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办刊物  /  往期回顾  /  正文

《音乐文化信息》2019年第4期(总第144期)

作者:    2019年07月08日    点击:[]

《音乐文化信息》20194期(总第144期)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

写好奋进之笔奏响时代强音

中央音乐学院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之际,主办了 “中国与世界——庆祝改革开放40 年发展论坛”,这是学校系列庆祝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安排。本次论坛的主旨是,回顾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难忘历程; 围绕改革开放进程中音乐文化领域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总结研讨; 挖掘和梳理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人才培养,音乐创作、表演、音乐学理论学科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社会音乐服务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 通过研讨进一步坚定 “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和路径选择。

一、音乐文化事业与改革开放同行共进。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民族血脉相连。每个时代都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从1978 到 2018,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便是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回望改革开放 40 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音乐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品质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提升,中国音乐文化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央音乐学院置身其中,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二、以专业音乐教育的视角,理解中国改革开放40 年的音乐艺术教育的自觉和自强。从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角度,审视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经验,我们会发现: 第一,改革开放是以问题导向的,每一步改革的启动都是为解决当下最为紧迫的经济、社会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蕴含在改革之中,实事求是、善于发现真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管用办法。第三老问题的解决会在新层次上产生新问题,依次循环上升,不断地用改革解决问题,形成了改革开放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创新,都产生于改革开放时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三、面向改革开放新征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 代 的 风 貌,最 能 引 领 一 个 时 代 的 风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折射了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和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新时代,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识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坚持思想先行、引领时代、面向未来,弘扬优秀音乐文化,创造美好生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追求,在艺术人才培养上就要适应这种社会需求。作为艺术高等院校,我们要从专业塑造和人才塑造相契合的角度,适应社会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艺术人才。

(摘自《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赵旻文)

论题相关要目:

1.写好奋进之笔奏响时代强音/赵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3-6.

2.走向世界舞台挥出华美乐章/陈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7-9.

3.中外融通的人才培养之路/郭文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10-12.

4.40年岁月铸就辉煌/潘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12-13.

5.演绎一流水准奏响世纪之声/俞明青//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14-16.

6.民乐人绽放的40年/黄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16-17.

7.传承和开拓与世界接轨/王宪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17-19.

8.全国示范性教学的标杆/吴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20-21.

9.走向世界的中国梦之队/曹晓青//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21-22.

10.世界音乐家的摇篮/娜木拉//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22-24.

11.改革开放40年 科研创新展新颜/王新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26-28.

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理论

浅论中国民族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

开放性和多样性特征

新世纪以来,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从文化自觉到学术自觉,已经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界和学术界朝野上下都在关注和议论的一件大事,中国音乐学界也不例外。涉及“中华乐派”的文化自觉与学术自觉两个概念范畴,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潜在地包含了“对象 -主体”(含音乐事象与创作、表演、听众、研究者) 的关系和前提,同时还涉及了文化体系建设(建构)主体和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主体的“主体间性”以及彼此间具有的多重“对象语言 - 元语言”的互文性关系。而在文化体系建设(建构)与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前者事关文化对象、学术主旨和终极目标,后者事关学术思维、方法论范式和文本书写。从文章书写的类型看,前者主要涉及广义或狭义的音乐志(或音乐民族志)和音乐史层面;后者除了要关注前者所使用的方法论范式之外,还要涉及学科学、学术史等方面。因此,在已经从前者意义上提出有关“中国乐派”的宏阔、远大、精深的学术目标的同时,还应该从后者角度出发,对实施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有充分的认识和预期。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既应该带有思维、观念和学术理念上的战略远景规划,又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密、细致地设置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战术布局、文本书写及其他分析手段。就此而言,当我们去集中地讨论主要涉及思维、方法、范式和文本书写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时,有必要分别从纵向层次关系、横向平面关系和立体交叉关系等不同视角去关注中国民族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如今我们看到有一些人文社科学者,安坐在本学科话语体系圈子内,对于上述环境和局面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将种种复杂、广泛的学术沟通、交流活动及相应的学术话语体系通通斥之为“玩概念”“空谈理论”,岂不知学术话语体系及学科理论与实践行为的关系,正是建立在思想观念、学术话语和日常生活用(乐) 语等不同话语层次及符号表达方式之间的并存和互相转换基础之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暨跨界族群音乐作为包含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分层性的对象文本簇,正是经由此路,与其表演活动过程、表演者、接受者及表演语境共同组成活态的文化活动文本和学术话语体系。并且在研究者的介入、参与下,使其多重文化象征意义得到必要的阐释,其社会实践意义也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运用。因此,只有正确地看待并努力去学习、了解上述不同音乐话语层次的并行状态及互相转换的过程,才能让我们的学习和研究生活步入正轨,纳入渠道,最后达至理论、学术与实践行为圆融合一的境地。

(摘自《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杨民康文)

论题相关要目

1.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三维特征:传承性、开放性、创新性/王州,王耀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2):57-62;4.

