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办刊物  /  往期回顾  /  正文

《音乐文化信息》2019年第2期(总第142期)

作者:    2019年06月03日    点击:[]

《音乐文化信息》20192期(总第142期)

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分析中的历史观照与认知创新

对于丰富多样的现代音乐创作而言, 绝对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 音乐分析也必须是多样化与个性化兼顾的创造性行为。 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通过音高结构的数据统计来说明音乐内在所存在的音高结构统一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探求作曲家如何构成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其内在逻辑与创作思维, 以及这些逻辑与思维和传统的关联, 在基于历史观照的前提下, 形成音乐分析的认知创新。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历史传统的延伸与拓展。

因此, 音乐分析也必须是依托历史经验, 紧扣乐谱与音响所表达的信息来开展的工作。 对于每部作品都应根据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音乐语言与材料特性来进行归纳, 发现其内在结构的规范与关联。多年前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发表了一篇文章, 主要针对当时国内音乐分析大量采用申克分析理论与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的普遍现象, 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尽管这种现象目前逐渐有所转变, 但还是能看到将某一种分析理论或分析工具运用到很不恰当的音乐作品中的个案。 如有研究者在对中国民间歌曲的旋律进行分析时,运用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的分析方法。 这种切断历史关联的、 纯粹数理性的分析研究, 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违背常理与常识的。 由这种现象引发我对这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并选择了四个音乐片段, 分别从传统调性音乐角度、 音响声学属性角度、 音乐现象与创作语境之关联角度, 以及音响的文化传统属性角度四个方面来阐明音乐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音响现象, 分析者基于历史经验的音乐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任何时代的作曲家而言, 依托与传统音乐密切联系的手段与构思来寻求创新的做法, 都具有其思维逻辑发展的合理性。 因此, 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通过音高结构的数据统计来说明音乐内在所存在的音高结构统一的规律, 更重要的是探求作曲家如何构成其独特的音乐语言, 其内在逻辑与创作思维, 以及这些逻辑与思维和传统的关联体现在哪里。而恰恰是这样的分析结论, 才能使我们对作品有更加深入与全面的认知, 此外,也能够对当今的作曲家提供更多有益的启迪。

任何一种现成的理论体系都有其封闭性与局限性。对于丰富多样的现代音乐创作而言, 绝对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因此, 面对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现代音乐创作, 音乐分析也必须是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创造性行为。现有的音乐分析理论可以从某种角度上提供一种现成的帮助, 但同时也隐伏着某种危险, 即,遵循一种理论体系的音乐分析往往是以放弃自我独立思考与判断来形成个体认知创新为代价的。所以,对于每个音乐分析者,既需要尽可能地学习与了解现有的音乐分析理论体系与分析工具, 同时又须避免生搬硬套运用现成的音乐分析理论或定势思维模式去分析作品的教条化行为。由此来看,基于历史观照的音乐分析是形成分析者创新认知的必然前提。

(摘自《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贾国平文)

论题相关要目:

1.音乐分析中的历史观照与认知创新/贾国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3):25-34;76.

2.和声运用中和弦结构的风格化处理(下):论纯五声和声材料的构成、运用思维与处理技法/刘康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3):35-46.

3.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拓展方法研究:以纯五度和五声音列为基本材料/马学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3):47-57.

4.“原点”创作思维在音色重构中的运用:对哲尔吉·库尔塔格《斯特凡之墓碑》的音色设计分析/黄巧//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3):58-76.

5.旋律发展与管弦乐色彩在结构层面的整合:李滨扬《空中花园》重归调性领域创作的着力点/郭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8-41.

6.曼海姆乐派交响乐作品的管弦乐法特征探究/齐雪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110-132.

7..音乐轨迹曲线拟合可视化分析法/孙剑//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49-60;4.

8.古典时期乐句写作范式下的“无调性”处理:对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第四首的音乐分析/汪苗//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61-67;4.

9.创作视域下混合型电子音乐之文化命题与声学特征的关联性探究:以作品Voi(rex)为例/王甜甜//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91-103;5.

10.论大属九和弦在德彪西《夜曲》中的结构地位和作用/刘文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3):65-73.

11.肖斯塔科维奇《d调赋格》中对位变奏思维模式的解析/徐婧//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3):74-85.

12.理查德·施特劳斯第二阶段四部交响诗的创作特点/刘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3):86-94.

