电影录像和DVD视频的指

南书 ∕J617.2-61/W826(a)

14. 小提琴初步(世界音乐讲座 V.50) ∕J622.16/L39(Y)

15. 小提琴演奏法(世界音乐讲座 V.52)∕ J622.16/C61

16. 沃尔夫歌曲集 J652.5/W829(l)

17. 柏林奏鸣曲< 二> 长笛与通奏低音(附分谱) ∕J657.115/R675(F)

18. 柏林奏鸣曲< 三> 长笛与通奏低音(附分谱) ∕J657.115/R675(F)

19. 柏林奏鸣曲< 四> 长笛与通奏低音(附分谱) ∕J657.115/R675(F)

20. 柏林奏鸣曲< 五> 长笛与通奏低音(附分谱) ∕J657.115/R675(F)

21. 哀歌 (长笛) ∕J657.119/T58(Z)

22. 古典爵士(小号) ∕J657.149/J423

23. 小提琴曲集 ∕J657.21/Z919(m)

24. 芭蕾哑剧《魔法师之恋》 ∕ J657.41/F265(l)

25. 音乐的瞬间 ∕ J657.41/S684(b)

(以上图书、乐谱收藏于音乐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