2.浅论中国民族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特征/杨民康//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2):63-69;4.

3.关于构建当代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郭树群//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2):70-77;5.

4.关于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两个基本问题:兼及具体实践操作的相关思考/蒲亨建//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2):78-85;5.

5.“灵动”的术语: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概念表述及其转述问题/博特乐图//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2):86-93;5.

6.音乐表演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萧梅,李亚∥中国音乐,2019(03):5-14;34;193.

7.福建戏曲音乐中的【太子游四门】曲牌考/孙星群//中国音乐,2019(03):15-28.

8.文化空间视域下民间艺人的礼俗级序:以赣南宁都县石上村的割鸡礼俗为例/肖艳平,胡丹//中国音乐,2019(03):29-34.

9.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视野下的聚合性仪式展演:以云南临沧耿马总佛寺“坦弄”仪式为例/尹媛//中国音乐,2019(03):35-44;53.

10.土家族土司歌曲的语言学阐释:一种文化人类学解读/熊晓辉//中国音乐,2019(03):45-53.

11.礼俗仪式音乐的声景学研究方法/邓志勇,刘爱利//中国音乐,2019(03):54-60;133.

12.镇江鼓乐的生存现状调查研究:以顾家音乐班为例/顾君嘉, 廖松清//中国音乐,2019(03):61-67;178.

一带一路音乐研究

民乐之南——论新加坡华乐团南洋风华乐之开创与延续

放眼中国民乐的相关研究,多数聚焦于大中华地区,民乐在时间和空间中辗转更迭至南方,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多元族群组成的社会中,更名为华乐,目前与华乐相关的研究,仍相当缺乏。新加坡华乐团,虽为亚洲地区最晚成立的职业华乐团,但其专业水平以及南洋风华乐,使得乐团扬名国际。本文将以杜维明的“文化中国”概念为基础,并以贝纳子延伸 “文化中国”的概念,作为讨论新加坡华乐团南洋风华乐的借镜。唐爱文 (Edwin Thumboo) 的诗作——《鱼尾狮旁的尤利西斯》,以鱼尾狮的创造神话,隐喻着新加坡的生成,象征着开创新加坡的那段颠簸旅程,从无到有,从浑沌中拨云见日,成为一个崭新光明的国度。新加坡身为新兴国家,拥有连结大海与陆地的特质,龙、凤、金翅鸟、那伽、太阳马们代表着新加坡的多元特色,他们保有先人光明与美丽的梦想。其诗,呈现新加坡在建国的路上,尝试多方开创各种新的可能,从多元的融合中,寻求这个国家的身份认同,并对国家光明的未来,有着强烈的期许和盼望,而新加坡华乐团,也恰恰承袭了这样的精神。拥有 75% 华人人口的新加坡,有三个主要族群: 马来族群、印度族群以及华人族群,其中,人数最多的当属华人族群,也因此,是三个主要族群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在讲求族群融合的新加坡政府的理念上,新加坡文化并非志在凸显华人文化,而是希望透过族群融合,展现出专属于新加坡的独特文化。而新加坡华乐团,是华人文化的代表之一,因此,除了展现华人文化的风格,也在政府的文化政策支持下,发展出混杂的音乐风格,华乐团的发展,印证了鱼尾狮的神话,从混杂中成为一个新的可能——拥有独特的 “星洲风格”。历史的关系,对新加坡华人的研究经常与对马来西亚华人研究联系在一起,主题多数聚焦于新马华人的移民史、语言与身份认同。颜清湟与梁元生两位学者分别就新马的社会历史发展作讨论; 郭振羽与陈惠萍 ( Charlene Tan)从历史观点聚焦语言以及身份认同的讨论;刘宏、黄贤强与陈庆文则是以政治经济网络的角度讨论华人社群的发展; 谢明达与许原泰则检视新马华人的传统宗教,但专注于新马华乐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研究民乐的学者多数认同民乐起源于 20 世纪初期,在西方的影响下重塑了传统江南丝竹乐团。

多数与民乐相关的学术研究主要以大中华地区为主,如专注于历史发展、乐器研究、文化身份认同以及作品研究。除了民乐于中国大陆的发展,也有学者讨论香港中乐团的发展瑏瑤以及台湾不同国乐团的发展瑏瑥。而民乐在时间和空间中辗转更迭至南方,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多元族群组成的社会环境。

(摘自《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李明晏文)

论题相关要目

1.民乐之南:论新加坡华乐团南洋风华乐之开创与延续/李明晏//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4):42-54;17.