13.“山歌社”为民歌配和声的历史创举/刘康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87-106.

14.舒伯特《C大调幻想曲(流浪者)》(Op. 15)的创作特点与结构分析/李方//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07-119.

14.赋格:理性结构与感性表达/孙志鸿//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20-127.

书评、述评

西周甬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述评

撰写研究述评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音乐学界的研究述评现状堪忧,其中既有学术水平的问题,也有学风的问题。文章秉承“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术精神,对西周甬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作了详细述评。由此可知,关于西周甬钟考古类型学的研究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不断发展,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尤以《先秦乐钟之研究》一书为代表,该书不仅甬钟型式的标记规范,且分型分式的逻辑严密而清晰,堪称西周甬钟类型学分析的成功范式。在诸多论文和著作中,普遍采用的是邹衡先生首创的器物型式的语言范式,即用汉字标示“类”,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型”,小写英文字母标示“亚型”,大写罗马数字标示“式”,但也存在着其他个性化的类型学标示。

不过文章以为,考古学是个大学科,如果能够采用考古界通用的语言范式,相信对于学术交流肯定大有裨益。关于西周甬钟考古类型学的研究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不断发展,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尤以《先秦乐钟之研究》一书为代表,该书不仅甬钟型式的标记规范,且分型分式的逻辑严密而清晰,堪称西周甬钟类型学分析的成功范式。虽然目前考古界普遍采用的是邹衡先生首创的器物型式的范式,即用汉字标示“类”,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型”,小写英文字母标示“亚型”,大写罗马数字标示“式”,但其他个性化的类型学标示并非不可使用。不过笔者以为,考古学是个大学科,发表学术论文或著作是学者之间分享学术心得的最好方式,如果能够采用考古界通用的语言范式,相信对于学术交流肯定是大有裨益的。毋庸置疑,如果没有这些前辈披荆斩棘一步步将相关研究逐步深化和完善,为今天的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学术积累,那么今天的我们还要从零开始,步履蹒跚,磕磕绊绊,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牛顿说: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摘自《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王清雷文)

论题相关要目

1.阐释音乐的姿态、主题和比喻: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罗伯特·哈腾,高拂晓//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32-140.

2.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李吉提,安鲁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40-149.

3.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西方音乐思想中的形式理论/李晓冬,余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49-155.

4.“复调结构”的思维、书写与生涯:评林华《艺术抽象和抽象艺术》/洛秦//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12-118;5.

5.西周甬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述评/王清雷//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19-131;5.

6.修辞与音乐/Blake Wilson等//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32-152.

7.音乐与意义的桥梁:莱纳德·拉特纳的“音乐话题理论”及其发展/何弦//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53-167;5.

8.延续与建构:时代变奏中的乡村“音乐会”书写:评张伯瑜《变革社会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河北省白洋淀圈头村“音乐会”的调查研究与音乐收集》/]杜莹//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68-174;5.

9.“生命从四十开始”:为2017年香港中乐团建团四十周年而写/梁茂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60-166.

10.评《辞海》“郑觐文”词条/陈正生//韩锺恩//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1):155-158.

11.梁茂春《音乐史的边角》中的音乐史学理论探析/汪静//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1):159-168.