2.新疆热瓦普的历史考察与律学分析/夏凡//中国音乐学,2019(02):99-107.

3.“一带一路”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巴基斯坦藏族后裔的跨界研究为例/银卓玛,拥巴//中国音乐,2019(01):76-83.

4.考析邻邦名鼓:围鼓与“乔龙巴”鼓/朱海鹰//中国音乐,2019(02):45-56.

5.新疆乌恰县柯尔克孜族婚礼“劝嫁歌”的现代转型与文化适应/雷嘉彦//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8(02):64-70;8.

6.伊犁木卡姆研究回顾与总结/孙会宾//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8(03):51-59;.

7.“一带一路”与中国传统音乐:在“非遗薪传-浙江传统音乐理论研讨会”演讲/田青//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9(01):6-11.

8. 敦煌乐谱解读的视点(二):曲名的视角—:以P.3808V《伊州》《倾杯乐》为例/刘文荣//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8,16(04):41-53.

9.龟兹到京都:散乐《苏莫者》的旅程/渡边信一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01):22-30.

6.“丝路”起点的音乐学术聚议:评“2018西安音乐学院首届丝绸之路音乐节”/王安潮//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37(02):125-128.

7.敦煌佛曲《散花乐》研究/代宏//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37(03):61-68.

8.丝路之音 唱迎八方:《丝路长歌》合唱新作品音乐会综述/黄珊,唐泽邦//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37(04):148-154.

馆藏图书资源推荐

“中国好书”系列丛书

《中国好书》是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年度优秀图书颁奖典礼,该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统领,秉持“从人民中来,为人民创作”和“社会效益为先”的评选原则,通过图书评选和图书评论,盘点影响国人精神世界和触动国人心灵情感的年度好书,用电视化的“以文载道”,对“该弘扬什么”、“该倡导什么”的问题做出权威生动的回答。

本次图书馆上架的“中国好书”为2018年度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共32本。

书目信息:

年度荣誉图书:

《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主题出版类 :

《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典藏版》

《马克思画传: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版》

《种子•钟扬》

《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

人文社科类 :

《人文之蕴》一份生动的北京记忆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体会中国文化精髓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一生一事》儿时最甜的记忆 谢谢您“糖丸爷爷”

《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从零到“五六七八九”

《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

《吾国与吾名》一部别样的中国史

《货币里的中国史》透过钱眼看中国

《战上海》还原“大上海解放史”

科普少儿类:

《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艺术品背后的科学故事

《红唇美猴传奇》野外滇金丝猴考察记

《斯瓦尔巴密码》北极 其实离你并不远

《晓肚知肠》与微生物一起生活

《颜料坊的孩子》在最好的年纪发现自己

《大水》儿童眼中的中国乡土风俗画

《小翅膀》有关成长的九个梦境

《速读新时代》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文学艺术类:

《主角》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

《北上》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

《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

《瓷行天下》千年帝王意志下的瓷路沧桑

《说戏》关于昆曲鉴赏的通俗读

《从雅好秘玩到流动的博物馆》

网络文学类:

《散落星河的记忆4》桐华新作终结篇

《网络英雄传2》十年商战经验凝练一部作品

《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讲述缉毒英雄的事迹

以上书籍已在图书馆五楼可供全校读者借阅

征稿启事:《音乐文化信息》报是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自有馆办刊物,是以“体现人文情怀,专注学术,坚守学术,为师生提供学术前沿信息”为宗旨,以“发挥图书馆优势,搭建信息学术平台”为目标,为全院师生提供最新学科动态及学术交流的信息平台。

《音乐文化信息》自创刊以来累计出刊一百余期。适逢我院2018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月,本刊进行全面改版,特别设立《读者园地》专栏服务热爱阅读的广大师生。欢迎您的参与,欢迎赐稿!

征稿要求:

1.常年征稿,体裁不限,字数1500字以内。

2.原创作品,文责自负;摘录作品,请标明作者、出处。

3.来稿请注明年级、系别、专业、姓名。

4.来稿无论采用与否,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5.本刊编辑部保留对来稿修改的权责,如不希望修改,请在来稿时注明。

6.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如有抄袭,通报批评。师生稿件可以自配插图。

7.提交稿件前,请交稿人反复校对,避免出现白字、错字。

投稿方式:

提交的稿件可纸质版也可是电子稿。

E- mail发送,《音乐文化信息》编辑部邮箱:273389601@qq.com

纸质版送至图书馆信息推广部(图书馆主楼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