舞蹈艺术

原创音乐剧编舞与戏剧的融合——以音乐剧《海上音》为例

舞蹈是音乐剧戏剧情节的载体,戏剧情节则是通过舞蹈来刻画人物,表现矛盾冲突,推进剧情发展,进而完成全剧。舞蹈编排对一部音乐剧的影响至关重要,没有舞蹈,就不能称其为音乐剧,同时音乐剧也就不能展现出其真实的魅力。在音乐剧编舞上首先要注重情感,舞蹈是因情而舞,以情带舞,情感是舞蹈艺术内在生命的核心,是舞的灵魂。本文以原创音乐剧《海上音》为例,通过分析音乐剧中舞蹈与戏剧、与音乐的结合点以及其强大的功能性,阐述音乐剧《海上音》的创作过程,旨在为推动我国音乐剧专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上海音乐学院出品了原创音乐剧《海上音》。该音乐剧的创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时代背景下,讲述了在国立音专任教的小提琴演奏家犹太人乌纳教授与国立音专声乐学员凌云的爱情故事。该剧的创作将中国人民和犹太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两国人民深厚的国际民族友谊和人间真情演绎的淋漓尽致,在他们共同进行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充分再现了法西斯的残暴劣迹。同时,这部原创音乐剧对我国的歌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剧目演出后反响不俗同时斩获多项大奖。2016 年荣获第十届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专业组最佳外国语剧目金奖,次年又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作为音乐剧《海上音》的主创之一和剧目的舞蹈编导,我结合多年从事音乐剧舞蹈教学及音乐剧舞蹈编创一线的经验,从《海上音》中舞蹈创作出发和大家分享一下音乐剧舞蹈编创的心得和体会。通过对原创音乐剧《海上音》的编舞与戏剧有机结合的剖析,我们在中国原创音乐剧中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怎样更好的把握各种先进的艺术形式和手段,来营造戏剧氛围,强化戏剧节奏渲染和戏剧高潮。而舞蹈创作材料应该是有生命有内涵的,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通过生动、鲜明、具体的舞蹈形象反应现实生活,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以剧情及角色出发用肢体语言为观众打造出相得益彰的运动变化的场面。原创音乐剧《海上音》,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舞蹈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剧中人物内心情感。艺术是不断探索的无止境且漫长的道路,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创造,在实践中精进自己的艺术才能,进而创作出更符合专业和时代要求的好的作品。

(摘自《人民音乐》2018年第11期徐文正文)

论题相关要目

1.原创音乐剧编舞与戏剧的融合:以音乐剧《海上音》为例/李奇//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01):159-163.

2.满族萨满祭祀舞蹈的形态变迁与功能转换/郭宇霞//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01):164-168.

3.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审美、训练和应用/朱玉红.//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02):161-165.

4.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呈现与运用/白雪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02):166-168.

5.中西方舞蹈美学比较研究: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统美学与舞蹈审美范畴的研究/沈艺//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03):163-168.

6.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中音乐的运用与配合/赵伊丽//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04):147-151.

7.芭蕾舞与现代舞对舞蹈演员脊柱训练的对比研究:以“port de bras”和“contraction-release”为例/蒋树栋//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04):152-158.

8.技术·技艺·艺术:谈技术技巧在中国古典舞剧目表演中的重要意义/李佳妮//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04):159-164.

庆祝西安音乐学院70周年校庆

西安音乐学院第九届“世界读书日”活动月倡议书及内容安排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今年的“读书日”我们以“开放融合阳光悦读”为主题,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引领大家品阅人文历史、了解大千世界、提高个人修养、丰富课余生活。

一所学校的阅读水平决定了其素质教育水平,大学图书馆的使命是让努力求知的青年学子们从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力量,塑造科学的精神。图书馆不是象牙塔中的“藏经阁”,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著名作家王蒙曾言:读书就是和朋友切磋谈心,读书也是对自己灵魂的追问。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发展,以及当代“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代代人孜孜不倦的著述与读书。这是提升国民素质,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必由之路。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以4.23“世界读书日”为起点,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知识的香醇。让“慢阅读”、“深阅读”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运动”,融入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中。在此,图书馆发出倡议,希望广大师生朋友们能够在“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积极参与我们举办的各项活动,让“读书”在你我的心里撒下快乐的种子,为你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2019年4月

征稿启事:《音乐文化信息》报是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自有馆办刊物,是以“体现人文情怀,专注学术,坚守学术,为师生提供学术前沿信息”为宗旨,以“发挥图书馆优势,搭建信息学术平台”为目标,为全院师生提供最新学科动态及学术交流的信息平台。

《音乐文化信息》自创刊以来累计出刊一百余期。适逢我院2018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月,本刊进行全面改版,特别设立《读者园地》专栏服务热爱阅读的广大师生。欢迎您的参与,欢迎赐稿!

征稿要求:

1.常年征稿,体裁不限,字数1500字以内。

2.原创作品,文责自负;摘录作品,请标明作者、出处。

3.来稿请注明年级、系别、专业、姓名。

4.来稿无论采用与否,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5.本刊编辑部保留对来稿修改的权责,如不希望修改,请在来稿时注明。

6.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如有抄袭,通报批评。师生稿件可以自配插图。

7.提交稿件前,请交稿人反复校对,避免出现白字、错字。

投稿方式:

提交的稿件可纸质版也可是电子稿。

E- mail发送,《音乐文化信息》编辑部邮箱:273389601@qq.com

纸质版送至图书馆信息推广部(图书馆主楼三楼)。